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式快速取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850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封式快速取压装置,解决了使用取压阀门录取资料繁琐、费时及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该取压装置的壳体内设活塞、弹簧,其中活塞内设置倒T形连通孔,活塞的外壁设置上、下两道密封圈,当活塞下移压缩弹簧时,活塞的下道密封圈脱落密封面,使倒T形连通孔与井口接通,压力传导至压力表,当弹簧复位时,活塞的下道密封圈回到原密封面,切断压力传导并自封。使用该取压装置录取资料,可相对节省大部分时间,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油田上辅助录取井口压力数据的取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时监控井口内的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通称录取资料,以便掌握井下工况,为安全生产及技术的革新改造提供数据。对井口进行取压,通常是在井口管线上设置取压阀门,如取压球阀、取压截止阀等,平时取压阀门是关闭的,录取资料时,在测量用压力表的丝扣上缠绕密封胶带,然后将丝扣连接到取压阀门的出口上,打开 阀门,接通压力表,录取压力表显示的井口压力数据。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每录取一口井就需对压力表进行一次密封处理,即繁琐又费时;还有的是,多次开关取压阀门后,阀门因磨损会有关闭不严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阀门通常难以修复而整体报废,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取压装置,使用该取压装置录取资料时,不需进行密封处理,只需将压力表安装上即可,取压完毕,该取压装置具有自封功能,可完全代替取压阀门,且取压装置的易损件只是密封圈及弹簧,使用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封式快速取压装置,包括壳体、活塞、弹簧及弹簧压帽,所述壳体的主体为中空圆柱状,壳体的顶端设置内螺纹,与压力表丝扣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封式快速取压装置,包括壳体、活塞、弹簧及弹簧压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主体为中空圆柱状,壳体的顶端设置内螺纹,与压力表丝扣连接,壳体的尾端设置内螺纹,与弹簧压帽连接,壳体内、压力表与弹簧压帽之间依次设置活塞及弹簧,壳体的尾端或设置外螺纹,与取压阀出口螺纹连接,或壳体的尾端焊接在井口设备上;所述活塞为底部带有限位凸台的圆柱体结构,活塞的上、下端面中心分别开有沉孔,上端面沉孔内置有密封圈,压力表尾部凸台插入并通过密封圈挤在该沉孔内,活塞的侧壁开有上下两道O形密封圈槽,内置密封圈,另外在活塞的本体上还开有倒T形连通孔,连通孔的上开口位于活塞上端面中心位置,连通孔的两侧开口位于活塞侧壁的两道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封式快速取压装置,包括壳体、活塞、弹簧及弹簧压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主体为中空圆柱状,壳体的顶端设置内螺纹,与压力表丝扣连接,壳体的尾端设置内螺纹,与弹簧压帽连接,壳体内、压力表与弹簧压帽之间依次设置活塞及弹簧,壳体的尾端或设置外螺纹,与取压阀出口螺纹连接,或壳体的尾端焊接在井口设备上;所述活塞为底部带有限位凸台的圆柱体结构,活塞的上、下端面中心分别开有沉孔,上端面沉孔内置有密封圈,压力表尾部凸台插入并通过密封圈挤在该沉孔内,活塞的侧壁开有上下两道O形密封圈槽,内置密封圈,另外在活塞的本体上还开有倒T形连通孔,连通孔的上开口位于活塞上端面中心位置,连通孔的两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相财王岩汤文娟李海滨韩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