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变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应变传感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应变传感器是以应变-电量为基础,以电信号为转换及传输的载体,用导线传输电信号,因此,使用时易受到电磁场和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湿度太大可能引起短路,特别是高温和易燃、易爆环境中易引起火灾等等。研究发现,当光纤光栅的应变发生改变时,光栅有效折射率和光栅周期会改变,从 而导致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对于中心波长为1550nm附近的光纤光栅,I个微应变(即I μ ε )将引起约Ipm的波长变化,通过测定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即可推倒出应变的变化,从而可以构成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较之以应变-电量为基础的传统应变传感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抗干扰特性较强,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民用工程结构、航空航天业、船舶航运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业、医学、核工业等行业,尤其是在高电压、强电磁场、易燃易爆的恶劣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由于自身结构的局限性,目前普通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一般在O 2500 μ ε左右,但在很多场合,如火箭发动机固体推进剂,直升机旋翼等,待测量的应变量可能在10000 μ ε左右甚至更高,因此现有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无法满足测量要求。此外。由于光纤光栅的波长漂移通常要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测量准确度偏低,测量误差大(一般在5% 10%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程大且误差小的光纤应变传感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应变传感器,包括管壳,所述管壳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端盖,所述管壳内设有光纤光栅,所述光纤光栅包括连为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应变传感器,包括管壳(1),所述管壳(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端盖(2),所述管壳(1)内设有光纤光栅(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3)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光纤光栅(31)和第二光纤光栅(32),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端盖(2)上且预张紧,其用于检测因受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变和因环境温度引起的应变,所述第二光纤光栅(32)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端盖(2)上,其用于检测因环境温度引起的应变,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光纤光栅(32)的自由端伸出对应的端盖(2)外,所述管壳(1)内安装有应变减敏梁(4),所述应变减敏梁(4)由中间固定部(41)和与其两侧连接的两个镜像对称的边缘应变减敏部(42)构成,所述中间固定部(41)固定于所述管壳(1)的内壁上,两个所述边缘应变减敏部(4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边缘应变减敏部(42)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的粘接点之间的光纤光栅长度是所述中间固定部(41)横向长度的数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应变传感器,包括管壳(I ),所述管壳(I)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端盖(2),所述管壳(I)内设有光纤光栅(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3)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光纤光栅(31)和第二光纤光栅(32),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端盖(2)上且预张紧,其用于检测因受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变和因环境温度引起的应变,所述第二光纤光栅(32)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端盖(2)上,其用于检测因环境温度引起的应变,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光纤光栅(32)的自由端伸出对应的端盖(2)外,所述管壳(I)内安装有应变减敏梁(4),所述应变减敏梁(4)由中间固定部(41)和与其两侧连接的两个镜像对称的边缘应变减敏部(42)构成,所述中间固定部(41)固定于所述管壳(I)的内壁上,两个所述边缘应变减敏部(42 )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31)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边缘应变减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兵,朱涛,张丽,叶扬高,张万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