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3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固定在机台第一侧端面上,包括一基座、一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臂单元、一轴设在基座内部的减速机构、一固定在基座上且可将动力传递至减速机构的马达及连接在减速机构输出轮轴上的活动臂单元。借此,启动马达且使动力经由减速机构减速后,可带动活动臂单元以输出轮轴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固定臂单元产生摆动,以达到弯管目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所示,现有一种弯管机的机头,包括一固定在机台一侧端部的基座8、一固定在基座8上的固定臂1、一设在基座8内部的游星轮轴2、一可相对固定臂1转动且固定在游星轮轴2顶部的活动臂3、若干可转动地轴设在游星轮轴2近周面的游星齿轮4、一轴设在游星轮轴2内部可驱动游星齿轮4转动的中心齿轮轴5及一固定在基座8上且套设啮合在游星齿轮4外部的环齿轮6。当中心齿轮轴5受动力源驱动而转动时,会带动游星齿轮4转动,并在环齿轮6中游走,这样一来,游星轮轴2就会带动活动臂3相对于固定臂1产生适当角度的转动,从而达到弯管目的。虽然,利用上述机头可达到弯管操作的目的,但是因机头内部装设有游星轮轴2、游星齿轮4、环齿轮6...等构件,不但构件复杂、组配麻烦、维修不易,而且还要在垂直方向设置如伺服马达的动力源,以驱动设置在中心齿轮轴5下方的正齿轮7,导致机头对应于轴线方向的整体体积过大。另外,弯管作业常要将管材做多角度、多曲率的弯折操作,此种机头体积大、固定臂1自机台侧边平直延伸而出的设计,容易使管材与机头底部及机台产生碰撞,使得弯管作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应用机头内部容纳空间且沿水平方向设置减速机构,以产生薄化、增加工作范围功效的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本技术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是固定在一机台上,可将沿机台长度方向输送的管材进行弯管操作,机台设有一供机头安装定位的第一侧端面、一与第一侧端面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面、一衔接在第一、二侧端面之间的前侧面及一对应前侧面的后侧面,前方向是由后侧面朝前侧面延伸,后方向是由前侧面朝后侧面延伸。机头包括一基座、一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臂单元、一轴设在基座内部的减速机构、一固定在基座上且可将动力传递至减速机构的马达及一受减速机构驱动的活动臂单元。基座水平放置,设有一下壳体及一可与下壳体对合的上壳体,二者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纳空间,上、下壳体各设有一固定在第一侧端面上且邻近于前侧面的连接端部、一与连接端部相反设置且远离于第一侧端面的末端部、一位于末端部且垂直于地面的轴线及一围绕该轴线所设置的轴孔,上、下壳体由连接端部朝末端部延伸时朝前方向倾斜而出。固定臂单元有一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端部、一由固定端部朝后方向延伸而成的侧端部。减速机构轴设在基座的容纳空间中,设有一趋近于连接端部且一轴线平行基座轴线的输入轮轴、一轴设在轴孔中且一轴线对应于基座轴线的输出轮轴及至少一轴设在输入轮轴与输出轮轴之间且一轴线平行基座轴线的减速轮轴,且输入轮轴与减速轮轴、输出轮轴是由连接端部朝末端部一字排开且以齿轮啮合传递动力并达到减速目的。马达设置在基座上,可驱动输入轮轴转动。活动臂单元是受输出轮轴运动而可相对于固定臂单元产生旋转。借此,启动马达且使动力经由减速机构进行减速、由输出轮轴输出时,可带动活动臂单元以轴线为转动中心而对应于固定臂单元产生摆动,以达到弯管目的。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弯管机的俯视图。图2该种弯管机机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5-5所取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活动臂单元相对于固定臂单元旋转至最大工作范围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的较佳实施例,是固定在一机台100上,可将沿机台100长度方向输送的管材进行弯管操作,机台100设有一可供机头安装定位的第一侧端面110、一与第一侧端面110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面120、一衔接在第一、二侧端面110、120之间的前侧面130及一对应该前侧面130的后侧面140,且定义前方向I是由后侧面140朝前侧面130延伸,后方向II是由前侧面130朝后侧面140延伸。机头包括一基座10、一固定在该基座10上的固定臂单元20、一轴设在基座10内部的减速机构30、一固定在基座10上且可驱动减速机构30的马达40及一可被减速机构30带动的活动臂单元50。基座10水平放置,设有一下壳体11及一可与下壳体11对合锁定的上壳体12,二者相配合界定出一空纳空间13。