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908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其包括真空泵、油源和注油本体,注油本体包括注油腔,注油腔上具有与油源连通的进油道、用于与被注油物体连通的出油道以及与真空泵相通的抽气道,抽气道位于进油道和出油道的上方;进油道和出油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控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证对高压断路器补油操作完全在真空中进行,避免油液中空气的渗入,保持高压断路器内真空度。进一步地,隔离腔能够在注油腔与真空泵之间建立液封面,避免注油腔和低压腔室内带有些许油液的气泡上浮,防止其被误吸入真空泵内以致油液污染真空泵内部构件,保证抽真空过程稳定顺畅,完善了真空注油过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的检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当高压断路器处于缺油状态时对其进行补油操作的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设备是核电站内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高压设备的安全性,避免高压设备的损坏以及引起事故危害,在高压设备中需要配备高压断路器。高压断路器不仅可以切断与闭合高压电路的空载电流和负载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它和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相配合,迅速地切除故障电流,以减少停电范围,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以维护系统稳定,因此,高压断路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目前,高压断路器 型号较多,操作机构各不相同,其中应用较广的是一种采用液压油(即断路器油)作为压カ传输介质的机构,该类型操作结构包括油路系统,在该油路系统中液压油从补油嘴进入断路器油箱低压腔室部分,通过电机油泵装置将低压腔室中的油压入高压腔室,然后再压紧盘式弹簧组件,起到开闭电路的作用。其中,油回路是该高压断路器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密封条件的限制以及运行时间的影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高压断路器油箱中的油会逐渐减少,当油位过低无法满足运行要求吋,将影响到高压断路器的使用效果,因此这时需要对高压断路器进行补油操作以使其油位满足运行要求。现有技术还没有专门针对该类高压断路器设计的真空补油装置,惯常操作一般都是在常压状态下直接进行补油。然而,常压状态下补油会导致每次油液中难免会携带一定量的气体进入到油箱低压腔室部分,在高压条件下(300个大气压左右),渗入气体的影响被放大,最終导致断路器的操作装置出现打不上压的状况,将直接影响高压断路器的性能,甚至威胁到核电站高压设备的安全性,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能够实现对高压断路器真空加注断路器油,防止加注过程中空气随同断路器油一同进入高压断路器中,保持断路器内真空状态,保证其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包括真空泵、油源和注油本体,所述注油本体包括注油腔,所述注油腔上具有与油源连通的进油道、用干与被注油物体连通的出油道以及与真空泵相通的抽气道,所述抽气道位于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的上方;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控制件。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注油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注油腔和真空泵之间、阻碍油体进入真空泵的隔离部。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为隔离腔,其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的上部与注油腔的抽气道连通,所述第一腔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在所述第二腔上开有与所述真空泵配合安装的抽真空道。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腔距离底部的四分之一处。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注油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成倒U形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件为阀门,所述出油道的阀门上设有控制出油量的流量控制开关。在ー种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上设有用于观察各腔室内气体压力的真空表。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注油本体由透明材料制成。本技术中,真空泵对注油腔以及高压断路器低压腔室内抽真空,保证补油之前注油腔和低压腔室内已处于真空状态;在实际补油吋,油液自油源经注油腔流入低压腔室,同时油液中携帯的空气在真空泵的持续抽吸下将不断流向注液腔的上部,并被真空泵抽走,进而避免补油过程中空气的混入;补油完成后,高压断路器内无空气进入,排除空气 的干扰,保证了高压断路器的正常工作。