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检测部以及具备压力检测部的信息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29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23:30
在信息输入装置中配置于面板部件(4)的周缘部(4A),检测针对面板部件(4)的按压操作的压力检测部(20)具备:第1基板(21);与第1基板(21)对置配置的第2基板(22);配置在第1基板(21)与第2基板(22)之间的感压层(23a、23b);以及按照检测隔着感压层(23a、23b)的电阻变化的方式设于第1基板(21)的第1电极(21A)和设于第2基板(22)的第2电极(22A),其中,第1电极(21A)以及第2电极(22A)设在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的法线上不对置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面板部件的按压操作而能够实现信息的输入的信息输入装置的压カ检测部、以及具备压カ检测部的信息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具有信息输入功能的面板部件的信息输入装置,在液晶显示器上配置触摸面板的信息输入装置被广泛使用。在具有液晶显示器的数码相机中,存在ー种在液晶显示器的上面设置能够检测接触位置以及按压カ的面板部件,根据接触时的按压强度来赋予不同指示的数码相机(例如专利文献1,參照图36)。在这样的信息输入装置中装备的压力检测部20例如如图37所示,在第I基板21与第2基板22之间从第2基板22 —侧起按照顺序配置有第2电极22A、碳(carbon)层22B、 感压油墨23a、第I电极21A,对触摸面板等被按下时的压カ进行计测,根据计测出的压カ值来输入指示信息。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1 一 355617号公报在图37所示的压カ检测部中,碳层22B被重叠印刷到第2基板22侧的第2电极22A之上,碳层22B上覆盖有感压油墨层23a,在另一方的第I基板21侧设置有第I电极21A。该情况下,由于电极部分21A、22B与碳层22B相比厚度较厚、在其表面存在凹凸,所以有时碳层22B的与感压油墨层23a接触的面不平滑。因此,感压油墨层23a与电极层22A、22B的接触状态不稳定,结果还成为压カ检测部的灵敏度发生偏差的重要因素。并且,为了将由外部输入的负荷有效地传递给感压油墨层23a,图38所示的压カ检测部构成为在第2基板22的与第2电极22A侧的相反侧配置负荷传递部件25,负荷传递部件25位于感压层23的正下方。但是,当在面板部件4的周围配置了压カ检测部时,对应于面板部件4的中央部的按压操作,会在面板部件4中产生某种程度的弯曲变形,以侧方的剖面进行观察,在面板部件4的周边,面板部件4的姿势也发生变化。如果面板部件4的姿势发生变化,则由于第I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的姿势也变化,所以即使将负荷传递部件25配置于第2基板22,有时也无法将由外部输入的负荷充分地传递给感压层2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干,获得ー种在信息输入装置中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来进行可靠的信息输入并提高了灵敏度的精度的压カ检测部、以及具备压カ检测部的信息输入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I特征构成在于,是在信息输入装置中配置于面板部件的周缘部,检测针对上述面板部件的按压操作的压カ检测部,该压カ检测部具备 第I基板;配置在上述第I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感压层;以及按照检测隔着上述感压层的电阻变化的方式设于上述第I基板的第I电极和设于上述第2基板的第2电极,其中,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设在上述第I基板以及上述第2基板的法线上不对置的位置。在对信息输入装置形成压カ检测部的情况下,例如在第I电极上形成感压层。它们分别通过涂覆膜形成材料而形成。此时,由于电极部分具有厚度、在其表面存在凹凸,所以完成后的感压层的表面未必成为平滑面。同样,在第2电极上也根据需要形成感压层。该情况下,若对面板部件作用按压力,由第I基板与第2基板夹压感压层,则感压层彼此或者感压层与电极不以平面彼此来接触,还会产生凸部相互接触的情況。结果,相互抵接的部件间的通电状态不稳定,成为不稳定的压カ检测部。但是,根据本构成,由于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设在第I基板以及第2基板的法线上不对置的位置,所以可以分散感压层受到的电极部分 的厚度、表面凹凸的影响。结果,能够得到感压层与电极的接触状态获得了改善的压カ检测部。另外,即使压力检测部被按压,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也不直接相互按压。从而,可抑制因电极彼此相互按压而造成损伤这ー不良情况,会提高压力检测部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2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在不与感压区域重叠的位置,该感压区域是该压力检测部被按压而使得上述感压层被压缩的区域。根据本构成,由于任意一方的电极设在不与感压区域重叠的位置,所以在感压区域中能够排除电极部分的厚度、表面的凹凸的影响。从而,在该区域中至少一方的感压层的表面平滑的可能性提高。結果,感压层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得到改善,压カ检测特性稳定,能够获得可靠性高的压カ检测部。由此,在信息输入装置中能够进行基于按压操作的可靠的信息输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3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设在不与上述感压区域重叠的位置。通过如本构成这样,将双方电极设在不与感压区域重叠的位置,能够使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双方的部件表面更平滑地形成。