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滑动导向组件,包括导套(1)以及与导套(1)相配合的导柱(6),所述的导柱(6)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储油腔(A)和滤油腔(E),在储油腔(A)的进口设有螺塞(2),在储油腔(A)和滤油腔(E)相连的界面上设有阀口(B),阀口(B)上设有钢球(4),钢球(4)上球面设有压簧(3),下球面设有顶簧(5),导柱(6)上设有与滤油腔(E)上部相连的横油道(C);所述导柱(6)的外圆面上设有与横油道(C)相连的导柱外油沟(D)。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调节可靠方便、润滑性能好等优点,在同等条件下导向组件使用寿命延长一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润滑滑动导向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上使用的导向组件,特别是一种能自动润滑的滑动导向组件。
技术介绍
滑动导向组件是模具上使用的重要基础零件,它在模具中起定位和导向作用,保证上、下模在工作时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该组件由导柱和导套组成,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使模具具有较好的导向精度和导向刚度,可纠正压力机部分误差,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导向方式。但是,模具在冲压工作时,模具工作行程大,上模移动速度快,并有较大的冲击震动,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由于导向均为敞开式结构,润滑基本上只能靠人工定时注油,导向组件上又无储油设计,润滑油大部分流失,只能靠粘附在导向组件工作表面的油膜润滑,润滑条件很差。导向组件属于精密滑配,相互之间间隙较少,一般只有0.008-0.015mm,加油后初始阶段因润滑油较多,还能形成较好的混合摩擦状态,膜厚比在1~5之间,经过几次工作行程运动后,因润滑油不能及时补给,使摩擦处于较差的边界摩擦,膜厚比少于或等于1;边界摩擦状态时,一般的边界膜极薄,金属表面粗糙度的轮廓峰一般都超过边界膜厚,所以边界摩擦不能完全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金属接触即发生干摩擦,摩擦表面的轮廓峰相互作用的各点发生冷焊,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表面,形成粘附磨损;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使表面形成流体润滑,即膜厚比大于等于5,但因模具结构等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由于各种形式磨损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导向组件的精度保持性,-->导向精度的降低使模具的精度、寿命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使导向组件的摩擦表面处于混合摩擦状态,减少磨损,是导向组件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导向组件存在的上述弊病,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性好、在工作时能自动润滑的自润滑滑动导向组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导套以及与导套相配合的导柱,所述的导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储油腔和滤油腔,在储油腔的进口设有螺塞,在储油腔和滤油腔相连的界面上设有阀口,阀口上设有钢球,钢球上球面设有压簧,下球面设有顶簧,导柱上设有与滤油腔上部相连的横油道。为了使整个导柱的圆周面都能得到润滑,所述导柱的外圆面上设有与横油道相连的导柱外油沟。采用上述结构后,压簧、钢球和顶簧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共振,钢球产生的振幅与模具震动成正比,通过钢球的振幅自动控制进油量;并可通过调整螺塞,改变压簧和顶簧的预压缩量,螺塞向外旋转,钢球压力减小,对震动反应灵敏,振幅增大、阀口打开时间延长,进油量增加,反之也然;钢球静止时密封阀口,无方向性要求,在工况恶劣时仍能可靠工作,产生的供油间隙均匀;螺塞起挡尘、定位压簧、调整连续供油量作用;滤油腔起到油污分离的作用,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横油道进入导柱外油沟起润滑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调节可靠方便、润滑性能好等优点,在同等条件下导向组件使用寿命可延长一倍多。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自润滑滑动导向组件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导套1以及与导套1相配合的导柱6,所述的导柱6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储油腔A和滤油腔E,在储油腔A的进口设有螺塞2,在储油腔A和滤油腔E相连的界面上设有阀口B,阀口B上设有钢球4,钢球4上球面设有压簧3,下球面设有顶簧5,导柱(6)上设有与滤油腔E上部相连的横油道C;所述导柱6的外圆面上设有与横油道C相连的导柱外油沟D;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通过导套1和导柱6的不同固定连接方式,可方便实现目前模具上使用比较普遍的普通导柱结构、有肩导柱结构、可拆导柱结构和独立导柱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为了使滑动导向组件能稳定处于混合摩擦状态,不间断地给工作表面供油,首先将润滑油从螺塞2的加油孔加入到储油腔A,根据工作模具对润滑的要求,调整螺塞2的工作位置,使钢球4在顶簧5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滴油通道;冲压工作时,如果工作稳定震动较小,钢球4产生的振幅也就较小,进油量相对就少,即可以满足较好工况的润滑要求;如果外界振动较大,钢球4产生的振幅就大,阀B开度就增大,进油量相对就大,可满足较差工况的润滑要求;润滑油进入滤油腔E后,油中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油腔的底部;滤油腔E的油通过横油道C流入导柱外油沟D;当导套1进入导柱6导向时,通过导柱外油沟D把润滑油带入导向摩擦面,当导套1随模具上行时,把导柱外油沟D的润滑油向上带,均匀的涂在导柱6工作面,形成稳定的混合润滑。当停止工作后,旋紧螺塞2,在压簧3的作用下钢球4封闭阀口B,停止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润滑滑动导向组件,包括导套(1)以及与导套(1)相配合的导柱(6),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柱(6)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储油腔(A)和滤油腔(E),在储油腔(A)的进口设有螺塞(2),在储油腔(A)和滤油腔(E)相连的界面上设有阀口(B),阀口(B)上设有钢球(4),钢球(4)上球面设有压簧(3),下球面设有顶簧(5),导柱(6)上设有与滤油腔(E)上部相连的横油道(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滑动导向组件,包括导套(1)以及与导套(1)相配合的导柱(6),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柱(6)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储油腔(A)和滤油腔(E),在储油腔(A)的进口设有螺塞(2),在储油腔(A)和滤油腔(E)相连的界面上设有阀口(B),阀口(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金国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