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307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轧制圆钢生产采用的多线切分轧制工艺中,粗轧轧机K2道次出口导卫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包括扭转导轮,在圆柱状扭转导轮的轮面上设置着椭圆槽形的轮槽,椭圆槽形轮槽的圆弧半径R1为13.5—14.7mm,椭圆槽形轮槽的深度H为2.5—3.5mm,椭圆槽形轮槽上端与扭转导轮的圆柱面相交处为圆弧过渡,该处的圆弧半径R2为4.8—5.2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圆钢生产的要求,轧制的稳定性好,提高轧件的扭转精度,使轧件扭转角度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堆钢事故,提高成材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制圆钢生产采用的多线切分轧制エ艺中,粗轧轧机K2道次出ロ导卫结构的改迸,特别是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螺纹钢生产已普遍应用多线切分轧制エ艺,且精轧采用平立可转换轧机,K2道次出口导卫一般设计为扭转导轮。开发圆钢多线切分轧制,由于K2孔型不同于螺纹钢,其扭转导卫不能满足椭圆形轧件的准确扭转角,红条在平行扭转导轮中变化较大,四线轧制时其中有一支轧件出现扭转偏差,即造成成品前轧件频繁堆钢,需设计ー种专用于 圆钢切分エ艺的扭转导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可以满足圆钢生产的要求,轧制的稳定性好,提高轧件的扭转精度,使轧件扭转角度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堆钢事故,提高成材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包括扭转导轮,在圆柱状扭转导轮的轮面上设置着椭圆槽形的轮槽,椭圆槽形轮槽的圆弧半径R1为13. 5—14.7mm,椭圆槽形轮槽的深度H为2. 5—3. 5mm,椭圆槽形轮槽上端与扭转导轮的圆柱面相交处为圆弧过渡,该处的圆弧半径R2为4. 8一5. 2mm。螺纹钢K2轧件形状及扭转情況,由于孔型槽底的平行段作用,其扭转导论设计为柱状导轮,其扭转角可根据a = M (L-(I1-I2)) 2L设定,轧件进入Kl夹板时呈90°状态稳定运行。但圆钢轧制时Κ2轧件与导轮夹持效果轧件扭转角为3°,轧制情况如下Κ2为椭圆轧件,在扭转导轮中虽然扭转角度按照理论公式准确计算出进入Kl夹板时为垂直状况,同样在O. 6mm的间隙条件下,轧件转动自由转角达到12°,在此范围内轧件有可能以小于水平夹角45°进入夹板,必然出现频繁堆钢事故。本技术将导轮设计为椭圆槽形轮槽,其圆弧半径小于轧件14. 8mm的圆弧半径,导轮椭圆轮槽的上端面与导轮圆柱面相交处过渡圆弧R5_圆弧扶持轧件四个对角,相同间隙下夹持效果达到螺纹钢的效果,圆钢轧件的扭转角控制在3°左右,使轧件扭转角度得到有效控制。本技术满足了圆钢生产的要求,轧制的稳定性好,提高了轧件的扭转精度,使轧件扭转角度得到有效控制,減少了堆钢事故,提高了成材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描述,附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如附图I所示,包括扭转导轮1,在圆柱状扭转导轮I的轮面上设置着椭圆槽形的轮槽2,椭圆槽形轮槽2的圆弧半径R1为13. 5一14. 7mm,椭圆槽形轮槽2的深度H为2. 5—3. 5mm,椭圆槽形轮槽2上端与扭转导轮I的圆柱面相交处为圆弧过渡,该处的圆弧半径R2为4. 8一5. 2mm。椭圆槽形轮槽2的圆弧半径R1为13. 52mm,椭圆槽形轮槽2的深度H为3mm,椭圆槽形轮槽2上端与扭转导轮I圆柱面相交处过渡圆弧 的半径R2为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包括扭转导轮(1),其特征是:在圆柱状扭转导轮(1)的轮面上设置着椭圆槽形的轮槽(2),椭圆槽形轮槽(2)的圆弧半径R1为13.5—14.7mm,椭圆槽形轮槽(2)的深度H为2.5—3.5mm,椭圆槽形轮槽(2)上端与扭转导轮(1)的圆柱面相交处为圆弧过渡,该处的圆弧半径R2为4.8—5.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钢切分轧制扭转导卫,包括扭转导轮(1),其特征是在圆柱状扭转导轮(I)的轮面上设置着椭圆槽形的轮槽(2),椭圆槽形轮槽(2)的圆弧半径R1为13. 5—14. 7_,椭圆槽形轮槽(2)的深度H为2. 5—3. 5mm,椭圆槽形轮槽(2)上端与扭转导轮(I)的圆柱面相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振峰孔利明李江源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