上、下壳体12、11各设有一邻近前侧面130且固定在第一侧端面110上的连接端部121、111、一与连接端部121、111相反设置且远离第一侧端面110的末端部122、112、一位于末端部122、112且垂直于地面的轴线L及一围绕轴线L所设置的轴孔123、113,上、下壳体12、11由连接端部121、111朝末端部122、112延伸时朝前方向I倾斜而出。本实施例的固定臂单元20是在铸造时直接一体成型地设置在基座10上,设有一连接在下壳体11的下座体21、一连接在上壳体12的上座体22,且该上、下座体22、21又各设有一固定在上、下壳体12、11上的固定端部221、211及一由固定端部221、211朝后方向II延伸而成的侧端部222、212。减速机构30是轴设在基座10的容纳空间13中,具有一趋近于连接端部121、111且轴线对应于轴线L的输入轮轴31、一轴设在轴孔123、113中且轴线对应于轴线L的输出轮轴32及若干轴设在输入轮轴31与输出轮轴32之间且轴线平行于轴线L的减速轮轴33,且输入轮轴31与减速轮轴33、输出轮轴32是由连接端部121、111朝末端部122、112一字排开且利用斜齿轮啮合而传递动力并达到减速目的。马达40固定在下壳体11的底面上,且可驱动输入轮轴31转动。活动臂单元50设有一连接在输出轮轴32二端部的轴枢端部51及一与轴枢端部51呈相反的摆动端部52,轴枢端部51受输出轮轴32的驱动,可使摆动端部52相对于固定臂单元20产生旋转。由于弯管作业可分辊弯或拉弯两种作业方式,固定臂单元20、输出轮轴32及活动臂单元50上可配合不同的作业方式而装设辊弯模具或拉弯模具,由于辊弯或拉弯操作属于现有技术且非本技术的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当整体组配完成后,减速机构30的输入轮轴31、减速轮轴33、输出轮轴32是呈一字排开且轴线互相平行地轴设在基座10的容纳空间13中,也就是说,减速机构30是直接应用基座10内部扁平空间的设置而隐藏地轴设在容纳空间13中,使得基座10可达到薄化、扁平化目的。且活动臂单元50在正常状态下,如图中假想线所示,则是趋近于固定臂单元20的。再如图6所示,当管材已呈夹持状态,且启动马达40时,马达40的动力驱动输入轮轴31转动、经由减速轮轴33进行减速后,最后就可利用输出轮轴32驱动活动臂单元50相对于固定臂单元20产生适当角度的转动,可达到弯管的操作。利用基座10呈倾斜的设计,在基座10对应于前方向I与机台100的前侧面130之间产生一较大的作业空间III,可对应前方向I而增加弯管作业的工作范围。因此,本技术的机头,除了将减速机构30隐藏设置在基座10内部外,还利用基座10的薄化设计而增加一对应基座10底部的作业空间,且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固定在一机台上,机台设有一可供机头安装定位的第一侧端面、一与第一侧端面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面、一衔接在第一、二侧端面之间的前侧面及一对应前侧面的后侧面,且定义前方向是由后侧面朝前侧面延伸,后方向是由前侧面朝后侧面延伸,机头包括一基座、一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臂单元、一轴设在基座内部的减速机构、一固定在基座上且可将动力传递至减速机构的马达及一连接在减速机构输出轮轴上的活动臂单元,其特征在于: 基座是水平设置,设有一下壳体及一可与下壳体产生对合的上壳体,二者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纳空间,上、下壳体各设有一固定在第一侧端面上且邻近于前侧面的连接端部、一与连接端部相反设置且远离第一侧端面的末端部、一位于末端部且垂直于地面的轴线及一围绕轴线所设置的轴孔; 固定臂单元,设有一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端部、一由固定端部朝后方向延伸而成的侧端部; 减速机构轴设在基座的容纳空间中,设有一趋近于连接端部且轴线平行基座轴线的输入轮轴、一轴设在轴孔中且轴线对应该基座轴线的输出轮轴及至少一轴设在输入轮轴与输出轮轴之间且轴线平行基座轴线的减速轮轴,且输入轮轴与减速轮轴、输出轮轴是由连接端部朝末端部一字排开且以齿轮啮合传递动力; 马达,固定在基座上,可驱动输入轮轴转动; 活动臂单元,受该输出轮轴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藏减速机构的弯管机小型化机头,固定在一机台上,机台设有一可供机头安装定位的第一侧端面、一与第一侧端面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面、一衔接在第一、二侧端面之间的前侧面及一对应前侧面的后侧面,且定义前方向是由后侧面朝前侧面延伸,后方向是由前侧面朝后侧面延伸,机头包括一基座、一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臂单元、一轴设在基座内部的减速机构、一固定在基座上且可将动力传递至减速机构的马达及一连接在减速机构输出轮轴上的活动臂单元,其特征在于基座是水平设置,设有一下壳体及一可与下壳体产生对合的上壳体,二者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纳空间,上、下壳体各设有一固定在第一侧端面上且邻近于前侧面的连接端部、一与连接端部相反设置且远离第一侧端面的末端部、一位于末端部且垂直于地面的轴线及一围绕轴线所设置的轴孔;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和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