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26939 阅读:22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12-26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包括整机支架,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前足,两只由同步带驱动的中足,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后足和能转动的前腰部和后腰部;两只前足通过前支架和前腰部连接在整机支架前部,两只中足安装在整机支架两侧,两只后足通过后支架和后腰部连接在整机支架后部;前、中、后足的中部均安装有热敏感液体驱动的解锁机构;当解锁机构接收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断肢指令时,执行断肢动作,整机进入断肢行走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越障能力更强,系统复杂度和控制难度降低,提高了稳定性和实用性;能识别足部是否被困,自行断肢后可继续行走,提高了生存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涉及ー种具有在困境中能切断肢体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相对于轮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在崎岖路面,恶劣路况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避障行走能力。相对于履带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具有重量更轻,行走机构耦合性更弱,在一定自由度的机构失灵后仍能继续行走等特点。特别是六足机器人,有良好的路面适应能力,高速机动性和行走稳定性,结构可靠性,能比较轻松的跨越障碍。被广泛用于危险区域探測,灾难救援等领域。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六足机器人,此类机器人一般采用连杆驱动,能实现越障等 功能,但是很难越过超过自己身高的障碍。并且系统比较复杂,控制难度大。此外,美国波士顿动力开发的半圆环腿的六足机器人RHEX具有良好的越障能力,但是在崎岖路面行走时,一旦某足被卡住,无法脱出,整个机器人即陷入困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仿生的方法,利用六足机器人的系统冗余性,在某足被卡时可以像动物一样自行断掉此足,完成逃生;同时通过改进设计,加强越障能力,使其可以越过超过身高的障碍;利用欠驱动方式,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控制难度。ー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包括有整机支架1,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前足2、3,两只由同步带驱动的中足4、5,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后足6、7和能转动的如腰部8和后腰部9 ;其中,两只前足2、3通过前支架11和前腰部8连接在整机支架I前部,两只中足4、5安装在整机支架I两侧,两只后足6、7通过后支架12和后腰部9连接在整机支架I后部;所述的前、中、后足的中部均安装有热敏感液体驱动的解锁机构22 ;当解锁机构22接收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断肢指令时,执行断肢动作,整机进入断肢行走状态;所述的解锁机构22包括有与上肢体固连的壳体39,通过制退杆41固定在壳体39内腔中的活塞38,活塞38端面与壳体39内腔密封形成的燃料腔体40,通过滚珠43与壳体39左侧端面固连的内壁加工有轨道37的前端盖36,以及左侧通过被压缩的弹簧34顶在后端盖45上、右侧顶在活塞38上、右侧外端面将滚珠43压紧在轨道37内的顶杆44,其中,前端盖36与后端盖45通过螺纹连接35固定在一起,后端盖45与下肢体固连,燃料腔体40内安装有加热装置和热敏性液体,制退杆41通过固定螺丝42和制退弹簧46滑动连接在壳体39的侧壁径向孔内;正常状态下,弹簧34压紧顶杆44,迫使滚珠43进入前端盖36的轨道37中,使上肢体和下肢体无法分离;当接到触发信号后,燃料腔体40内的加热装置迅速加热热敏性液体,使其汽化,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38向左运动,活塞推动顶杆44后退,滚珠43失去约束,从轨道37中脱落,当顶杆44把弹簧34压缩到极限时,后端盖45开始带动前端盖36向左移动,当活塞38运动到最左侧时,前端盖36脱离壳体39,完成脱离动作;此时活塞38的端面已经超过制退杆41,制退杆41在制退弹簧46作用下落入腔体,阻止活塞倒退,防止由于意外而引起机构脱离后再次锁紧。采用了上述解锁机构22后,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所述的前足由驱动电机28,上肢29,下肢30,和开放自由度的膝关节31组成。驱动电机28固定在前支架11前端部,并通过前足连接件32和上肢29相连。膝关节31安装有扭转弹簧和限位装置,使膝关节31只可单方向转动。当遇到障碍物吋,驱动电机28带动上肢29向上转动,下肢30碰到障碍物,膝关节31发生弯曲,当越过障碍物后,压缩的膝关节31扭转弹簧释放,使下肢30伸直,此时驱动电机28带动上肢29、下肢30向下转动,膝关节31伸直后由于限位装置而保持伸直状态,腿此时停止转动,前支架11由腰肢驱动向上运动,完成越障。所述的后足与前足结构相同;前、后足的结构,使其可以完成其他六足机器人无法完成的动作——跨越高于身高的障碍物,同时零件易于加工,便于生产。所述的前腰部8包括有固定在电机支架17上的电机16,由电机16驱动的蜗杆13,固定在轴15上的蜗轮14,其中轴15通过轴承架18旋转连接在整机支架I上,轴15通过连接法兰19带动前支架11上下摆动;所述的后腰部9的结构与前腰部8相同;所述的中足包括有安装于整机支架I上的转向电机26,带动转向支架27转动,同步轮25旋转连接在转向支架27上,升降电机20法兰和中足支撑架24连接,升降电机20输出轴和同步轮25连接,两同步轮25通过同步带21连接,连接件23上端固定在第二个同步轮25的端面上,下端固定有解锁机构22以及下肢体;工作吋,转向电机26通过转向支架27带动中足前后挥动,升降电机20带动中足上下摆动;中足由于采用了欠驱动方式,将抬腿的电机由两个減少为ー个,降低了控制难度,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有整机控制器CPU、收集前方路况的摄像头10、视觉处理器MCU、检测整机姿态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以及各电机配置的伺服驱动器;摄像头10采集视频信息,视觉处理器MCU负责视频处理,将路况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根据视觉信息和惯性测量単元MU获得的整机运动信息做出歩态调整与规划,通过总线发送给各电机的伺服驱动器;通过接受中央控制器CPU的指令,伺服驱动器控制各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进而实现各腿的相关位移。