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裁剪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33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纫机的裁剪机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后拖轮机构与剪刀机构分开运行,配合度低的问题。本缝纫机的裁剪机构包括剪刀装置和设置在剪刀后部的后拖轮装置,剪刀装置包括由主轴驱动的凸轮、绕着剪刀轴转动的活动刀、固定在机架上的固定刀、连杆组件和副轴,凸轮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副轴作间歇转动,在副轴与活动刀之间设有能带动活动刀摆动并与固定刀作出开闭动作的传动结构一,后拖轮装置包括拖轮,在副轴与拖轮之间设有能带动拖轮转动而向后拉动布料的传动结构二。剪刀装置与后拖轮装置均依靠副轴转动带动工作,实现同步运动,提高了剪刀装置与后拖轮装置的配合度,稳定性好,故障率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一种缝纫机的裁剪机构
技术介绍
小圈绣缝纫机又称对丝机,又叫邮齿边缝纫机,缝纫出来的布料具有美观、平缝的小孔,可以突显立体装饰效果,广泛适用于女装,时装,衬衫,童装,尤其在真丝,雪纺,麻等薄面料上更显效果。在对丝机的针杆位之前,装有引导针,引导针号越大,对丝孔就越大。对丝缝纫机可以在面料上边打孔边缝制,缝纫后面料上便留下一条有规则并缝合好的小孔。如果从对丝的面料中间剪开,就变成了精致的邮票齿一样的布边,并且不会散开。为了实现边缝纫边裁剪的功能,在缝纫机上装配了剪刀装置。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种缝纫机的裁剪装置申请号200810035465. 5,公开号C N101550640,用以裁剪布料,其结构包括一凸轮、一连动机构及一剪刀机构,该连动机构以一传动机构与该凸轮端面接触,并以一连杆组连接该剪刀机构的活动刀;利用凸轮驱动连动机构,连动机构再驱动剪刀机构的活动刀做开闭的裁剪动作,机针每上下缝制三次,剪刀机构才开闭一次,藉此可避免空刀磨损。且剪刀刃口的咬合是利用支轴穿设于固定刀与活动刀的轴孔,并藉由盘形弹簧与调整螺帽锁紧直接加压使刃口吻合,可避免固定刀挠曲歪斜,并使结构缩小。这种专利技术虽然解决了空刀磨损的缺点,使剪刀与机针上下缝制同步。此裁剪装置的缺点在于弹簧在长期工作下易变形,滚珠与凸轮长时间摩擦易磨损,调整也不方便。小圈绣缝纫机缝制出来的布料比较容易产生皱折,所以有必要在机针的后方加装后拖轮机构,使布料维持一定张力,使车缝出来的制品更为平整。现有的后拖轮机构占空间大,拉料轮和机针的前后距离相对比较长,不利于起始缝制时的拉料作业。为解决此问题,人们又设计了占用空间小的后拖轮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用自动后拖轮机构专利号200920245882. 2,公告号CN201581229U,包括后拖轮传动机构和拖轮,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电机,所述电机、后拖轮传动机构和拖轮组装为一个整体设置于安装支架上,其中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后脱轮传动机构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1、精度高,操作简便;2、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3、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这种后拖轮机构具有独立的电机,与剪刀机构分开运行,如果加装到小圈绣缝纫机上不易与剪刀机构配合,达不到同步运行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上的能同步运行、配合度高的裁剪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缝纫机的裁剪机构,其特征在于,本裁剪机构包括剪刀装置和设置在剪刀后部的后拖轮装置,所述的剪刀装置包括由主轴驱动的凸轮、绕着剪刀轴转动的活动刀、固定在机架上的固定刀、连杆组件和副轴,所述的凸轮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副轴作间歇转动,在所述的副轴与活动刀之间设有能带动活动刀摆动并与固定刀作出开闭动作的传动结构一,所述的后拖轮装置包括拖轮,在所述的副轴与拖轮之间设有能带动拖轮转动而向后拉动布料的传动结构二。在上述缝纫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由凸轮带动摆动的连杆一、能带动副轴转动的连杆二,所述的连杆二一端与连杆一铰接,另一端固连在副轴上。凸轮与主轴一起转动,凸轮转动带动连杆一摆动,连杆二转动并带动副轴一起转动。由于凸轮与主轴偏心传动,使得副轴在一定角度内作正反向转动。在上述缝纫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传动结构一包括一端固连在副轴上的摆杆三、与摆杆三铰接的摆杆四、摆杆四的一端与活动刀的尾部相铰接。副轴转动带动摆杆三转动,摆杆三带动摆杆四摆动,摆杆四又带动活动刀绕着剪刀轴转动,活动刀转动与固定刀配合作出裁剪布料的动作。