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29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配置了非接触式传感器时能够抑制误检测的输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能够检测操作面的操作位置,且具有透明层,所述输入装置具有:第一区域(第一空间部)、(31)及第二区域(第二空间部)、(32),它们在所述输入装置的背面(10b)与表面(10a)之间能够使光通过,且位于相互分离的位置;抑制部(例如狭缝部(36)),在从所述第一区域(31)的所述背面(10b)侧朝向所述表面(10a)侧射出光时,其用于抑制所述光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1)与所述第二区域(32)之间的所述透明层透过而向所述第二区域(32)内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检测输入位置的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射出光的部分和受光的部分接近设置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在输入装置上设置的非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感知外部物体的近接的有无。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切换画面显示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红外光传感器,而这样的红外光传感器能够应用于专利文献I所示的非接触式传感器。 然而,在形成有透明层的输入装置(触摸面板)上配置非接触式传感器时,即使外部物体未近接,也存在从光源照射的光在透明层内透过而向受光部返回引起的误检测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涉及设置有照度传感器的输入装置的专利技术,并记载有基于照度来控制背光灯的亮度的技术。然而,当在照度传感器的附近例如配置移动灯,且要在观察液晶画面的同时使移动灯点亮来通过相机拍摄人或风景等时,若来自移动灯的光泄漏到照度传感器上,则照度传感器可能会误认为周围明亮,而降低背光灯亮度,以使液晶画面变暗。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W02007/032353号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4180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16626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1-2237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尤其是能够抑制射出光的部分与受光的部分接近设置时因漏光引起的误检测的输入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能够检测操作面的操作位置,且具有透明层,所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它们在所述输入装置的背面与表面之间能够使光通过,且位于相互分离的位置;抑制部,在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背面侧朝向所述表面侧射出光时,其用于抑制所述光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透明层内透过而向所述第二区域内进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的结构,能够抑制在第一区域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在透明层内透过而向第二区域内进入的情况。因此,在第一区域的背面侧配置光出射部,且在第二区域的背面侧配置受光部时,能够抑制从光出射部照射的光在透明层内透过而向受光部进入的不良情况,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误检测。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抑制部为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透明层上形成的间隙部。例如,所述间隙部优选以狭缝形状形成。由此,即使在第一区域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透明层内侵入,所述光也在间隙部的位置处引起漫反射等而衰减。由此,能够抑制从第一区域经由透明层向第二区域内漏出的光的量。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抑制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间隙部的所述第一区域侧的第一侧壁面或所述第二区域侧的第二侧壁面中的至少一方从所述背面侧朝向所述表面侧而由倾斜面形成。并且,此时,优选在所述第一侧壁面或所述第二侧壁面上施加粗糙面处理、棱镜或遮光膜。由此,在光从第一区域侧向间隙部进入时能够使光有效地扩散。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分别通过由空间形成的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构成。 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空间部或所述第二空间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一空间部与所述第二空间部隔着所述透明层而面对的侧壁面上形成有作为所述抑制部的遮光膜。由此,例如在将遮光膜形成在第二空间部的侧壁面上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一空间部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第一空间部与第二空间部之间的透明层内侵入,通过遮光膜也能够抑制光向第二空间部内漏出的情况。或者,在将遮光膜形成在第一空间部的侧壁面上的情况下,能够根本上抑制在第一空间部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向第一空间部与第二空间部之间的透明层内侵入的情况。也可以将遮光膜设置在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这双方的侧壁面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空间部或所述第二空间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使所述第一空间部与所述第二空间部隔着所述透明层而面对的侧壁面粗糙或对所述侧壁面施加有棱镜的所述抑制部。由此,在第二空间部的侧壁面的表面上施加粗加工或棱镜加工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一空间部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第一空间部与第二空间部之间的透明层内侵入,也能够有效地使光扩散(漫反射)。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空间部内向背面方向返回的光的量。或者,使在第一空间部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扩散,从而能够抑制光向第一空间部与第二空间部之间的透明层内侵入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空间部内向背面方向返回的光的量。也可以将粗加工或棱镜加工形成在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这双方的侧壁面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在隔着所述透明层与所述第一空间部面对的所述第二空间部的侧壁面上形成有从所述背面侧到所述表面侧逐渐向所述第一空间部的方向倾斜的作为所述抑制部的倾斜面。由此,即使在第一空间部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一空间部与第二空间部之间的透明层内透过,通过所述倾斜面也能够减少向第二空间部内的背面方向漏出的光的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输入装置中设有传感器基板,该传感器基板具有透明基材和透明电极作为所述透明层,且所述输入装置中形成有贯通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所述第一空间部及所述第二空间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传感器基板由透明的顶板支承,所述第一空间部及所述第二空间部的表面侧的开口部由所述顶板闭塞。由于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的表面侧的开口部闭塞,也此能够阻止灰尘或水分向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进入的情况。并且,也能够良好地保持从第一空间部经由顶板的光的出射效率、从顶板侧向第二空间部内的受光效率。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输入装置中设有表面由操作面构成的输入区域、位于所述输入区域的周围的非输入区域,在所述输入区域,光沿厚度方向透过,在所述非输入区域,在所述透明层以外设有装饰层而以非透光性构成,以免光沿厚度方向透过,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非输入区域,在所述装饰层上的与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由此,在非输入区域能够适当地设置非接触式传感器。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位于最背面侧的透明基材上至少设有所述抑制部是有效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适合适用于如下结构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背面侧的光出射部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背面侧的受光部。例如,所述光出射部为构成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光源,所述受光部为构成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受光元件。由此,能够抑制从光源照射的光在透明层内透过而向受光元件返回的不良情况,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非接触式传感器的误检测。或者,能够适用于如下结构所述光出射部为灯部,所述受光部为照度传感器。灯部是例如相机摄影时的移动灯,照度传感器是用于基于周围的照度来对例如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亮度进行调整的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抑制从灯部照射的光在透明层内透过而向照度传感器漏出的不良情况,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照度传感器的误检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的结构,能够抑制在第一区域内从背面侧朝向表面侧射出的光在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方向的透明层内透过而向第二区域内进入的情况。因此,在第一区域的背面侧配置光出射部,且在第二区域的背面侧配置受光部时,能够抑制从光出射部照射的光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09 JP 2010-1783161.一种输入装置,其能够检测操作面的操作位置,且具有透明层,所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输入装置的背面与表面之间能够使光通过,且位于相互分离的位置的第一区域及第ニ区域; 在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背面侧朝向所述表面侧射出光时,用于抑制所述光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透明层内透过而向所述第二区域内进入的抑制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抑制部是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透明层上形成的间隙 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间隙部形成为狭缝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间隙部的所述第一区域侧的第一侧壁面或所述第二区域侧的第二侧壁面中的至少一方从所述背面侧朝向所述表面侧形成为倾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对所述第一侧壁面或所述第二侧壁面施加粗糙面处理、棱镜或遮光膜。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分别构成由空间形成的第一空间部及第ニ空间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空间部或所述第二空间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一空间部与所述第二空间部隔着所述透明层而面对的侧壁面上形成有作为所述抑制部的遮光膜。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空间部或所述第二空间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使所述第一空间部与所述第ニ空间部隔着所述透明层而面对的侧壁面粗糙或对所述侧壁面施加有棱镜的所述抑制部。9.根据权利要求6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井咏一堀野武信笹川英人铃木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