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路灯配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012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ED路灯配光透镜,包括基板、入光面、出光面,基板的下表面设有供LED灯珠安装的容纳槽,所述入光面为容纳槽的内壁;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出光面为凸起部的外壁。由于出光面和入光面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可实现偏心配光,从而使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强,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弱,以符合道路照明规范,并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通过合理设置入光面和出光面的结构,可便于扩大其照明范围;由于平行于基板下表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为前端大后端小的闭合曲线,可使其适用于不同形状的LED灯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透镜领域,具体涉及LED路灯配光透镜
技术介绍
LED路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而备受行业青睐。而透镜作为LED路灯的重要零部件,可以提高光线的出光效果。然而,现有的透镜均采用轴对称结构,容易造成人行道和车道的照明亮度相同,但根据道路照明规范的要求,人行道的照明亮度相对于车道的亮度要低,从而造成光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LED路灯配光透镜,由于出光面和入光面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可实现偏心配光,从而使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强,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弱,以符合道路照明规范,并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LED路灯配光透镜,包括基板、入光面、出光面,基板的下表面设有供LED灯珠安装的容纳槽,所述入光面为容纳槽的内壁;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出光面为凸起部的外壁;以垂直于基板上表面且经过基板中心线的其中一个平面为第一基准面,出光面和入光面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均呈对称分布;以垂直于基板上表面和第一基准面并经过基板中心线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入光面和出光面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所述出光面包括前曲面、与前曲面衔接的后曲面,所述后曲面的中部呈内凹状,后曲面、前曲面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平行于基板下表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为前端大后端小的闭合曲线,且该闭合曲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第二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平行于第二基准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平行于基板上表面的平面与出光面的交线为闭合曲线,该闭合曲线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弧线、第二弧线、第三弧线,所述第二弧线与第三弧线通过内凹弧线过渡,而其余相邻的弧线之间均通过圆弧光滑过渡;且该闭合曲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平行于第一基准面的平面与出光面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该光滑曲线的最闻点位于基板中心线的一侧。平行于第一基准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该光滑曲线的最闻点位于基板中心线的一侧。平行于第一基准面的平面和出光面的交线的最高点,与该平面和入光面的交线的最高点位于基板中心线的同一侧。所述基板呈圆形状,基板的中心线为其轴线。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光滑面。基板的下表面还设有一呈圆形的定位槽;入光面在基板下表面的投影,位于定位槽在该平面的投影区域内。本技术所阐述的LED路灯配光透镜,其有益效果在于I、由于出光面和入光面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可实现偏心配光,从而使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强,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弱,以符合道路照明规范,并提高光能的利用率;2、通过合理设置入光面和出光面的结构,可便于扩大其照明范围;3、由于平行于基板下表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为前端大后端小的闭合曲线, 可使其适用于不同形状的LED灯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LED路灯配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ED路灯配光透镜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I所示的LED路灯配光透镜的俯视图;图4为图3沿B-B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沿A-A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I所示的LED路灯配光透镜的仰视图;其中,I、基板;2、入光面;3、出光面;31、前曲面;32、后曲面;4、定位槽;P1、第二基准面与入光面的交线;P2、第一基准面与出光面的交线;P3、第一基准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LED路灯配光透镜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如图I、2所示,为本技术LED路灯配光透镜,包括基板I、入光面2、出光面3。基板I的下表面设有供LED灯珠安装的容纳槽,所述入光面2为容纳槽的内壁。基板I的上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出光面3为凸起部的外壁。如图3所示,沿A-A线截面为垂直于基板I上表面且经过基板I中心线的平面,以该平面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基准面,出光面3和入光面2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均呈对称分布。