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术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经后外侧椎体复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如椎体终板坍塌等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如图I、图2所示,需要在椎体I的侧面开创口 2,并将工具从开口 2处伸入椎体I内,将压缩及塌陷的骨撑起以实现复位。但是,由于在椎体侧面进行开口,受空间限制使得开口 2尺寸只能很小,而椎体I内部需要撑开的尺寸较大,因此使用现有技术的复位工具在伸入椎体后很难实现有效地撑开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径后外侧椎体复位器,能够伸入椎体内并有效将压缩的骨撑开,满足椎体复位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径后外侧椎体复位器,呈铰接的钳子状结构,包括钳头和钳臂,所述钳头两侧分别铰接有一顶块,两顶块上旋合并能随钳头一起伸入椎体侧面创口,下旋呈向两侧平展凸起,用以从椎体内部撑开复位,并且顶块上还分别连有用以驱动顶块下旋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钢丝绳和拨块,钢丝绳一端与顶块相连,另一端从该侧钳头和钳臂内部穿过,并与设于该侧钳臂内侧上的拨块相连,拨块上拨松开钢丝绳,下拨牵引并固定钢丝绳。所述顶块内还开有槽口,钳头的前端尖部与槽口相适配并延伸入槽口内部。所述钳头上还设有斜台阶面,顶块上也设有对应的斜台阶面,并且在顶块下旋后通过两斜面相抵固定。采用本技术的径后外侧椎体复位器,具有如下优点I、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顶块上旋时可与钳头一起伸入创口,在椎体内下旋后则可实现撑开复位,满足了微创复位的需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处开口的侧视图。图2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处开口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后外侧椎体复位器,呈铰接的钳子状结构,包括钳头和钳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两侧分别铰接有一顶块,两顶块上旋合并能随钳头一起伸入椎体侧面创口,下旋呈向两侧平展凸起,用以从椎体内部撑开复位,并且顶块上还分别连有用以驱动顶块下旋的牵引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后外侧椎体复位器,呈铰接的钳子状结构,包括钳头和钳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两侧分别铰接有一顶块,两顶块上旋合并能随钳头一起伸入椎体侧面创口,下旋呈向两侧平展凸起,用以从椎体内部撑开复位,并且顶块上还分别连有用以驱动顶块下旋的牵引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径后外侧椎体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钢丝绳和拨块,钢丝绳一端与顶块相连,另一端从该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锋,张学利,贾万程,高令军,肖海军,沈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