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包括歧管块主体、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同时扫过的所述上通气孔的面积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指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一台气泵只能对一个工作区进行抽气,如果想要同时对多个工作区进行抽气,而每个工作区所需的真空度不同时,则需要多个气泵同时工作,才能每个工作区的真空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可在使用一台气泵的情况下,同时对多个工作区抽气,并可调节各工作区真空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包括歧管块主体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通道为“TI”字形,包括两侧的竖直通道和连接两竖直通道顶部的横向通道;所述凹槽贯穿该内部通道两侧竖直通道的其中之一。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部开有长凹槽,其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在歧管块主体顶面盖接一块盖板,使得在所述盖板下表面与横向凹槽间形成所述横向通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还包括圆柱形圆台和把手;所述圆柱形圆台连接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前端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动密封接触,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圆台前端面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上套有一圆环状铜片,其能够遮盖形成于所述歧管块主体前端面的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之间的接缝,并且其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前端面气密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前端部固定有旋钮,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上对应于旋钮所能旋转指示到的位置设置有刻度盘,使得通过旋转旋钮调节阀芯角度的同时,能够根据刻度盘读出调节后的工作区气压大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堵,用于限制所述调节阀阀芯的旋转角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堵为在所述凹槽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相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的可旋转角度为90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其他特殊封闭曲线形状。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可在使用一台气泵的情况下,同时对多个工作区抽气;并且,在气泵抽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对各个调节阀进行调节,巧妙地改变了歧管块中各个工作区所对应的各通孔的大小,从而调节各个工作区的真空度。进一步的,旋转调节阀阀芯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基本相等,则可满足旋钮在旋转过程中工作区的气压是无极均匀变化的;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时,更能够保证阀芯的旋转过程中,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 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近似相等,达到更好的无极调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I的歧管块主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主体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主体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主体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主体沿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调节阀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三维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歧管块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I整体工作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歧管块主体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调节阀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2整体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吸气调节器,即用于吸气调节的一种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是一种作为吸气调节器的歧管块,其真空度的调节范围是0到负压泵所给予的负压最大值,意即其所调节的是负压。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包括歧管块主体(参考附图I)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参考附图7);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参考附图2)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参考附图2);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参考附图2);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参考附图2),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参考附图2),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参考附图2);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参考附图7),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 参考附图I和附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I的歧管块主体示意图和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所述歧管块主体I包括三个内部通道11、三个凹槽12、六个螺丝孔13。所述内部通道11为“TI”字形(参考附图3),包括左侧竖直通道112,右侧竖直通道113,连接两竖直通道顶部的横向通道,所述凹槽12贯穿该内部通道11的左侧竖直通道112 ;所述歧管块主体I顶部开有长凹槽111 (参考附图4),其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在歧管块主体I顶面加盖一块盖板4 (参考附图8和附图9),并用密封胶将盖板4下表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I顶面之间的接触面密封粘接,使得在所述盖板4下表面与横向凹槽111间形成所述横向通道;所述盖板4与歧管块主体I再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连接(参考附图8和附图9),并且在所有产生接缝的部位涂覆有密封胶,以保证歧管块的气密性要求;所述内部通道11还包括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I底面的左端114和右端115,分别用于连接气泵的抽气管9和工作区排气管10 (参考附图10)。所述凹槽12为圆柱形,其贯穿所述内部通道11的左侧竖直通道112的端部;所述凹槽12的开121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I的前端面,所述凹槽12底部开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122,所述凹槽12与内部通道11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123和下通气孔124,所述上通气孔123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凹槽12底部设置有在其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125 (参考附图6),其用于限制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21参考附图7和附图8)的可旋转角度。参考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旋转调节阀示意图。所述旋转调节阀2包括阀芯21、圆柱形圆台22和把手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歧管块主体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歧管块主体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为“TI”字形,包括两侧的竖直通道和连接两竖直通道顶部的横向通道;所述凹槽贯穿该内部通道两侧竖直通道的其中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部开有长凹槽,其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在歧管块主体顶面盖接一块盖板,使得在所述盖板下表面与横向凹槽间形成所述横向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阀还包括圆柱形圆台和把手;所述圆柱形圆台连接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前端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王仪明,汤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