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146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其由底座、底座上连接的支垫、底座上设有的连接孔、连接孔内的螺栓、底座上的试样夹盖组成。其底座为盒形;在盒形底座的底板上设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内装有定位珠;在盒形底座的底部与至少一侧壁连接处设有排液口;支垫为球形并连接在盒形底座上边边角处;试样夹盖下边设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持试样稳固,与支座接触面积最小,不会产生积液积存,而且试样装卸方便,在动态腐蚀试验中试样锈层不易脱落、试验数据准确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体支撑装置,具体属于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环境适应性能,不仅是使用单位非常关注的使用性能指标,也是工程设计部门必须考虑的参数之一。为了获得耐腐蚀性能,实地暴露腐蚀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暴露试验周期很长,并且环境因素不易控制,难以进行深入的腐蚀机制研究,从而促使人们开展室内模拟加速腐蚀试验研究。目前,在室内模拟加速腐蚀试验中,关于腐蚀试验用试样夹的研制已有报道,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孙虎元等专利技术的一种模拟腐蚀试验装置的样品挂架,是模拟海洋腐蚀试验装置的样品挂架,通过调整样品架的高度来模拟海洋不同区域的腐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徐松等提供了一种高温高压水腐蚀疲劳实验样品夹具,仅适用于高压釜内使用。但在试验室进行的全浸、周期浸润等腐蚀试验中,试样通常采用挂勾、吊绳、支架等方法安装,这些试样安装方法,不仅使试样装卸麻烦,更重要的是在动态腐蚀试验(如轮式周期浸润腐蚀试验)中易引起试样锈层脱落,甚至还会导致试验过程中试样掉落,轻时造成试验误差变大,重时造成试验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试样的夹持稳固,与支座接触面积最小,排液速度快,而且试样装卸方便,在动态腐蚀试验中试样锈层不易脱落、试验数据准确率高的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由底座、底座上连接的支垫、底座上设有的连接孔、连接孔内的螺栓、底座上的试样夹盖组成,其在于底座为盒形;在盒形底座的底板上设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内装有定位珠;在盒形底座的底部与至少一侧壁连接处设有排液口 ;支垫为球形并连接在盒形底座上边边角处;试样夹盖下边设有排水口。本技术的特点在于试样的夹持稳固,与支座接触面积最小,不会产生积液积存,而且试样装卸方便,在动态腐蚀试验中试样锈层不易脱落、试验数据准确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底座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底座,2—支垫,3—连接孔,4一螺栓,5—试样夹盖,6—底座上边,7—盒形底座上口,8—定位孔,9—定位珠,10—排液口,11—螺帽,12—试验架,13—试样夹盖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由底座I、底座I上连接的支垫2、底座I上设有的连接孔3、连接孔3内的螺栓4、底座I上的试样夹盖5组成,其将底座I加工为盒形;底座上边6支撑试样夹盖5,盒形底座上口 7与试样夹盖排水口 13形成排水通道,以排除动态试验中试验夹和试样所带出的液体;在盒形底座I的底板上设有定位孔8,在定位孔8内装有定位珠9 ;在盒形底座I的底部与至少一侧壁连接处设有排液口 10 ;支垫2加工为球形并焊接或螺纹连接在盒形底座上边6的边角处。使用原理根据试验室腐蚀试验试样的大小,将4个本技术按适当的距离通过定位孔8、 定位珠9进行定位,然后用螺栓4和螺帽11固定在试验架12上,将试样的每一个角放置在对应的一个支垫2上,再将试样夹盖5装在螺栓4上,拧紧螺帽11将试样安装在试样夹上。由于定位孔8内的定位珠9的作用,使试样夹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动,避免了试样脱落;在试样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排液口 10、盒形底座上口 7与试样夹盖排水口 13形成的排水通道,任何时间都不会产生积液现象,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由底座、底座上连接的支垫、底座上设有的连接孔、连接孔内的螺栓、底座上的试样夹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为盒形;在盒形底座的底板上设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内装有定位珠;在盒形底座的底部与至少一侧壁连接处设有排液口;支垫为球形并连接在盒形底座上边边角处;试样夹盖下边设有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室暴露腐蚀试样用支撑装置,由底座、底座上连接的支垫、底座上设有的连接孔、连接孔内的螺栓、底座上的试样夹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为盒形;在盒形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容张万灵黄先球石争鸣涂元强郎丰军马颖王靓何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