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刷辊及图像形成装置。在位于与条带刷(31a)的编织方向(W)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上,在邻接的弯曲部分(310R)之间穿过的横线(31a2)从竖线(31a1)的下方通过,在弯曲部分(310R)中穿过的横线(31a2)从竖线(31a1)的上方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刷辊(>一7° 7' 7 V Π — 5)以及具有环刷辊且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兼具这些功能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下机构进行图像形成,即具有像承载体,其为圆筒状、且可旋转;带电机构,使像承载体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机构,曝光像承载体,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机构,通过向显影部所施加的电压与静电潜像之间的电位差,在静电潜像上对调色剂像进行显影;转印输送机构,与感光鼓相向配置,通过施加与调色剂像相反极性的电压,将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等转印体上,并进行输送;清洁机构,与感光鼓抵接,用来刮下未转印到转印体上的、残留于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定影机构,通过对转印到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转印体上。 作为清洁机构,使用清洁刮板,将长条状的聚氨酯按压在像承载体上,刮掉转印残留调色剂。近年来,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各种位置上使用刷辊。作为刷辊,包括在由横线和竖线编织而成的基材之间穿过纤维束并使纤维束在一侧面形成弯曲形状的环刷辊,以及纤维束从基材中突出的直毛刷辊。虽然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结构简单的直毛刷辊,但环刷辊因为对接触对象的表面压力低,且攻击性低,所以已开始广泛使用。作为使用的领域,包括带电刷辊、清洁刷辊、润滑剂涂布刷辊、除纸尘刷辊等,在此主要说明作为润滑剂涂布用的环刷辊而使用的情况。在使用环刷辊时,需要进行与使用直毛刷辊时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07683号公报(文献I)中已经提出如下的结构方案,即通过将环刷辊与刷辊的旋转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定为一定,减少清洁刮板端部与像承载体部件的表面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长期使用清洁刮板及像承载体。而且,在日本特开2010-097234号公报(文献2)中还提出如下方案,即通过将包括弯曲部分在内的平面与基材表面交叉所形成的交叉线的角度设定为规定角度,达到均匀地刮去固态润滑剂的目的;以及通过抖动达到使显影剂脱落的目的。还有,在日本特开平06-289759号公报(文献3)中,公开了摩擦像承载体表面、从而清洁该表面的毛刷辊,该毛刷辊具有与潜像承载体的表面接触的环状毛体,作为该环状毛体,将根部的两脚部之间的间隔至少设定为3mm。然而,环刷辊在将编织了弯曲部分的基材在轴芯辊上缠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结构上,还存在如下问题,即向弯曲部分施加强拉力时,弯曲部分将发生散乱。如果在作为润滑剂涂布刷辊所使用的环刷辊中发生散乱,则因为散乱的纤维束缠绕在刷辊的表面,所以润滑剂刮取力较大的刷辊的前端部被纤维束覆盖,造成润滑剂的刮取力降低。由此,从润滑剂涂布用的环刷辊向像承载体提供的润滑剂量减少,使得清洁刮板和像承载体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增大,导致清洁刮板和像承载体在短时间内磨损而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刷辊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抑制环刷辊发生散乱,能够防止在环刷辊的使用中出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环刷辊中,具有轴芯辊以及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成螺旋状的条带刷;该环刷辊的特征在于,所述条带刷包括由走向与编织方向相同的竖线及走向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横线编织而形成的基材,在所述基材中与所述竖线平行地穿过所述竖线之间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侧以一定间隔形成突出的弯曲部分;在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在将所述表面侧作为上方时,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 在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具有像承载体和环刷辊,该环刷辊与所述像承载体可旋转地接触而配置,并且具有轴芯辊以及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成螺旋状的条带刷;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条带刷包括由走向与编织方向相同的竖线及走向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横线编织而形成的基材,在所述基材中与所述竖线平行地穿过所述竖线之间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侧以一定间隔形成突出的弯曲部分;在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在将所述表面侧作为上方时,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在其他的方式中,在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均为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在其他的方式中,所述纤维束和所述纤维束之间的所述竖线的根数为偶数根,所述纤维束的根数为偶数。在其他的方式中,所述纤维束和所述纤维束之间的所述竖线的根数为偶数根;所述纤维束的根数为奇数根;将所述条带刷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为螺旋状,使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侧位于该环刷辊旋转方向的下游侦牝在该一端部侧上,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在其他的方式中,所述纤维束和所述纤维束之间的所述竖线的根数为奇数根;所述纤维束的根数为奇数根;将所述条带刷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成为螺旋状,使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侧位于该环刷辊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该一端部侧上,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在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像承载体和环刷辊,环刷辊为与上述像承载体可旋转地接触而设置的、如上述任一方式所记述的环刷辊。在其他的方式中,所述环刷辊构成为在所述条带刷中的、至少所述环刷辊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上,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并且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在其他的方式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含有固态润滑剂;所述固态润滑剂按压所述环刷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环刷辊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抑制环刷辊发生散乱,能够防止环刷辊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说明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形势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基于附图的说明变得更为清楚。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润滑剂提供机构的结构概况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环刷辊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条带刷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从与图4中的V所表示的编织方向(W)垂直的方向观察的端部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向实施方式中条带刷的弯曲部分作用拉力的情况的第一示意图;图7是表示向实施方式中条带刷的弯曲部分作用拉力的情况的第二示意图;图8是表示比较例中、从与图4中的V所表示的编织方向(W)垂直的方向观察的端部结构的对应图;图9是表示向比较例中的条带刷的弯曲部分作用拉力的情况的第一示意图;图10是表示向比较例中的条带刷的弯曲部分作用拉力的情况的第二示意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环刷辊与比较例中环刷辊的位置和发生散乱的负载值之间关系的不意图;图12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条带刷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将条带刷在轴芯辊上缠绕成螺旋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环刷辊的条带刷的接缝所产生的外力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刷辊,具有轴芯辊以及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成螺旋状的条带刷;该环刷辊的特征在于,所述条带刷包括:由走向与编织方向相同的竖线及走向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横线编织而形成的基材,在所述基材中与所述竖线平行地穿过所述竖线之间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侧以一定间隔形成突出的弯曲部分;在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在将所述表面侧作为上方时,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17 JP 2011-1349621.一种环刷辊,具有轴芯辊以及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成螺旋状的条带刷; 该环刷辊的特征在于, 所述条带刷包括由走向与编织方向相同的竖线及走向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横线编织而形成的基材, 在所述基材中与所述竖线平行地穿过所述竖线之间的纤维束; 所述纤维束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侧以一定间隔形成突出的弯曲部分; 在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在将所述表面侧作为上方时,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环刷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均为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和所述纤维束之间的所述竖线的根数为偶数根,所述纤维束的根数为偶数。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环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和所述纤维束之间的所述竖线的根数为偶数根; 所述纤维束的根数为奇数根; 将所述条带刷在所述轴芯辊上缠绕为螺旋状,使所述条带刷的位于与所述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侧位于该环刷辊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该一端部侧上,在邻接的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穿过的所述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穿过的横线从所述竖线的上方通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根良树,柏仓邦章,波多野北斗,伊藤阳平,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