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内的确认部分和第二连接器内的确认开口。肋设置在确认开口内。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完全嵌合的状态下,在从第二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后侧的斜上位置、通过确认开口观看的视线方向上,确认部分的高度等于肋的高度,并且确认部分和肋位于同一条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嵌合确认结构用于实现例如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是否完全嵌合到布置在层叠电路板之间的电路板侧连接器的可视确认。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在将安装于柔性扁平电路元件的端部的连接器连接到安装于硬印刷电路板的端部的连接器时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嵌合确认结构嵌。专利文献I描述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在该结构中,导电金属的多个端子平行布置在电路板侧连接器中,从而暴露在配合连接器插入端口的内部。扁平电路元件的端子固定保持在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上引导件与下引导件之间。两个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电 路板侧连接器的端子与扁平电路元件的多个露出导体在配合连接器插入端口内发生弹性接触,并且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柔性锁定臂上的凸起在位于电路板侧连接器的上壁的空腔部分内发生弹性接合。然后,通过听接合声和可视确认该凸起,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识别连接器的完全嵌合连接。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用于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锁定结构。在这种锁定结构中,锁定片部分设置在一对左和右大致L形形状的柔性腿部的末端,并且锁定释放杆平行于腿部从锁定片部分的左侧和右侧折回。专利文献3描述了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开口和倾斜引导肋设置在用于线束连接连接器而不是扁平电路元件的连接器之一的上壁中,并且紧随引导肋的柔性臂和位于该臂的末端处的标记设置在另一个连接器中,使得当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时,使标记位于开口内,该开口用于将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工作人员识别。专利文献4也描述了一种当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时,另一个连接器的不同颜色部分位于一个连接器的开口内的嵌合确认结构。引文清单[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A-2006-85989[专利文献2] JP-A-2003-308924[专利文献3]JP-A-5_343133[专利文献 4] JP-A-2004-3630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至4所述的传统嵌合确认结构中,例如,如同图11所示的例子,当电路板侧连接器I被固定布置在硬电路板23的一端时,由于另一个电路板封装部分33布置在连接器的前方(后面侧处),此外,如同图12所示的例子,当以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的方式布置至少两个上和下电路板23、23’时,由于在左手侧部分和右手侧部分利用连接壁34,将上和下电路板23、23’连接在一起,所以当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2’嵌合连接到下电路板侧连接器I时,由于上电路板23’、另一个电路板封装部分33以及连接壁34,不能实现从顶部、前侧或者侧面进行可视确认。因此,如图13所示,必须从后侧(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2’的插入方向)或者从后侧处的斜上位置可视确认两个连接器1、2’是否被正确地嵌合在一起。从后侧处的斜上位置进行可视确认产生的问题是,难以通过查看其外观可视确认两个连接器是否被正确地嵌合在一起。此外,通过可视确认如专利文献3所述的有标记的臂或者如专利文献4所述的不同颜色外壳的运动来确认正确的连接器嵌合连接的方式导致的问题是带来的成本变高。“后侧”是指当将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2’的末端侧称为前侧,而将扁平电路元件14被导出的方向称为“后侧”时这样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电路板连接连接器嵌合确认结构,在将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嵌合连接到电路板侧连接器的过程中,简单地并以确定的方式从相对于嵌合连接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可视确认正确的连接器嵌合连接,此外,该结构具有简单并且 低成本的构造。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以及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扁平电路元件处,并且被构造成插入待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嵌合确认结构包括确认部分,该确认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外壳处;确认开口,该确认开口设置在第二连接器的外壳中;以及肋,该肋设置在确认开口内,其中,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完全嵌合的状态下,在从第二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后侧的斜上位置、通过确认开口观看的视线方向上,确认部分的高度等于肋的高度,并且确认部分和肋位于同一条线上。嵌合确认结构可以还包括锁定臂,该锁定臂设置在第二连接器的外壳内;外保护壁,该外保护壁设置于第二连接器的外壳上,并且分别布置在锁定臂的左侧和右侧;以及锁定凸起,该锁定凸起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外壳上。一对确认开口可以分别设置于锁定臂与外保护壁的左侧之间以及锁定臂与外保护壁的右侧之间。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完全嵌合的状态下,在插入方向上,与锁定凸起相比,肋可以布置在后侧。确认部分可以是第一连接器的外壳的直边缘。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完全嵌合的状态下,在插入方向将直边缘与肋的前缘相连接的直线可以与与视线方向相同,并且,在视线方向上观看,前缘可以位于直边缘上。直线与插入方向之间的角可以在30度到35度的范围内。在第一连接器的上方或者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上方和侧面,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当对电路板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正确嵌合的确认被横卧于其前面的其他部分妨碍,或者从与工作人员所在的位置相关的顶部不能实现时,通过从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后侧的斜上位置可视确认所述确认开口,当电路板侧连接器的外壳与肋处于相同高度并且位于同一条线上时,两个连接器的完全嵌合被确认,而当电路板侧连接器在前后方向上在不同高度与肋间隔开时,检测到两个连接器的不完全嵌合。仅当从位于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后侧的斜上位置观看确认开口时,外壳的一部分与肋一致。例如,当直接从上方观看确认开口时,外壳的一部分和肋在前后方向被稍微分离。实际上,外壳的一部分和肋不接触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当两个连接器的嵌合确认因为被其他部分阻挡而不能从前面实现对并且因为工作人员所在的位置也不能从上方直接实现时,通过从后侧处的斜上位置可视确认所述确认开口,实现对两个连接器的嵌合确认,并且通过可视确认一个连接器的外壳的一部分与另一个连接器的肋在确认开口内互相一致,能够简单地并且以安全的方式检测两个连接器的完全嵌合连接,并且具有简单低成本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一对左和右确认开口的大致框形形状臂保护壁位于锁定臂的外周上,并且利用大致框形形状臂保护壁,保护锁定臂免受到外部干扰。当直接从其上方观看两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时,利用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可以检测两个连接器的完全嵌 合。然而,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不能从后侧处的斜上位置被可视确认。直到与锁定凸起相比位于后侧的肋与外壳的一部分一致,连接器才嵌合在一起。通过同时可视确认左和右确认开口,检测到连接器倾斜插入。在倾斜插入时,电路板侧连接器的位置在左和右确认开口之间的前后方向上不一致而要位移。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同时可视确认一对左和右确认开口,可以检测连接器的倾斜嵌合连接。此外,不是通过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而是利用当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时与锁定凸起相比位于更后侧的肋,能够以安全的方式实现当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时的可视确认。此外,通过延伸至外壳的臂保护壁设置确认开口,可以制造结构简单、重量轻的连接器结构,并且可以节省树脂材料资源。此外,通过使臂保护壁以大致框形方式留在确认开口的外周上,还可以一并实现对锁定臂的保护。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26 JP 2010-0727771.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以及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扁平电路元件处,并且被构造成插入待嵌合的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嵌合确认结构包括 确认部分,该确认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外壳处; 确认开口,该确认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外壳中;以及 肋,该肋设置在所述确认开口内, 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完全嵌合的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后侧的斜上位置、通过所述确认开口观看的视线方向上,所述确认部分的高度等于所述肋的高度,并且所述确认部分和所述肋位于同一条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嵌合确认结构,还包括 锁定臂,该锁定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外壳内; 外保护壁,该外保护壁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外壳上,并且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山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