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包括漏斗、管模、框架,其中,管模用于对金属进行浇铸成型,漏斗设置在管模上方,用于帮助浇铸过程中液态金属进入到管模中,管模和漏斗固定在框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底堵,设置在管模的内部的靠近底端处;底堵支撑件,设置在底堵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底堵,底堵支撑件的一部分插入到管模内部;底板,设置在底堵支撑件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底堵支撑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组装效率高的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金属铸棒上注式浇铸模具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下支撑式组装方法的エ装模具,此エ装模具是采用“浇铸漏斗-管模-底板”三个部件夹紧、固定的方式组装。エ装模具的装配相对简単,由于铸管模的下端与底板紧密接触,一般不会产生下部漏钢现象,可有效地防止因钢水渗漏而造成浇铸装置的损坏和钢水的浪费。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下支撑式组装方法的浇铸装置的示意图。參照图1,在管模104内部靠近底端处设置有底堵101,底堵101下方设置有耐火材料封堵102,管模104的底端通过底板103进行封堵和固定。然而,此类エ装模具由干“浇铸漏斗-管模-底板”三个部件夹紧,将整体固定住,所以管模热膨胀后不能向长度方向延伸,只能向侧面释放应力,从而导致管模弯曲,尤其是棒长与直径比值较大的细长棒弯曲的更为明显。为了解决管模弯曲等问题,公告号为CN239071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ー种悬挂式鋳造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该装置是由浇铸漏斗、悬挂板、管摸、框架组成,其与第一种模具不同的是管模上端焊有管套,管模插入悬挂板的对应孔中,并通过管套悬挂在悬挂板上,管模下端用耐火材料封住,封堵厚度为30 55mm,管模下端与框架底部的距离为5 50_,悬挂板置于漏斗与框架之间,并通过卡件、销钉、楔子与漏斗连接固定。对于悬挂式浇铸装置,管模通过管套悬挂在悬挂板上,管模下端与框架底部有一定的距离处于自由状态,在其热膨胀状态时可以自由延伸,因而避免了铸棒产生弯曲的现象。但由于该种方法是采用在管模下端用耐火材料封结,用以防止漏钢。堵塞材料为一次性使用,每浇铸一次都需要更换、重新封装,使生产中エ装模具组装十分不方便,并且经常会因为封结效果不好产生漏钢现象。另外,由于管模下端与框架底部的有距离,管模下端处于自由状态,无法定位,给エ装模具组装及エ装移动等也造成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包括漏斗、管模、框架,其中,管模用于对金属进行浇铸成型,漏斗设置在管模上方,用于帮助浇铸过程中液态金属进入到管模中,管模和漏斗固定在框架中,其中,所述模具还包括底堵,设置在管模的内部的靠近底端处;底堵支撑件,设置在底堵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底堵,底堵支撑件的一部分插入到管模内部;底板,设置在底堵支撑件下方,用干支撑所述底堵支撑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底堵支撑件固定在底板上。底堵支撑件的底部可镶嵌在底板中。底堵支撑件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底板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管模与底板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管模的内壁与底堵支撑件之间具有间隙。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有此模具不影响铸管模在热膨胀状态下的自由延伸,避免了铸管模产生弯曲现象;底堵由固定在下底板上的支撑件支撑,从而可避免漏钢现象;该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组装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直径小、单炉数量多的细棒模具来讲其效果尤其显著;由于此装置的堵支撑件是套入管模孔内的,使管模在安装可依靠组装在下底板上的支撑件起到定位作用,给エ装模具的组装及移动带来了许多方便。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I示出了现有的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參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可包括漏斗、管模、框架等结构。其中,管模用于对金属进行浇铸成型,漏斗设置在管模上方,用于帮助浇铸过程中液态金属进入到管模中,框架用于固定管模、漏斗及其它部件。由于这些结构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公知的,因此为了清楚起见,将省略对这些公知结构的详细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的示意性首1]视图。參照图2,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可具有多个管模204。在每个管模204的内部靠近底端处设置有底堵201。底堵201能够阻止钢水流出,从而防止在浇铸过程中发生泄漏。在底堵201下方还可设置底堵支撑件202,底堵支撑件202可用干支撑底堵201,从而防止底堵201脱落。底堵支撑件202的一部分可插入到管模204内部,从而起到导正管模204的作用。此外,底堵支撑件202还可固定在底板203上,从而能够提高对底堵201的支撑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底堵支撑件202的底部可镶嵌在底板203中。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其它方法将底堵支撑件202固定在底板203上,例如,可使用诸如螺丝、卡子等固定件将底堵支撑件202固定在底板203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管模204与底板203之间不发生接触,即,在它们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当管模204受热产生膨胀时,管模204的下端可以向下延伸,从而解决了热应カ无法释放造成的管模弯曲的问题。另外,底堵支撑件202与管模204的内壁之间可具有间隙,从而使底堵支撑件202在有效地支撑底堵201的同时不影响管模204的延伸。根据本技术的底堵支撑件202可以固定在底板203上,并且能够随着底板的移动而从管模204中取出,因此能够重复地使用,从而避免了由于封堵材料一次性使用而造成的浪费。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有①此模具不影响铸管模在热膨胀状态下的自由延伸,避免了铸管模产生弯曲现象;②底堵由固定在下底板上的支撑件支撑,从而可避免漏钢现象;③该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组装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直径小、单炉数量多的细棒模具来讲其效果尤其显著;④由于此装置的堵支撑件是套入管模孔内的,使管模在安装可依靠组装在下底板上的支撑件起到定位作用,给エ装模具的组装及移动带来了许多方便。已经參照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 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中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漏斗、管模、框架,其中,漏斗设置在管模上方,管模和漏斗固定在框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底堵,设置在管模的内部的靠近底端处;底堵支撑件,设置在底堵下方,底堵支撑件的一部分插入到管模内部;底板,设置在底堵支撑件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注式浇铸铸棒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漏斗、管模、框架,其中,漏斗设置在管模上方,管模和漏斗固定在框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 底堵,设置在管模的内部的靠近底端处; 底堵支撑件,设置在底堵下方,底堵支撑件的一部分插入到管模内部; 底板,设置在底堵支撑件下方。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胡军,赵跃钢,段晓昆,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