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栽培土壤改良整理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971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33
一种丹参栽培土壤改良整理一体机,包括机架、动力输入轴、起土部、土壤混料部和辅料添加部,所述机架为焊接式的结构,用于安装其他的部件;起土部为固定在土壤混料腔前侧土壤进口处的若干犁片,用于将土壤翻起;土壤混合部用于土壤和辅料的混合;辅料添加部用于辅料的添加;动力输入轴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动力的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利用拖拉机牵引本改良机,改良机的前侧的犁片地表土壤提带到改良机中,然后开启有机肥与秸秆的辅料储物箱开口,不断把秸秆与有机肥添加混配并添加到土壤中。土壤从改良机中卸下,土壤覆土轮进行一下规范,地膜覆土轮进行地膜覆盖,这样完成了土壤的改良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农用机械,具体地说是ー种丹參栽培土壌改良整理一体机。
技术介绍
目前丹參的种植,在各种土壤条件下都有种植,但是产量确有很大的差別,在沙性较高土壌条件下,由于保水性差,土质营养成分流失现象严重,因此种植丹參产量不高在粘性较高的土壌条件下,特别是在丘陵、梯田和林下经济的粘土地地区种植,由于丹參的根茎插入土中阻カ较大,不易形成较长的根茎,进入土壌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较少,大多生长缓慢,根茎发育较短瘦小,产量较低,如何改善土壤环境,因地制宜的改变土壤结构,提高丹參产量是本专利技术的重点。 目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施肥、耕地,靶地,起垄,盖膜,几道エ序,但是几道エ序后土地是否达到丹參生长的条件,只能根据人的目測,手感进行初歩的估量,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因此如何推广,只能靠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因此建立ー种改良模式也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亮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采用针对当地予种植丹參的土壤进行改良的方法,首先我们把适宜丹參生长的土壌条件进行标准化,以此作为模版,将条件值进行宽泛的模糊值,作为改良机的预设值,利用有机肥、经过粉碎的生物秸杆、(沙土或粘土)做填充剂进行补充,对土壤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丹参栽培土壤改良整理一体机,包括机架、动力输入轴、起土部、土壤混料部和辅料添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焊接式的结构,在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系统,所述机架的上部固定一个辅料集物箱,机架下部为一个土壤混料空腔,在机架上安装若干地轮;所述起土部为固定在土壤混料腔前侧土壤进口处的若干犁片;所述土壤混合部是由若干沿前后布置的第一螺旋杆组成的,且所述第一螺旋杆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纵向安装在土壤混料空腔中,且在与所述第一螺旋杆对应的土壤混料空腔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土壤进口和土壤出口;所述辅料添加部是由若干沿前后布置的第二螺旋杆组成的,且所述第二螺旋杆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丹参栽培土壤改良整理一体机,包括机架、动力输入轴、起土部、土壤混料部和辅料添加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为焊接式的结构,在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系统,所述机架的上部固定一个辅料集物箱,机架下部为一个土壤混料空腔,在机架上安装若干地轮; 所述起土部为固定在土壤混料腔前侧土壤进口处的若干犁片; 所述土壤混合部是由若干沿前后布置的第一螺旋杆组成的,且所述第一螺旋杆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纵向安装在土壤混料空腔中,且在与所述第一螺旋杆对应的土壤混料空腔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土壤进口和土壤出口; 所述辅料添加部是由若干沿前后布置的第二螺旋杆组成的,且所述第二螺旋杆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芬汝医王维亭张教洪陈庆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