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63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处理坝基深槽的同时,不影响其上的坝体施工,深槽处理和坝体施工同步进行,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深槽内砂卵砾石引起的坝基稳定、应力、变形和防渗问题,又可以缩短深槽处理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跨坝基深槽设置承载板,承载板上部为坝体并且在承载板顶部预留施工廊道,该承载板内部预埋连通施工廊道和承载板底部的灌浆管;承载板底部坝基深槽内回填深槽置换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坝基存在深槽的工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坝基存在深槽的工程,有效地解决深槽引起的大坝建基面抗滑稳定、坝基应力、沉降变形和坝基防渗的问题,并且可以极大的缩短深槽处理所占用的直线工期,加快施工工期。
技术介绍
在一些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工程中,河床部位坝基往往存在深槽,并充填砂卵砾石,对大坝抗滑稳定、坝基应力、沉降变形和坝基防渗均不利。目前对这种深槽的处理主要有明挖全置换方法和固结灌浆方法,前者采用明挖的方法将深槽内砂卵砾石全部挖除并置换混凝土,可以有效解决坝基稳定、应力和防渗问题,但上部坝体施工必须等深槽全部处理 完成后才能进行,处理周期长,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后者不挖除深槽内砂卵砾石,仅对其进行固结灌浆加固,采用此方法处理,固结灌浆的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抗滑稳定、坝基应力以及坝基防渗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安全度小,不适用于高坝和工程等别较高的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处理坝基深槽的同时,不影响其上的坝体施工,深槽处理和坝体施工同步进行,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深槽内砂卵砾石引起的坝基稳定、应力、变形和防渗问题,又可以缩短深槽处理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跨坝基深槽设置承载板,承载板上部为坝体并且在承载板顶部预留施工廊道,该承载板内部预埋连通施工廊道和承载板底部的灌浆管;承载板底部坝基深槽内回填深槽置换混凝土。在承载板上游设防渗支挡结构。所述承载板底面布置成拱形结构,沿上下游方向设置键槽。所述承载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在承载板内部受钢筋上安装有监测仪器。所述承载板经支护锚杆固定于基岩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将坝基深槽内砂卵砾石全部挖除,并用混凝土置换,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坝基稳定、应力、沉降和防渗问题,无工程安全隐患;2、跨坝基深槽设置了承载板,承载板能独立承受其上坝体施工期荷载,承载板施工完成后可开始上部坝体施工,而不必等待坝基深槽内砂卵砾石洞挖置换混凝土完成后,再施工上部坝体,施工上部坝体的同时,进行承载板底部槽内砂卵砾石的开挖和支护,缩短深槽处理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3、承载板底面布置成拱形结构,沿上下游方向设有键槽,有利于结构受力和后期灌浆;4、承载板上游设置防渗支挡结构,以便形成干地施工条件;5、承载板内部埋设了钢筋应力计、温度计以及多点位移计等监测仪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承载板的监测数据了解其工作状态,保证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的典型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承载板钢筋及监测仪器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的设计和其施工方法。本例中包括跨越坝基深槽I设置的承载板3,该承载板经支护锚杆9与基岩2固定连接。承载板3上部为坝体5,并且在承载板3的顶部预留有施工廊道7,承载板内部预埋有连通施工廊道7与承载板3底部的灌浆管8。在承载板3上游设置防渗支挡结构4,以便为下游施工地区提供干地施工条件。在承载板3底部的坝基深槽I内回填深槽置换混凝土 6。其中承载板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独立支撑上部坝体5施工期荷载,承载板底面宜布置成拱形结构,沿上下游方向设有键槽12,有利于结构受力和后期灌浆。如图3所示,本例中在承载板3内部的钢筋10的关键部位设埋设监测仪器11 (钢筋应力计、温度计以及多点位移计等监测设施,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承载板的监测数据了解其工作状态)。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I)根据地质勘探成果(深槽I的范围、走向),并综合考虑枢纽整体布置,进行钢筋混凝土承载板3布置和结构分析,确定结构尺寸及配筋,结构尺寸需满足承担其上坝体5施 工荷载的要求,配筋数量尚需满足限裂要求,承载板3沿上下游方向应设置键槽12 ;2)进行承载板3建基面的开挖和支护;3)安装承载板的钢筋10、监测仪器11等,并浇筑承载板3混凝土。承载板3底面宜布置成拱形结构,有利于结构受力和后期灌浆,承载板3顶部预留施工廊道7,并在承载板3内部预埋灌浆管8 ;4)进行上部坝体5的施工;5)施工承载板3上游防渗支挡结构4 ;6)进行承载板3底部坝基深槽I内砂卵砾石的洞挖和支护,可与上部坝体5的施工同时进行;7 )洞内置换回填混凝土 ;8)通过灌浆管8对承载板3底部进行回填及固结(接触)灌浆,以使承载板3与步骤7中置换的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跨坝基深槽(1)设置承载板(3),承载板(3)上部为坝体(5)并且在承载板(3)顶部预留施工廊道(7),该承载板内部预埋连通施工廊道(7)和承载板(3)底部的灌浆管(8);承载板(3)底部坝基深槽(1)内回填深槽置换混凝土(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跨坝基深槽(I)设置承载板(3),承载板(3)上部为坝体(5)并且在承载板(3)顶部预留施工廊道(7),该承载板内部预埋连通施工廊道(7)和承载板(3)底部的灌浆管(8);承载板(3)底部坝基深槽(I)内回填深槽置换混凝土(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坝基深槽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承载板(3)上游设防渗支挡结构(4)。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群熊立刚吴关叶陈国良黄成家吕国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