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514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设置有第一配向膜,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二配向膜;框胶,环绕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挡墙,第一挡墙位于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框胶之间;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挡墙,第二挡墙位于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框胶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小有效显示区域边缘与面板边缘的距离,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ー种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现有技术中,在涂布配向膜的过程中,由于配向膜的边缘不平整,较难于控制,为了不影响显示效果,通常将配向膜边缘设计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ActiveArea, AA)边缘的距离比较远。另ー方面,由于配向膜与框胶重叠会影响框胶的黏着效果,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很难实现窄边框的设计。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能够确保配向膜和框胶不会重叠,有效地减小有效显示区域边缘与面板边缘的距离,实现超窄边框设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膜,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配向膜;框胶,环绕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第一配向膜和第二配向膜位于胶框的环绕的区域内;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挡墙,第一挡墙位于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框胶之间;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挡墙,第二挡墙位于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框胶之间。其中,第一挡墙紧邻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其中,第二挡墙紧邻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其中,第一基板上设置有两重第一挡墙,其中一重第一挡墙紧邻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另一重第一挡墙设置于框胶附近处。其中,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两重第二挡墙,其中一重第二挡墙紧邻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另一重第二挡墙设置于框胶附近处。其中,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设置。其中,第一挡墙为间隔子层。其中,第一基板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基板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且通过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刻蚀沟槽形成第二挡墙。其中,第一挡墙的高度高于第一配向膜设置的高度,第二挡墙的高度高于第二配向膜设置的高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ー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设置第一挡墙和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设置第二挡墙,利用挡墙阻挡配向膜流向框胶,从而确保配向膜和框胶不会重叠,有效地减小有效显示区域边缘与面板边缘的距离,实现超窄边框设计。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显示面板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胶框130和位于胶框130所环绕区域内的有效显示区域140。图2是图I中的显示面板100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ー并參考图I和图2,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和框胶130。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相对设置。框胶130通过黏贴方式或者其他现有方式环绕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框胶130用于将显示介质(如液晶分子)密封于显示面板100内,并使显示面板100内的器件和线路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第一基板110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基板120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中,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12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膜113,同时第一基板110上还设置有第一挡墙111,其中第一挡墙111位于第一配向膜113的边缘外侧和框胶130之间。第二基板12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配向膜114,同时第二基板120上还设置有第二挡墙112,其中第二挡墙112位于第二配向膜114的边缘外侧和框胶130之间。其中,第一挡墙111和第二挡墙112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设置,且第一挡墙111和第二挡墙112是由不同材料设置形成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墙111和第二挡墙112在水平方向也可以不用相互错开设置。具体而言,第一配向膜113和第二配向膜114位于胶框130的环绕的区域内,第一挡墙111紧邻第一配向膜113的边缘外侧设置,第二挡墙112紧邻第二配向膜114的边缘外侧设置。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挡墙111的高度高于第一配向膜113设置的高度,第二挡墙112的高度高于第二配向膜114设置的高度。在涂布配向膜时,第一配向膜113被第一挡墙111阻挡,停留在第一挡墙111的靠近第一配向膜113的一侧;同理,而第二配向膜114被第二挡墙112阻挡,停留在第二挡墙112的靠近第二配向膜114的ー侧。由图2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挡墙111和第二挡墙112阻挡第一配向膜113和第二配向膜114流向框胶130,避免第一配向膜113和第二配向膜114与框胶130重叠以影响框胶130的黏着效果。进ー步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挡墙111为间隔子层,通过黏贴方式或者其他现有方式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第二挡墙112通过在第二基板120上刻蚀沟槽115而形成。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请ー并參考图2与图3,第二挡墙112由多层材料组成,其包括第一金属层1121、第一绝缘层1122、非晶娃层1123、第二金属层1124、第二绝缘层1125和导电层1126 ;其中,前述多层材料结构为在第二基板120上形成显示面板100的驱动线路的制程中所形成的多层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不通过刻蚀的方式,通过在第二基板120上直接设置ー挡墙结构来形成第二挡墙112。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基板110上设置一重第一挡墙111和在第二基板120上设置一重第二挡墙112,能够有效阻挡第一配向膜113和第二配向膜114流向框胶130,进而避免出现第一配向膜113和第二配向膜114与胶框130产生重叠的问题。 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多重挡墙来实现阻挡配向膜与框胶重叠的问题,其效果会更好。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基板210上设置有两重第一挡墙211,其中一重第一挡墙211紧邻第一配向膜213的边缘外侧设置,另一重第一挡墙211设置于框胶230附近处。第二基板220上设置有两重第二挡墙212,其中一重第二挡墙212紧邻第二配向膜214的边缘外侧设置,另一重第二挡墙212设置于框胶230附近处。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与前述的显示面板100对比,显示面板200在第一基板210设置两重第一挡墙211和在第二基板220上通过刻蚀两个沟槽215形成两重第二挡墙212,在配向膜过多而溢流出一重挡墙的情况下,该显示面板200的另一重挡墙进一歩起到阻挡配向膜流向框胶230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重的挡墙来阻挡配向膜向胶框溢流。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300与前述的显示面板100对比,在显示面板300的第一基板310上设置有三重第一挡墙311和在第二基板320上通过刻蚀三个沟槽315形成三重第二挡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膜,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配向膜;框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位于所述胶框的环绕的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所述框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向膜,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配向膜;框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位于所述胶框的环绕的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和所述框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紧邻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墙紧邻所述第二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两重所述第ー挡墙,其中一重所述第一挡墙紧邻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外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明宏廖作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