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学元件、光源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的投影显示装置(LED投影仪)。LED投影仪需要具有高亮度的图像显示,为了该目的,关键的是使由光源的发光面 积和发散角确定的集光率(etendue)不增大。即,为了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作为投影光,有必要使得光源装置的发光面积与发射角的乘积小于显示元件的面积与由投影透镜的F数确定的接收角(立体角)的乘积。因此在使光投影到光调制元件的光学系统中,有必要通过加强输出光的方向性来改善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使用诸如液晶面板的光调制元件来显示图像的LED投影仪中,因为液晶面板的偏振依赖性,有必要将特定偏振光投影到液晶面板上。因此,上述光学系统也有必要将来自LED光源的随机偏振光转换为特定偏振光并输出。对于这种光学系统,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平面发光系统,其将来自LED光源的随机偏振光转换为特定偏振光并输出。该平面发光系统具有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射侧上的偏振分离膜,该偏振分离膜是通过在具有低折射率的透明介质之间夹置金属薄膜来实现的。在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30 JP 2010-0777941.ー种光学兀件,包括导光体,来自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导光体上,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第一表面上,在从所述导光体进入的光之中,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允许由光的特定偏振成分激发出表面等离子体,所述特定偏振成分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内的第一方向正交;光产生装置,其包括通过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而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第一表面中的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层的与面向所述导光体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的覆盖层,并且,通过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覆盖层之间的界面中响应于在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中由光的所述特定偏振成分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而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所述光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特定偏振成分具有相同偏振成分的光;以及相位调制层,其设置在所述导光体内,并改变在所述导光体内传播的光的偏振方向,其中,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导光体与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界面中的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的每个突起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与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周期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光产生装置在所述覆盖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界面中具有与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相同的构造,所述覆盖层具有与所述导光体相同的介电常数。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光产生装置包括低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插入所述覆盖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界面中并具有比所述覆盖层更低的折射率。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覆盖层具有比所述导光体更低的折射率,所述金属层具有比所述覆盖层更薄的膜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I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包括Ag。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允许由红光的所述特定偏振成分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多个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在O. 2 μ m到4. 2μπι的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允许由绿光的所述特定偏振成分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多个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在O. 2 μ m到3. 5 μ m的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允许由蓝光的所述特定偏振成分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多个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在O. 15 μ m到3. O μ m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I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包括Au或Al。10.根据权利要求I到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装置的所述突起部关于经过所述突起部的顶点并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线对称。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永慎,今井雅雄,斋藤悟郎,枣田昌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