从而,感压区域中的感压层的接触变得更可靠,能够获得可靠性高的压カ检测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4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通电膜覆盖。在构成为直接对压カ检测部的电极覆盖感压层的情况下,存在根据电极所使用的材质不同,电极会因被压缩的感压层而受到损伤的情況。但是,根据该构成,由于电极被通电膜覆盖保护,所以难以受到损伤等。結果,压カ检测部的耐久性提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5特征构成在于,具备覆盖上述第I电极的第I通电膜和覆盖上述第2电极的第2通电膜,上述第I通电膜具有相对上述第I电极向侧方延伸的第I延伸部,并且上述第2通电膜具有相对上述第2电极向侧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上述感压层覆盖上述第I延伸部以及上述第2延伸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该压カ检测部被按压时,上述感压层仅被与上述第I延伸部相关的第I通电膜以及与上述第2延伸部相关的第2通电膜压縮。根据该构成,当形成第I通电膜以及第2通电膜时,可以在不存在自身为突起物的第I电极或第2电极的区域形成表面极其平滑的通电膜。即使在这些任意的通电膜的表面形成感压层的情况下,由于成为基底的通电膜自身平滑,所以也能够得到具有与通电膜同等平滑度的感压层。从而,如果是仅由第I延伸部以及第2延伸部的区域压缩感压层的构成,则能够遍布更广阔的面积恰当地接触,可以获得检测特性稳定的压カ检测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6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第I通电膜以及上述第2通电膜由在粘合剂中混入了碳粒子的碳层构成。通常,能够获得各种颗粒直径尺寸的碳粒子。通过将该碳粒子与粘合剂混合来进行涂覆,能够得到具有细致的表面性状的平滑的通电膜。从而,由于在压缩上述感压层时能够获得大的接触面积,所以可以得到通电特性出色的压カ检测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7特征构成在于,在上述第I基板以及上述第2基板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外表面,设有使集中负荷作用于上述感压层的负荷传递部件。根据该构成,当对压カ检测部施加了来自外部的负荷吋,负荷传递部件支承压カ检测部,使其不分散地集中接受来自外部的负荷,将该负荷可靠地传递给感压层。这样,由于感压层被可靠地按压,所以能够提高压カ检测部的检测精度。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压カ检测部的第8特征构成在于,是在信息输入装置中配置于面板部件的周缘部,检测针对上述面板部件的按压操作的压カ检测部,该压カ检测部具备 第I基板;与上述第I基板对置配置的第2基板;配置在上述第I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感压层;以及按照检测隔着上述感压层的电阻变化的方式设于上述第I基板的第I电极和设于上述第2基板的第2电极;并且,在上述第I基板以及上述第2基板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外表面,具备使集中负荷作用于上述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8 JP 2010-089588;2010.04.14 JP 2010-093501.一种压力检测部,是在信息输入装置中配置于面板部件的周缘部,检测针对上述面板部件的按压操作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该压力检测部具备 第I基板; 与上述第I基板对置配置的第2基板; 配置在上述第I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感压层;以及 按照检测隔着上述感压层的电阻变化的方式设于上述第I基板的第I电极和设于上述第2基板的第2电极, 其中,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设在上述第I基板以及上述第2基板的法线上不对置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在不与感压区域重叠的位置,该感压区域是该压力检测部被按压而使得上述感压层被压缩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设在不与上述感压区域重叠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通电膜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该压力检测部具备覆盖上述第I电极的第I通电膜和覆盖上述第2电极的第2通电膜,上述第I通电膜具有相对上述第I电极向侧方延伸的第I延伸部,并且上述第2通电膜具有相对上述第2电极向侧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 上述感压层覆盖上述第I延伸部以及上述第2延伸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在该压力检测部被按压时,上述感压层仅被与上述第I延伸部相关的第I通电膜以及与上述第2延伸部相关的第2通电膜压缩。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电膜由在粘合剂中混入了碳粒子的碳层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I基板以及上述第2基板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外表面,设有使集中负荷作用于上述感压层的负荷传递部件。8.一种压力检测部,是在信息输入装置中配置于面板部件的周缘部,检测针对上述面板部件的按压操作的压力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该压力检测部具备 第I基板; 与上述第I基板对置配置的第2基板; 配置在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贵博甲斐义宏远藤裕子高桥一将高井雄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