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铸造用铸模、连续铸造用铸模的锥度调整方法以及连续铸造方法,通过第一连结轴(22a)将配置于固定铸模长边(1a)的上下方向的第一驱动机构(7a)以及第三驱动机构(7c)能够连动地连结,通过第二连结轴(22b)将配置于固定铸模长边(1a)的上下方向的第二驱动机构(7b)以及第四驱动机构(7d)能够连动地连结,使第一以及第二连结轴(22a、22b)绕其轴线旋转,由此,第一~第四驱动机构(7a~7d)连动地动作,并且,第一~第四驱动机构(7a~7d)使可动铸模长边(1b)的倾斜角度变化,从而能够没有左右方向的连结地实现铸模长边的锥形状的最佳化,另外与四点独立控制方式相比能够采用简单的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连续铸造中,在一对铸模长边间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夹入ー对铸模短边的连续铸造用铸模,以及使用了该连续鋳造用铸模的连续铸造用铸模的锥度调整方法以及连续铸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为了鋳造板坯厚度不同的铸片而在线上更换铸模短边的技术(參照专利文献I)。在该线上更换技术中,将ー对铸模长边中的一方作为固定侧,使与该固定侧的铸模长边相对的另一方的铸模长边能够自由移动(即,使其为可动侧)。而且在这些固定侧以及可动侧的铸模长边之间,夹入与所希望的铸片厚度相符地制作的一对铸模短边。在固定侧的·铸模长边上安装有使可动侧的铸模长边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该驱动机构使一对铸模长边开闭,由此能够进行铸模短边的替换(更换)。因此,若考虑到连续铸造中的铸片的温度差引起的热收缩,则需要对铸模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尺寸差,将铸模形成为锥形状。为了以最佳的锥形状铸出厚度不同的板坯,按厚度变更铸模短边的上下宽度,从而使锥形状最佳化。若铸片的厚度变厚,则铸模的上端和下端的热收缩量也变大,因此,更换为铸模的上端与下端的尺寸差大的铸模(铸模短边的上下宽度之差大的铸摸)。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技术为了与铸模短边相符地将铸模长边的锥度调整为最佳,在铸模长边的上端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以及铸模长边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配置共计四个驱动机构,通过四个驱动机构来调整铸模长边的锥度。铸模长边的上端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的驱动机构,被左右的连结轴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铸模长边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的驱动机构,被左右的连结轴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而且,分别对上端的两个部位的驱动机构和下端的两个部位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得到铸模长边的任意的锥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7-164111号公报但是,由于当今的使用了电磁力的钢液的流动控制的需求的提高,进行钢液流动控制用的线圈的设置区域的扩大。因此,将用于使左右的驱动机构取得同步的连结轴跨越钢液流动控制用的线圈进行设置比较困难。作为其对策,使上下、左右的四处的驱动装置独立地进行控制。在该四点独立控制方式中,能够设定所希望的长边铸模的锥度量。但是存在以下课题,即(I)设置环境恶劣、(2)需要取得驱动装置的驱动时的调谐因而控制复杂化、(3)四点独立控制的初始投资费用、维护费用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希望解决上述以往的连续铸造用铸模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连续铸造用铸模、以及使用了该连续鋳造用铸模的连续铸造用铸模的锥度调整方法以及连续铸造方法,在没有左右方向的连结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铸模长边的锥形状的最佳化,另外与四点独立控制方式相比能够采用简单的驱动机构。此外,基于电磁力的钢液流动控制,是通过配置于铸模的周围的线圈的电磁力来对钢液流动进行控制的技术。在铸片中含有杂质成分,在铸模内的铸片的凝固过程中,这些杂质浓缩于铸片内部,会使铸片的品质降低。通过电磁力将滞留于凝固层的杂质去除,从而能够保证铸片的品质。而且,通过电磁力,在高速鋳造条件方面也能够防止钢液面的波动,能够进行稳定的作业。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ー种连续铸造用铸模,在固定铸模长边以及可动铸模长边之间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夹入ー对铸模短边,具备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其配置于所述固定铸模长边以及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的一方的上侧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相对于所述固定铸模长边移动;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第 四驱动机构,其配置于所述一方的下侧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相对于所述固定铸模长边移动;第一连结轴,其将配置于上下方向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第二连结轴,其将配置于上下方向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通过使所述第一连结轴绕其轴线旋转,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连动地动作,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的倾斜角度变化,通过使所述第二连结轴绕其轴线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连动地动作,并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的倾斜角度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是使用上述连续铸造用铸模对铸片进行连续铸造的连续铸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ー其他方式是ー种连续铸造用铸模的锥度调整方法,该连续鋳造用铸模在固定铸模长边以及可动铸模长边之间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夹入ー对铸模短边,具备以下エ序准备连续鋳造用铸模的エ序,在该连续鋳造用铸模中,在所述固定铸模长边以及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的一方的上侧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配置有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相对于所述固定铸模长边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ニ驱动机构,并且,在所述一方的下侧的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配置有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相对于所述固定铸模长边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第四驱动机构;使将配置于上下方向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的第一连结轴、以及将配置于上下方向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的第二连结轴绕其轴线旋转,由此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的倾斜角度变化的エ序;通过使所述第一连结轴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旋转固定(即使旋转停止),从而使所述可动铸模长边的倾斜角度保持为恒定的エ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方向的连结轴将铸模长边的驱动机构以能够连动的方式连结,通过使上下方向的连结轴旋转从而使铸模长边的锥形状变化,因此,能够在没有左右方向的连结的情况下实现铸模长边的锥形状的最佳化。另外,与四点独立控制方式相比能够采用简单的驱动机构。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续铸造用铸模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2是上述连续铸造用铸模的垂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安装于固定铸模长边上的驱动机构的概要图。图4是表示对上侧的蜗杆以及下侧的蜗杆进行驱动时的可动铸模长边的移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连续鋳造用铸模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2是垂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表示安装于固定铸模长边的驱动机构的概要图。本专利技术中,左右方向指的是俯视图中的铸模长片的长片方向(參照图I)。另外上下方向指的是垂直方向(參照图2)。如图I所示,连续铸造用铸模具备以ー对铸模长边la、lb将ー对铸模短边2a、2b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夹入的构造。即,以通过长片以及短边在水平面上形成井形的方式进行组合。固定铸模长边Ia以及可动铸模长边Ib具备长边铜板4,并被相互作为杆的拉杆(tierod) 5连结,并且是可动铸模长边Ib通过夹紧装置6和蜗杆7能够相对于固定铸模长边Ia移动的构造。可动铸模长边Ib通过固定铸模长边Ia的引导部8而被以能够滑动且能够倾动的方式引导。由此,能够将两铸模长边la、Ib设定成任意的锥形状。如图2所示,拉杆5的一端伸缩自如地组装于作为固定于固定铸模长边Ia上的驱动机构的蜗杆7上。拉杆5的另一端经由夹紧装置6连结于可动铸模长边Ib上。夹紧装置6上组装有盘簧10,盘簧10对被夹在ー对铸模长边la、Ib之间的ー对铸模短边2a、2b进行夹紧。在使可动铸模长边Ib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液压缸9释放盘簧10的夹紧,使可动铸模长边Ib成为自由状态后,通过蜗杆7使拉杆5伸缩从而使可动铸模长边Ib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田澄广,濑良泰三,内藤诚,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