此外,伺服驱动器的电流单元实时检测通过电机的电流,如果处于堵转状态,并且编码器的输出也指示为堵转,会将堵转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会做出调整,控制其他腿,协助解脱;如果几次尝试无效后,会向解锁机构22发送指令,执行断肢动作,同时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整机进入断肢行走状态。整机控制系统采用分散式控制模式,为每个电机配置単独的伺服驱动器,提高了运动控制的定位精度,降低了中央处理器CPU的负担,中央处理器CPU只负责路径和步态的规划,将每个关节需要的状态通过总线发送给伺服驱动器即可。在传感器方面,配置CMOS摄像头,通过专用的视觉处理器MCU进行视觉处理运算,将适时的路况信息传送给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机载由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组成的惯性测量単元IMU,实时反馈整机的姿态信息,中央处理器CPU根据此信息做出步态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越障能力更强,可以翻越高于身高的障碍;中腿采用欠驱动方式,減少了驱动单元数量,系统复杂度和控制难度降低,提高了稳定性和实用性;能识别足部是否被困,采取相应措施从困境中解脱,继续行走,提高了装置的生存能力。 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整机结构图;图2为腰部结构局部放大图;图3为中足结构局部放大图;图4为前足结构局部放大图;图5为解锁机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框图。图中I :整机支架;2、3 :如足;4、5 :中足;6、7 :后足;8 :如腰部;9 :后腰部;10 :摄像头;11 :前支架;12 :后支架;13 :蜗杆;14 :蜗轮;15 :轴;16 :电机;18 :轴承架;19 :连接法兰;20 :升降电机;21 :同步带;22 :解锁机构;23 :连接件;24 :中足支撑架;25 :同步轮;26 :转向电机;27 :转向支架;28 :驱动电机;29 :上肢;30 :下肢;31 :膝关节;32 :前足连接件;3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包括有整机支架(1),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前足(2)、(3),两只由同步带驱动的中足(4)、(5),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后足(6)、(7)和能转动的前腰部(8)和后腰部(9);其中,两只前足(2)、(3)通过前支架(11)和前腰部(8)连接在整机支架(1)前部,两只中足(4)、(5)安装在整机支架(1)两侧,两只后足(6)、(7)通过后支架(12)和后腰部(9)连接在整机支架(1)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中、后足的中部均安装有热敏感液体驱动的解锁机构(22);当解锁机构(22)接收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断肢指令时,执行断肢动作,整机进入断肢行走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包括有整机支架(I),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前足(2)、(3),两只由同步带驱动的中足(4)、(5),两只带有扭转弹簧的能单向弯曲的后足(6)、(7)和能转动的如腰部(8)和后腰部(9); 其中,两只前足(2)、(3)通过前支架(11)和前腰部(8)连接在整机支架(I)前部,两只中足(4)、(5)安装在整机支架(I)两侧,两只后足(6)、(7)通过后支架(12)和后腰部(9)连接在整机支架(I)后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中、后足的中部均安装有热敏感液体驱动的解锁机构(22);当解锁机构(22)接收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断肢指令时,执行断肢动作,整机进入断肢行走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机构(22)包括有 与上肢体固连的壳体(39), 通过制退杆(41)固定在壳体(39)内腔中的活塞(38), 活塞(38)端面与壳体(39)内腔密封形成的燃料腔体(40), 通过滚珠(43)与壳体(39)左侧端面固连的内壁加工有轨道(37)的前端盖(36),以及左侧通过被压缩的弹簧(34)顶在后端盖(45)上、右侧顶在活塞(38)上、右侧外端面将滚珠(43)压紧在轨道(37)内的顶杆(44), 其中,前端盖(36)与后端盖(45)通过螺纹连接(35)固定在一起,后端盖(45)与下肢体固连,燃料腔体(40)内安装有加热装置和热敏性液体,制退杆(41)通过固定螺丝(42)和制退弹簧(46)滑动连接在壳体(39)的侧壁径向孔内; 正常状态下,弹簧(34 )压紧顶杆(44 ),迫使滚珠(43 )进入前端盖(36 )的轨道(37 )中,使上肢体和下肢体无法分离; 当接到触发信号后,燃料腔体(40)内的加热装置迅速加热热敏性液体,使其汽化,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38)向左运动,活塞推动顶杆(44)后退,滚珠(43)失去约束,从轨道(37)中脱落,当顶杆(44)把弹簧(34)压缩到极限时,后端盖(45)开始带动前端盖(36)向左移动,当活塞(38 )运动到最左侧时,前端盖(36 )脱离壳体(39 ),完成脱离动作; 此时活塞(38 )的端面已经超过制退杆(41),制退杆(41)在制退弹簧(46 )作用下落入腔体,阻止活塞倒退,防止由于意外而引起机构脱离后再次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断肢功能的六足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足由驱动电机(28),上肢(29),下肢(30)和开放自由度的膝关节(31)组成;驱动电机(28 )固定在前支架(11)前端部,并通过前足连接件(32 )和上肢(29 )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张先彪周威尹婷婷刘春杰张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4年12月05日 17:41
    早在1903年Hopfner就对3条完全断离的狗腿进行再植但未得到预期的效果1953年首先获得动物断肢再植的成功我国学者屠开元等在1960年作狗断肢再植5条成功6条失败临床上1963年1月我国陈中伟等首先报告成功地再植1例完全断离前臂功能恢复良好1964年波士顿Malt也报告了1例在1962年为一位12岁男孩上臂断离再植的情况30余年来全世界已有大量的成功病例报道断肢再植手术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