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512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实现了反射区域的光线光程与透过透射区域的光线光程一致的效果,从而优化了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基台,所述基台的高度为所述液晶层厚度的1/2,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且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相对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中多采用的是背光提供光源,其显示的亮度受背光源控制;而后提出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利用了反射外界光进行成像,显示的亮度受到外界光线强弱的影响。为了克服反射型液晶显示亮度受制于外界光线的这种缺陷,人们提出了半透半反的显示模式,即部分光来自外界光,部分则利用背光。对于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而言,其显示单元中必定要同时包含两部分既包含反射外界光线的反射区域又包含透射背光的透射区域。专利技术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 少存在以下缺陷因为两种光源来源不同,若不对显示结构进行相关设计,会导致两种光源的光程不同,进而导致两种显示模式的显示效果不同,影响了显示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反射光源和透射光源两种光源经过的光程相同,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且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序简单易行、不会产生技术衍生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基台,所述基台凸出部分的高度为液晶盒厚度的1/2,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且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相对设置。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柱状隔垫物。所述基台面向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ITO电极层和第一取向膜层,所述反射层面向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ITO电极层和第二取向膜层。所述反射层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铝层。所述液晶层所在的区域分为反射区域R和透射区域T,所述反射区域R为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图形所对应的液晶层区域,所述透射区域T为未被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图形所对应的液晶层区域。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为负性液晶,所述负性液晶为氟基衍生物,所述氟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刚性基团结构,所述负性液晶的吸电基团在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所述彩膜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补偿膜、λ /4波片及上偏光片,所述阵列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λ/4波片及下偏光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彩膜基底上形成黑矩阵图形;在所述黑矩阵图形上形成彩膜层;在所述彩膜树脂层上沉积树脂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基台。上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台上形成ITO电极层; 在所述ITO电极层上形成柱状隔垫物,所述柱状隔垫物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阵列基底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公共电极、公共电极线、栅极和栅线的图形,以及第一绝缘层及钝化活动层;在所述钝化活动层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数据线,漏极和薄膜晶体管区域的图形,以及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沉积反射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反射层区域的图形。上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刻蚀出导通孔;在所述反射层上形成ITO电极层,所述ITO电极层通过所述导通孔与所述栅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在彩膜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凸出的基台、在阵列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反射层,可以使两种不同光源走过的光程达到一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巧妙、合理,且生产工艺简单易行,优化了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大大提高了显示效果,使用户能够得到更佳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加电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加电情况下反射区的光学原理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加电情况下透射区的光学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电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电情况下反射区的光学原理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电情况下透射区的光学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彩膜基板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a 4e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作带凸出基台的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a飞f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作带反射层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使用的负性液晶分子式。附图标记说明10、彩膜基板;11、彩膜基底;12、黑矩阵;13、彩膜层;14、基台;15、ITO电极;16、柱状隔垫物;17、补偿膜;18、λ/4波片;19、上偏光片;20、阵列基板;21、阵列基底;22、栅极;23、第一绝缘层;24、钝化活动层;25、漏极;26、第二绝缘层;27、第一取向膜层;28、第二取向膜层;29、下偏光片;30、液晶层;31、反射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反射光源和透射光源两种光源通过的光程相同,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 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下面结合下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如图I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10、阵列基板20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30,彩膜基板面向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基台14,基台凸出部分的高度为液晶盒厚度的1/2。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基板上设置凸出的基台,从而将一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划分为了反射区域R及透射区域Τ,反射区域R为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图形对应的液晶层区域,透射区域T为未被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图形对应的液晶层区域。基台凸出部分的高度为液晶盒厚度的1/2,因此反射区域液晶层的厚度为液晶盒厚度的1/2,透射区域液晶层的厚度等于液晶盒厚度。所以,当反射光进入反射区域,被反射层反射,并再次透过反射区域时,反射光经过的光程与透射区域透射光所经过的光程一致。阵列基板20面向液晶层30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26,基台14与反射层31相对设置,这样确保外界反射光源的光只能在反射区域被反射回去。图2 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加电情况下及加电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结合图2 3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上下偏光片的吸收轴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取向膜层与第二取向膜层的取向方向也相互垂直。其中,上偏光片的吸收轴方向与第一取向膜层的取向方向一致。第一取向膜层27设置在基台14面向液晶层30的侧面上,第二取向膜层28设置在反射层31面向液晶层30的侧面上。当未加电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因为取向膜层的作用,液晶分子呈垂直基底排列,这时液晶分子不会对光线进行光延迟操作,透过反射区域的光与透过透射区域的光的偏振方向均与上偏振片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不会有光线透过,透过区和反射区均呈暗场。参照图2a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基台,所述基台的高度为所述液晶层厚度的1/2,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且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基台,所述基台的高度为所述液晶层厚度的1/2,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且所述基台与所述反射层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柱状隔垫物。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面向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ITO电极层和第一取向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面向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ITO电极层和第二取向膜层。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仁炜谢建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