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88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扣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接后其内部形成供植物生长及容纳培养基的空间;所述卡扣与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内底部呈圆弧结构,且底部设有垫层。该植物培养装置使用方便,植物移出时不易将其折断,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ー种容器,具体涉及ー种植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研究,緑色植物能有效缓解人们在紧张忙碌中的压カ;目前一般的緑色植物己能借着植物培养装置及植物培养基快速生长。但现有的植物培养装置,多为头小底大ー体式瓶状培养装置,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时需移出培养装置,由于该培养装置头小底大,植物移出时很不方便,且容易将其折断,因此造成了植物的成活率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植物培养装置,该植物培养装置使用方便,植物移出时不易将其折断,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ー种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扣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接后其内部形成供植物生长及容纳培养基的空间。优选地,所述卡扣与卡槽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内底部呈圆弧结构,且底部设有垫层。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植物培养装置使用方便,植物移出时不易将其折断,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植物培养装置剖视图。其中1、第一壳体;11、卡扣;12、通孔;2、第二壳体;21、卡槽;3、培养基;4、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该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 ;所述第ー壳体I上设有卡扣11和通孔12 ;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卡槽21 ;所述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卡接后其内部形成供植物生长及容纳培养基3的空间。所述卡扣11与卡槽21相匹配。所述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2内底部呈圆弧结构,且底部设有垫层4。本技术工作原理为第二壳体2底部设有培养基3和垫层4,植物种于培养基3上,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卡接;第ー壳体I和第二壳体2米用透明材料制成随时可观察装置内植物生长情况,第二壳体2内底部呈圆弧结构且设有垫层4,使第二壳体2便于清理。通孔12使植物可接受到光;培养基3为果冻状可依视觉感受需要制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以增添美观。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植物培养装置使用方便,植物移出时不易将其折断,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卡扣(11)和通孔(12);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卡槽(21);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卡接后其内部形成供植物生长及容纳培养基(3)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卡扣(11)和通孔(12);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卡槽(21);所述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卡接后其内部形成供植物生长及容纳培养基(3)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先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