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34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包括有一外釜、一吸油件及一内釜;所述外釜顶侧形成一内凹的容置空间,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外端周缘形成一轨道,而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底部设有一第一储油槽,所述第一储油槽内壁设有一密封通道,另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轨道与所述密封通道连通;所述吸油件设于所述第一储油槽内;所述内釜是活动抵靠于所述外釜的轨道上;而当所述外釜底部结构较薄时,所述通道中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储油槽,所述第二储油槽内亦设有一吸油件;藉此,使具有可提供所述内釜与所述旋转外釜间接触的轨道维持较长期间的供油润滑及可控制出油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尤指一种可藉一外釜、一吸油件及一内釜的组合设计,使具有可维持所述内釜与所述旋转外釜间接触的轨道,维持较长期间的供油润滑及可控制出油量等效果,而适用于各式水平旋梭的供油机构或类似的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第I 2图,目前习用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包括有一外釜10及一内釜30,所述外釜10顶端周缘设有一储油槽5,所述外釜10顶端内侧形成一内凹的容置空间11,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顶端内缘是形成一轨道111,所述储油槽5于靠近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一侧设有一出油孔6,所述出油孔6是连通至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轨道 111上;而,外釜10顶部于储油槽5同侧的弧缘部位设有复数个螺孔4,以供一弧形盖板7藉由复数个螺件I经由其穿孔2锁合所述对应的复数个螺孔4,使所述储油槽5形成一储油空间,所述储油空间设有一吸油件8以供吸附润滑油;另,所述弧形盖板7亦于所述储油槽5上方适当位置凿设一注油孔3,使润滑油得由其开孔补充至所述储油空间;再籍由所述内釜30是活动抵靠于所述外釜10的轨道111上,而外釜10于高速转动时将经由所述出油孔6引导至所述轨道111,使润滑油可涂布于所述内釜30与外釜10接触的周缘,而提供外釜10及内釜30之间的润滑效果;然而,习用旋梭的供油机构虽具有上述润滑效果,但实际使用时,所述储油槽5容纳润滑油的空间有限,须经常补充润滑油,如滴油量过多,将会污染到梭子的缝线与布料;且因离心力的作用,润滑油不易由出油孔6引导至所述外釜10的轨道111上,增加作业程序的不便与困扰,且降低缝纫机整体操作的效率,故于实际操作使用上仍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藉由一外釜、一吸油件及一内釜的组合设计,而藉由水平旋梭运作时,所述外釜以高速转动,进而以离心力将储存于所述外釜顶侧内凹的容置空间底部第一储油槽内的吸油件所吸附的润滑油,弓丨导经由密封通道至内凹的容置空间的轨道,此时再藉由所述内釜是活动抵靠于外釜的轨道上,因内釜是固定角度不转动,而外釜便藉由高速转动而将润滑油涂布于所述内釜与外釜接触的周缘,而具有增加使用期间不需经常补充润滑油,进而可维持较久供油期间的润滑功效,大幅提升缝纫机内水平旋梭整体操作的功能性及便利性。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当所述外釜底部结构较薄时,藉由所述通道中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储油槽,所述第二储油槽内是亦设有一吸油件,故当水平旋梭运作时,所述外釜以高速转动,进而以离心力将储存于所述第一储油槽的所述吸油件内的润滑油,引导经由所述密封通道至所述第二储油槽内的所述吸油件,接着再由所述密封通道引导至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轨道,此时再藉由所述内釜是活动抵靠于外釜的轨道上,因内釜是固定角度不转动,而外釜便藉由高速转动而将润滑油涂布于内釜与外釜接触的周缘,而具有更大幅增加储油量,使用期间不需经常补充润滑油,进而可维持更久的供油润滑时间的功效,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及便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藉由所述第一储油槽的所述吸油件及所述第二储油槽内的所述吸油件的设置,而具有控制出油量的功效,故不致因油量过多而污染到梭子的缝线或缝制的布料,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包括有一外釜、一吸油件及一内釜;所述外釜顶侧形成一内凹的容置空间,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外端周缘是形成一轨道,而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底部是设有一第一储油槽,所述第一储油槽内壁是设有一密封通道,另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的轨道是与所述密封通道连通;所述吸油件是设于所述第一储油槽内;所述内釜是活动抵靠于所述外釜的轨道上;而当所述外釜底部 结构较薄时,所述通道中是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储油槽,所述第二储油槽内是亦设有一吸油件;藉此,使具有维持所述内釜与所述外釜间较久供油期间的润滑功效,大幅提升本技术整体操作的功能性及便利性。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当然,本技术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的安排上允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附图说明图I为习用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立体分解图。图2为习用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外釜的上视图。图3为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外观图。图5为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合示意图。图6为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外观图。图8为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合示意图。图号说明I、螺件2、穿孔3、注油孔4、螺孔5、储油槽6、出油孔7、弧形盖板8、吸油件10、外釜11、内凹的容置空间111、轨道12、第一储油槽13、密封通道14、盖体141、注油孔15、第二储油槽20、吸油件30、内釜41、钣金件50、剑先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第3 5图,本技术是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所述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包括一外釜10、所述外釜10顶侧形成一内凹的容置空间11,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外端周缘形成一轨道111,而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底部设有一第一储油槽12,所述第一储油槽12设置于靠迎外釜10中心点的位置,且所述第一储油槽12内壁设有一密封通道13,另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轨道111与所述密封通道13连通,所述密封通道13于轨道111的出口设置于靠近剑先50的位置;其中,当所述外釜10底部结构较厚时,所述第一储油槽12开口处增设有一盖体14,所述盖体14为一钣金件冲压铆入于第一储油槽12上端,且所述盖体14上设有一注油孔141。一吸油件20,所述吸油件20 (所述吸油件20为纤维或其它吸油材质)设于第一储油槽12内;连通所述第一储油槽12与轨道111出口之间的密封通道13空间内亦可填充所述吸油件20,以利将润油引导至出口。 一内釜30,所述内釜30活动抵靠于所述外釜10的轨道111上。另,请同时参阅第6 8图,其中,当所述外釜10底部结构较薄时,所述第一储油槽12采以相对较小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储油槽12内设有一吸油件20(所述吸油件20为纤维或其它吸油材质);且所述第一储油槽12内壁亦设有一密封通道13连通至内凹的容置空间11轨道111,又于所述密封通道13中与外釜10周缘结构处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储油槽15,所述第二储油槽15空间设置于外釜10周缘底部,并以一钣金件41冲压密封第二储油槽15空间的底部,所述第二储油槽15内亦设有一吸油件20(所述吸油件20为纤维或其它吸油材质),所述第二储油槽15接续以所述密封通道13连通至内凹的容置空间11轨道111的出口 ;又,前述所述第一储油槽12与所述第二储油槽15以外的密封通道13空间内亦可填充所述吸油件20。藉由上述的结构构成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请参阅第3 8图,本技术的特点是在于藉由一外釜10、一吸油件20及一内釜30的组合设计,而藉由将润滑油由所述盖体14的注油孔141注入,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用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梭供油机构包括:一外釜(10),所述外釜(10)顶侧形成一内凹的容置空间(11),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外端周缘形成一轨道(111),而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底部是设有一第一储油槽(12),所述第一储油槽(12)内壁设有一密封通道(13),另所述内凹的容置空间(11)的轨道(111)与所述密封通道(13)连通;一吸油件(20),所述吸油件(20)设于所述第一储油槽(12)内;以及一内釜(30),所述内釜(30)活动抵靠于所述外釜(10)的轨道(1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