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缝纟刃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传动结构一包括一端固连在副轴上的连杆三、与连杆三铰接的连杆四、传动轴、一端固连在传动轴上的连杆五、与连杆五铰接的连杆六,所述的连杆四一端固连在传动轴上,连杆六的一端与活动刀的尾部相铰接。副轴转动带动连杆三摆动,连杆三摆动带动连杆四转动,连杆四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转动又带动连杆五转动,连杆五转动带动连杆六摆动,连杆六摆动带动活动刀绕着剪刀轴转动,活动刀转动与固定刀配合作出裁剪布料的动作。在上述缝纫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后拖轮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拖轮的支架和单向轴承,支架上设有拖轮轴,单向轴承的内圈紧套在拖轮轴上,所述的拖轮紧套在单向轴承的外圈上。设置单向轴承后,拖轮轴转动只能带动拖轮单向转动,使得拖轮只能向后做布料动作。在上述缝纫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传动结构二包括一端固连在副轴上的连杆七、与连杆七铰接的连杆八、一端与连杆八铰接的连杆九,所述的连杆九一端与拖轮轴固连。副轴转动带动连杆七转动,连杆七转动带动连杆八摆动,连杆八摆动又带动连杆九转动,连杆九转动带动拖轮轴转动。在上述缝纫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套筒和竖直设置的滑杆,套筒与机架固连,滑杆能沿着套筒垂直滑动,所述滑杆的下端与支架固连,滑杆上还套设有使滑杆向下滑趋势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滑杆上,另一端抵在机架上,在弹簧作用下,滑杆受弹簧的作用力而下滑,使支架上的拖轮抵在布料上,拖轮滚动时可依靠拖轮与布料的摩擦力将布料向后拉。在上述缝纫机的裁剪机构中,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抬升手柄,抬升手柄的一端具有可以推动滑杆向上滑动的推顶部。当需要将拖轮下的布料取出时,旋转抬升手柄,那么推顶部推动滑杆及支架上滑,拖轮不再挤压布料,操作员可轻松取出布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的裁剪机构结构紧凑,剪刀装置与后拖轮装置均依靠副轴转动带动工作,实现同步运动,提高了剪刀装置与后拖轮装置的配合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一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二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的拖轮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传动结构一的示意图。图中,I、活动刀;la、剪刀轴;2、固定刀;3、连杆组件;3a、连杆一 ;3b、连杆二 ;4、副轴;5、传动结构一 ;5a、连杆三;5b、连杆四;5c、传动轴;5d、连杆五;5e、连杆六;6、拖轮;7、传动结构二 ;7a、连杆七;7b、连杆八;7c、连杆九;8、支架;9、拖轮轴;10、单向轴承;11、 套筒;12、滑杆;13、弹簧;14、抬升手柄;14a、推顶部;15、机架;16、摆杆三;17、摆杆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裁剪机构包括剪刀装置和设置在剪刀装置后部的后拖轮装置,剪刀装置包括由主轴驱动的凸轮、绕着剪刀轴Ia转动的活动刀I和固定在机架15上的固定刀2。剪刀装置还包括连杆组件3和副轴4,凸轮通过连杆组件3带动副轴4作间歇转动,在副轴4与活动刀I之间设有能带动活动刀I摆动并与固定刀2作出开闭动作的传动结构一5。后拖轮装置包括拖轮6,在副轴4与拖轮6之间设有能带动拖轮6转动而向后拉动布料的传动结构二 7。具体来说,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连杆组件3包括由凸轮带动摆动的连杆一3a、能带动副轴4转动的连杆二 3b,连杆二 3b —端与连杆一 3a铰接,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裁剪机构,其特征在于,本裁剪机构包括剪刀装置和设置在剪刀后部的后拖轮装置,所述的剪刀装置包括由主轴驱动的凸轮、绕着剪刀轴(1a)转动的活动刀(1)、固定在机架(15)上的固定刀(2)、连杆组件(3)和副轴(4),所述的凸轮通过连杆组件(3)带动副轴(4)作间歇转动,在所述的副轴(4)与活动刀(1)之间设有能带动活动刀(1)摆动并与固定刀(2)作出开闭动作的传动结构一(5),所述的后拖轮(6)装置包括拖轮(6),在所述的副轴(4)与拖轮(6)之间设有能带动拖轮(6)转动而向后拉动布料的传动结构二(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仁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惠缝纫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