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州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16512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办公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智能电话拨号装置,主要实现利用PC机控制固定电话,实现自动括号、自动录音、自动接听,适用于装备有PC机的办公室及家庭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个电脑软件模块和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接口模块。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一根USB数据线直接接到电脑USB插口上,次级输出端连接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口;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输出端口通过接口模块直接与电话机的按键控制电路相连,实现对电话按键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办公
,特别涉及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

技术介绍
在信息时代,接打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常的一件事,特别是在机关单位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每天都不可避免的接打大量的电话。目前一般固定电话号码为11-12位,手机一般为11位,每打一个电话要进行一次拨号,比较烦琐,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可以用普通电脑控制普通的固定电话直接拨号,而不必手工拨号。并且这种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还具备自动电话录音和自动接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智能电话拨号装置,主要实现利用计算机控制固定电话自动括号及自动电话录音和自动接听。适用于装备有计算机的办公室及家庭使用。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固化电子模块和一个电脑软件模块构成。其中CMl为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2为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3为CM2模块与电话连接的接口模块,由RJ-45改制而成。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输入端通过一根USB数据线直接接到电脑USB插口上,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次级输出端A1、A2、A3、A4分别连接到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输入端口 BI、B2、B3、B4,从电脑USB传送下来的数据经过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缓冲与转换后,再经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处理成相应的代码,例如代码为0000时代表I键按下,代码为0001时代表2键按下,依次类推,0-9,*,#,免提,重拨,依次用14个不同的代码表示,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输出端口通过RJ-45接口(CM3)直接与普通电话机的按键控制电路相连,从而实现对电话按键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电脑软件可以按照预先存储在电脑中的电话本信息,对电话号码进行一定规则的编码,只要用户打开了用户界面,对需要拨号的对象进行点击,电话机就会自动拨通对方的电话,这时就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拿起话筒或者直接用电脑的耳麦进行通话,在通话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是否用电脑对通话的进行录音。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系统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内部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内部电路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口模块内部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括三个固化电子模块和一个电脑软件模块。其中CMl为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2为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3本专利技术与电话连接的接口模块。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固化电子模块和一个电脑软件模块。其中CMl为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2为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3为本专利技术与电话连接的接口模块。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输入端通过一根USB数据线直接接到电脑USB插口上,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次级输出Al、A2、A3、A4连接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输入端口 BI、B2、B3、B4 ;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输出端口通过接口模块(CM3)直接与普通电话机的按键控制电路相连,从而实现对电话按键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电脑软件可以按照预先存储在电脑中的电话本信息,对电话号码进行一定规则的编码,只要用户打开了用户界面,对需要拨号的对象进行点击,电话机就会自动拨通对方的电话,这时就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拿起话筒或者直接用电脑的耳麦进行通话,在通话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是否用电脑对通话的进行录音。 本专利技术的电脑控制界面软件用VB编写而成,用于记录和控制通讯录等信息。如图2、图3、图4所示,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通过一根USB数据线与电脑的USB插口连接USB四条线VCC、D-、D+、GND分别连接到CMl模块的VCC、D_、D+、GND。GND连接到地并与CMl内部的IC2的21、22、23、25、26管脚连接。D-,D+分别通过电阻(R1、R2)连接至Ij IC2的15、16管脚。IC2的17、18脚之间跨接有两个电容器(C1、C2)。IC2的17管脚通过电阻(R3)接到D+。VCC连接到IC2的20管脚。电容器(C3、C4、C5)跨接在VCC和公共地之间用于电源滤波。IC2的27、28管脚接有晶体振荡器(Y2),晶体振荡器的两端分别并上电容器(C6、C7)作为起振电容。IC2的I和4管脚作为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Al、A2数据输出端口。A3、A4作为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电源输出端口,实现USB接口与串口的转换。数据经过转换之后传送到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内部的ICl芯片。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Al和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BI连接,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A2和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B2连接,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A3和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B3连接,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CMl)的A4和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B4连接。B4连接到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内部的芯片ICl的40管脚和31管脚,以及各个光电耦合管(OS I-OS 15)的I管脚。B3连接到ICl的20管脚。BI连接至IJ ICl的11管脚(TXD)。B2连接至Ij ICl的10管脚(RXD)。ICl的18、19的接有一个晶体振荡器(Yl),并且并有电容器(C8、C9)作为起振电容。电容器(ClO)的两端分别接在ICl的9管脚和VCC上,电容器(ClO)用来对ICl复位。ICl的21管脚到28管脚和32至39管脚分别接上排阻(arrayl、array2)。光电耦合管(OSl)的2管脚接到ICl的39管脚,光电耦合管(0S2)的2管脚接到ICl的38管脚,光电耦合管(0S3)的2管脚接到ICl的37管脚,光电耦合管(0S4)的2管脚接到ICl的36管脚,光电耦合管(0S5)的2管脚接到ICl的35管脚,光电耦合管(0S6)的2管脚接到ICl的34管脚,光电耦合管(0S7)的2管脚接到ICl的33管脚,光电耦合管(0S8)的2管脚接到ICl的32管脚,光电耦合管(0S9)的2管脚接到ICl的21管脚,光电耦合管(0S10)的2管脚接到ICl的22管脚,光电耦合管(OSll)的2管脚接到ICl的23管脚,光电耦合管(0S12)的2管脚接到ICl的24管脚,(0S13)的2管脚接到ICl的25管脚,光电耦合管(0S14)的2管脚接到ICl的26管脚,光电耦合管(0S15)的2管脚接到ICl的27管脚。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输出端口 B8和光电耦合管(OSl)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4)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7)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10)的3管脚连在一起,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输出端口 B7和光电耦合管(0S2)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5)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8)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OSll)的3管脚连在一起,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输出端口 B6和光电耦合管(0S3)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6)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9)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12)的3管、光电耦合管(0S15)的3管脚连在一起,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CM2)的输出端口 B5和光电耦合管(0S13)的3管脚、光电耦合管(0S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包括一个电脑软件模块和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一根USB数据线连接到电脑USB插口上,次级输出端连接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口,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输出端口通过接口模块直接与电话机的按键控制电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C机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包括一个电脑软件模块和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数据缓冲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一根USB数据线连接到电脑USB插口上,次级输出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颜新柳延东姚恒勇戴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贺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