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口盖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液压站、应急泵站和操作阀组,主液压站包括:液压泵、液压胶管、空气冷却器和油箱,液压泵通过液压胶管与油箱及控制阀块相连接,空气冷却器通过钢管与油箱连接。主液压站、应急泵站和操作阀组采用齿形卡套式管接头的管路连接。齿形卡套式管接头包括:接头体、卡套和螺母;接头体为中空的管腔结构,其左端螺纹连接阀块,其的右端连接钢管;卡套设置锯齿,卡套嵌入钢管与接头体之间成锥形结合面保证管路径向和轴向密封,卡套外套螺母提供拧紧力,过拧后卡套无变形确保初装和重装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主液压站加装了空气冷却器,能有效的降低油温保证主液压站的正常工作。采用了齿形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密封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液压控制装置,具体涉及ー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ロ盖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液压系统管系连接是通过焊接形式,ー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ロ盖液压控制系统对设备要求较高,如果采用焊接形式,具有诸多缺点(I)工作时电机带动液压泵是高速运转的,所以这个部件因为机械原因会产生振动以及噪音污染。刚性连接传导振动并会加大噪音污染。(2)液压油温度高。使用的液压油,经过一系列液压元件后会产生热量,最終又进 入油箱继续循环。这样油温就会不断升高。油温会通过油箱壳体以及管系散发到空气中。但如果液压系使用頻繁,油温通过油箱壳体自行散发缓慢,油温就会不断升高,这对液压系统的危害是很大的,油温高了油液粘稠度变低,内泄漏增加,加速设备及密封件老化,降低设备工作效率等。(3)焊接不完全,如有焊缝、气孔等。(4)焊渣不易清除,如管内焊渣会污染油液。(5)不易拆装,如焊接后的管路无法拆卸、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ロ盖液压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ロ盖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液压站、应急泵站和操作阀组,所述主液压站包括液压泵、液压胶管、空气冷却器、回油滤器、控制阀块和油箱,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胶管与油箱及控制阀块相连接,空气冷却器通过钢管与油箱连接,所述液压胶管包括泄油胶管、吸油胶管和出油胶管,其中,所述液压泵通过吸油胶管吸液压油,通过出油胶管输出高压的液压油至控制阀块,所述泄油胶管排出液压泵内部泄露液压油至所述油箱;所述空气冷却器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至所述回油滤器、经过所述回油滤器过滤后,进入所述油箱。进ー步,所述主液压站、应急泵站和操作阀组采用齿形卡套式管接头的管路连接。进ー步,所述齿形卡套式管接头包括接头体、卡套和螺母;所述接头体为中空的管腔结构,其左端螺纹连接阀块或钢管,其的右端连接钢管;所述卡套设置锯齿,所述卡套嵌入钢管与接头体之间成锥形结合面,所述卡套外套螺母,使得管路径向和轴向密封。进ー步,所述卡套设置为楔状结构,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外壁,所述卡套的楔状结构上设置环形切割刃,所述切割刃径向切入钢管,来获得安全连接;所述螺母套在所述卡套的外周,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楔形部分相匹配的锥形凹陷部分,转动所述螺母使得所述卡套与接头体锥形密封面压紧,抱夹钢管,卡套的锥形面与接头体紧密贴合井能承受弯曲应力。进ー步,所述操作阀组包括单联操作阀组、双联操作阀组和三联操作阀组。进ー步,所述液压胶管包括泄油胶管、吸油胶管和出油胶管,其中,所述泄油胶管,一端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与所述钢管,所述钢管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吸油胶管,与所述液压泵连接,将所述液压油输送至所述液压泵;以及所述出油胶管,一端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阀块,将经过所述液压泵的转化后的变为高压油通过球阀输送至所述系统。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给主液压站加装了空气冷却器,当油温达到设定值时冷却设备エ作,能有效的降低油温保证主液压站的正常工作。2、主液压站工作时电机带动液压泵是高速运转的,所以这个部件因为机械原因会产生振动以及噪音污染。刚性连接传导振动并会加大噪音污染。液压胶管为挠性连接,减少了振动和噪音的产生。3、本技术本技术采用了齿形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卡套上的两道切割刃切入钢管来获得安全连接。同时,螺母的锥形部分使作用在卡套端部受カ使卡套与接头体锥形密封面压紧,紧紧的抱夹钢管,井能承受弯曲应力。卡套嵌入钢管与接头体之间获得径向和轴向密封,密封性好,最高承受压カ可达630Bar,可反复拆装不影响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主液压站的结构示意图。图3应急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4操作阀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齿形卡套式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主液压站I、应急泵站2、单联操作阀组3、双联操作阀组4、球阀5、液压油缸6、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软管8、球阀9、齿形卡套式管接头10、接头体11、卡套12、螺母13、钢管20、钢管21、液压泵30、液压胶管40、泄油胶管41、吸油胶管42、出油胶管43、空气冷却器50、高压ロ 61、低压ロ 62、回油滤器70、油箱80、控制阀块90 ;钢管9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液压泵30为市售产品。