进ー步地,位于注油腔和真空泵之间的隔离腔能够在注油腔与真空泵之间建立一个液封面,在真空泵抽取空气时,使油液始終与真空泵始终保持隔开状态,避免注油腔和低压腔室内带有些许油液的气泡上浮,防止其被误吸入真空泵内以致油液污染真空泵内部构件,保证真空泵正常工作,进而使抽真空过程稳定顺畅,进ー步完善了真空注油过程,延长各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一种实施例中注油本体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图I的立体图;图4为图I另ー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ー种实施例中抽真空时气体走向示意图;图6为ー种实施例中的加注油液时油液走向示意图;图7为ー种实施例中的加注油液时气液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包括真空泵、油源和注油本体,该注油本体包括注油腔,该注油腔具有与油源连通的进油道、用干与被注油物体连通的出油道以及与真空泵连通的抽气道,该抽气道位于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的上方。其中,在进油道和出油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控制件,如各种阀门等。在使用时,将注油本体与对应部件配合安装后,先通过控制件关闭进油道,打开抽气道和出油道,利用真空泵抽出注油腔和被注油物体内的空气,使其达到真空状态,再打开进油道,使油液从油源中进入注油腔内,此时油体中混合的气体由于浮力和真空泵的吸力自动向注油腔的上部移动,进而被真空泵直接抽走,而由于被注油物体内处于真空,油体由于自身重力和外部压カ,经进油道流入被注油物体中,由此实现油体的真空加注。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真空泵吸カ过大以及各个腔内被抽真空后压强变化的影响,有时候会使注油腔或被注油物体(如断路器油箱)内的油液很容易被误吸入真空泵中,从而损坏真空泵,影响其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到整个加注过程。为了保护抽真空装置,避免这ー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注油腔和抽真空装置之间设置一个隔离部,该隔离部分别与注油腔和抽真空装置连通,保持注油腔和抽真空装置之间气体畅通无阻,同时阻止注油腔内油体进入抽真空装置内。请參考图I-图4,在ー种注油本体的具体实施例中,其包括注油腔I和作为隔离部的隔离腔(包括21和22),其中隔离腔用于保护抽真空装置,避免注油腔I内的油体被误吸入抽真空装置中。所述注油腔I包括进油道12、出油道11和抽气道13,该进油道12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进油阀,并与断路器油源连通,以便输入断路器油;出油道11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出油阀,并通过出油阀与作为被注油物体的断路器连通,以便将断路器油加注到断路器中(如断路器的低压腔室内);抽气道13则与抽真空装置相通,以便抽出注油腔I 和断路器内的空气,使其在加注前和加注过程中保持真空状态。为了避免在加注时油体淹埋住抽气道13,优选地将抽气道13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如注油腔I的上部(本文所述“上、下”与附图图面的上、下方向一致)。所述隔离腔包括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该第一腔21的上部与注油腔I的抽气道13连通,而第一腔21的下部与第二腔22连通,且在第二腔22上开有用于与抽真空装置配合安装的抽真空道221。优选地,注油腔I和第一腔21呈类似倒U型的结构,而第二腔22与第一腔21通过ー连接管道211连通,该连接管道211优选地位于第一腔21离底部四分之ー处,以便较容易形成油封平面。设置在第二腔22上的抽真空道221用于与抽真空装置配合安装,以便抽出隔离腔、注油腔I和与注油腔I相连的断路器低压腔内的气体,并在隔离腔、注油腔I和断路器低压腔内形成低于外界大气环境的环境,其真空度的大小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了便于直观地观察到腔体内的气压大小,在ー种实施例中在真空泵上设置真空表,以显示各腔室内的压力,即真空度。考虑到具体实施时加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油源和注油本体,所述注油本体包括注油腔,所述注油腔上具有与油源连通的进油道、用于与被注油物体连通的出油道以及与真空泵相通的抽气道,所述抽气道位于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的上方;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控制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油源和注油本体,所述注油本体包括注油腔,所述注油腔上具有与油源连通的进油道、用于与被注油物体连通的出油道以及与真空泵相通的抽气道,所述抽气道位于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的上方;所述进油道和出油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控制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注油腔和真空泵之间、阻碍油体进入真空泵的隔离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高压断路器真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为隔离腔,其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的上部与注油腔的抽气道连通,所述第一腔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在所述第二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浙麟周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