沿B-B线截面为以垂直于基板I上表面和第一基准面并经过基板I中心线的平面,以该平面为本实施例的第二基准面,入光面2和出光面3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如图I所示,所述出光面3包括前曲面31、与前曲面31衔接的后曲面32,所述后曲面32的中部呈内凹状,后曲面32、前曲面31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偏心配光,从而使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强,部分照明区域光线较弱,以符合道路照明规范,并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该透镜可使光线偏向于车道,从而提高车道的照明亮度,并降低人行道的照明亮度。如图1、2所示,所述基板I呈圆形状,基板I的中心线为其轴线。入光面2和出光面3均为光滑面。平行于基板I上表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为前端大后端小的闭合曲线,且该闭合曲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第二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的如图6所示,入光面2在基板I上表面的投影呈前端大后端小的鸡蛋形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其适用于不同形状的LED灯珠,而且,其前端大于后端,便于电线从前端穿入。如图4所示,第二基准面的平面与入光面2的交线Pl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而同理的,平行于第二基准面的平面与入光面2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如图5所示,第一基准面与入光面的交线P3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该光滑曲线的最高点位于基板I中心线的一侧;同理的,平行于第一基准面与入光面2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该光滑曲线的最高点位于基板I中心线的一侧。平行于基板I上表面的平面与出光面的交线为闭合曲线,该闭合曲线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弧线、第二弧线、第三弧线,所述第二弧线与第三弧线通过内凹弧线过渡,而其余相邻的弧线之间均通过圆弧光滑过渡;且该闭合曲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出光面3在基板I上表面的投影呈猪腰形。如图5所示,第一基准面与出光面3的交线P2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该光滑曲线的最高点位于基板I中心线的一侧;而同理的,平行于第一基准面的平面与出光面3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该光滑曲线的最高点位于基板I中心线的一侦U。平行于第一基准面的平面和出光面3的交线的最高点,与该平面和入光面2的交线的最高点位于基板I中心线的同一侧。通过合理设置入光面2和出光面3的结构,可便于扩大其照明范围,并使其光斑呈蝙蝠翼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各零部件的参数,从而得到140°的发光角度,以提高其配光效果。当然,出光面3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还可将出光面3在基板I上表面的投影设置为近似于花生壳状等其他形状,而同理的,还可将入光面2在基板I下表面的投影设置为圆形等其他形状。而该出光面3和入光面2均满足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均呈对称分布,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即可实现偏心配光功能。但将平行于基板I上表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设置为前端大后端小的闭合曲线,为本技术的最优方案,其可优化配光效果。如图2所示,基板I的下表面还设有一呈圆形的定位槽4。入光面2在基板I下表面的投影,位于定位槽4在该平面的投影区域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LED路灯配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入光面、出光面,基板的下表面设有供LED灯珠安装的容纳槽,所述入光面为容纳槽的内壁;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出光面为凸起部的外壁;以垂直于基板上表面且经过基板中心线的其中一个平面为第一基准面,出光面和入光面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均呈对称分布;以垂直于基板上表面和第一基准面并经过基板中心线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入光面和出光面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所述出光面包括前曲面、与前曲面衔接的后曲面,所述后曲面的中部呈内凹状,后曲面、前曲面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LED路灯配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入光面、出光面,基板的下表面设有供LED灯珠安装的容纳槽,所述入光面为容纳槽的内壁;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出光面为凸起部的外壁;以垂直于基板上表面且经过基板中心线的其中一个平面为第一基准面,出光面和入光面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均呈对称分布;以垂直于基板上表面和第一基准面并经过基板中心线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入光面和出光面在第二基准面的两侧均呈非对称分布;所述出光面包括前曲面、与前曲面衔接的后曲面,所述后曲面的中部呈内凹状,后曲面、前曲面在第一基准面的两侧呈对称分布。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路灯配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平行于基板下表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为前端大后端小的闭合曲线,且该闭合曲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第二基准面的延伸方向一致。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LED路灯配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平行于第二基准面的平面与入光面的交线均呈单峰状的光滑曲线。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LED路灯配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平行于基板上表面的平面与出光面的交线为闭合曲线,该闭合曲线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霞侯雨范达周殷浩之丁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汉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