球阀9为高压球阀,也为市售产品,一般能承受压カ比较大,满足船级社的认证需要。实施例I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ー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ロ盖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液压站I、应急泵站2、操作阀组、球阀5、液压油缸6、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软管8和球阀9。图2主液压站的结构示意图,图3应急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4操作阀组的结构示意图。主液压站I、应急泵站2和操作阀组采用齿形卡套式管接头10的管路连接。如图2-4所示,主液压站I包括液压泵30、液压胶管40、空气冷却器50、高压ロ61、低压ロ 62、回油滤器70、油箱80、控制阀块90。液压泵30通过液压胶管40与空气冷却器50相连接,空气冷却器50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20与油箱80连接。如图2所示,液压胶管40包括泄油胶管41、吸油胶管42和出油胶管43。液压油通过这钢管21回油箱80、油箱80与控制阀块90相连接,空气冷却器50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21与油箱80如图2所示。液压泵30内泄漏排出的液压油通过泄油胶管41返回油箱80。吸油胶管42与液压泵30连接,液压泵30吸取液压油;以及出油胶管43将经过液压泵30的液压油输送至控制阀块90。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30从吸油胶管42吸液压油,经过液压泵30的转化后变为高压的液压油,液压油再从出油胶管43输出。液压泵30的内泄漏液压油通过泄油胶管41连接钢管20后流回油箱80。出油胶管43输出的液压油进入控制阀块90由泵站经高压ロ 61输出,高压ロ 61为油输入ロ,通过高压ロ 61进入工作系统。空气冷却器50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91吸取液压油,经冷却后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21至回油滤器70、经过回油滤器70过滤后,进入油箱80空气冷却器50接收到工作讯号后直接从油箱80中通过钢管91从油箱80中吸取高温的液压油,流经散热处散热片增大散热面积,通过风扇旋转增加散热处的空气流动,而达到散热效果。降温后的液压油在通过钢管21到回油滤器70流进油箱80,循环使用。液压油在本实施例中,分为两种状态常态的液压油称之为低压油、经过液压泵加压后称之为高压油。如图I所示,图I上部实线为高压油,图I上部虚线为低压油,低压油是直接连通油箱80的。高压油进入系统通过各种执行机构的作用后转为低压油流回油箱80。再次參见图1,操作阀组包括单联操作阀组3、双联操作阀组4和三联操作阀组。图5齿形卡套式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齿形卡套式管接头10包括接头体11、卡套12和螺母13。如图5所示,接头体11为中空的管腔结构,其左端螺纹连接阀块,其的右端连接钢管。在另ー种实施例中,接头体11也可两端都连接钢管。如图5所示,卡套12设置切割刃,卡套12嵌入钢管20与接头体11之间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口盖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液压站(1)、应急泵站(2)和操作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压站(1)包括:液压泵(30)、液压胶管(40)、空气冷却器(50)、回油滤器(70)、控制阀块(90)和油箱(80),所述液压泵(30)通过液压胶管(40)与油箱(80)及控制阀块(90)相连接,空气冷却器(50)通过钢管(91)与油箱连接,所述液压胶管(40)包括:泄油胶管(41)、吸油胶管(42)和出油胶管(43),其中,所述液压泵(30)通过吸油胶管(42)吸液压油,通过出油胶管(43)输出高压的液压油至控制阀块(90),所述泄油胶管(41)排出液压泵(30)内部泄露液压油至所述油箱(80);所述空气冷却器(50)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21)至所述回油滤器(70)、经过所述回油滤器(70)过滤后,进入所述油箱(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口盖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液压站(I)、应急泵站⑵和操作阀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液压站(I)包括液压泵(30)、液压胶管(40)、空气冷却器(50)、回油滤器(70)、控制阀块(90)和油箱(80), 所述液压泵(30)通过液压胶管(40)与油箱(80)及控制阀块(90)相连接,空气冷却器(50)通过钢管(91)与油箱连接,所述液压胶管(40)包括泄油胶管(41)、吸油胶管(42)和出油胶管(43), 其中,所述液压泵(30)通过吸油胶管(42)吸液压油,通过出油胶管(43)输出高压的液压油至控制阀块(90),所述泄油胶管(41)排出液压泵(30)内部泄露液压油至所述油箱(80); 所述空气冷却器(50)通过输送液压油的钢管(21)至所述回油滤器(70)、经过所述回油滤器(70)过滤后,进入所述油箱(8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降温、降噪的船用舱口盖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压站(I)、应急泵站(2)和操作阀组采用齿形卡套式管接头(10)的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温、降噪的船用舱口盖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卡套式管接头(10)包括接头体(11)、卡套(12)和螺母(13); 其中,所述接头体(11)为中空的管腔结构,其左端螺纹连接阀块或钢管,其的右端连接钢管; 所述卡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明,裘柏祥,乔林忠,徐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