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度、高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511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亮度、高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它包括图像显示模块和背板,图像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第一基体层与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混合层,混合层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增亮物混合而成或者该混合层包括封装在聚合物结构中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和增亮物组成的混合物,第一基体层朝向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第二基体层朝向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第一导电电极层和/或第二导电电极层上设有浮动控制电极层,第一导电电极层、第二导电电极层和浮动控制电极层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显示屏的亮度高,对比度强,可视角度大,可作为电子纸类、广告类产品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晶相液晶显不屏,尤指一种闻売度、闻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平板显示器件之一,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都是被动显示,即透射型显示,只有在外加背光源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显示,但是背光源的功耗是液晶本身功耗的几百倍以上,十分耗能。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各种液晶材料层出不穷,其中不需要背光源的反射型液晶凭借其低功耗特性具有绝对优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近晶态液晶显示屏显示用驱动电路”(专利号为ZL 200710304409. 2)中的近晶态液晶显示屏(即近晶相液晶显示屏)正是ー种采用了反射型液晶——近晶态液晶(又称为近晶相液晶)制成的 无需背光源的反射型显示装置。近晶态液晶显示屏以其特有的薄膜表面特性和反射型显示原理,实现了一种无需背光、结构简单、视角广泛、画面平稳、真正安全环保、省电的显示装置,并且其具有长期记忆功能和使用者不易疲劳等优点,在显示器的行列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已有的近晶态液晶显示屏也存在如下缺点入射光可在两个基板间直接反射出,光线在基板间的反射次数少,因此,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会受到近晶相液晶分子的折射率的限制,易造成亮度和对比度缺陷(例如,雾状避光状态下的液晶分子无法收集到更多光线来进行散射),也就是说,显示屏的亮度较低,雾状避光状态与全透明状态间的对比度较低,显示屏的清晰度较差,无法广泛应用于日常的阅读和观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亮度、高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该显示屏的亮度高,对比度高,可视角度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亮度、高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它包括图像显示模块和背板,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不模块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该第一基体层与该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混合层,该混合层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增亮物混合而成或者该混合层包括封装在聚合物结构中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和增亮物组成的混合物,该第一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ー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该第二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ー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和/或该第二导电电极层上设有浮动控制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第二导电电极层和该浮动控制电极层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层中添加的增亮物增加了光线在混合层中的折射次数,增加了光线与背板的反射次数,当近晶相液晶分子成乱序排列形态时,增亮物增强了光线的散射强度,而当近晶相液晶分子成规则排列形态时,增亮物不会影响光线的透射性(光线的散射強度因增亮物略有提高,可忽略),从而增亮物的添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浅顔色像素点的亮度(尤其是白色像素点),提高了黒白等不同顔色像素点间的对比度,使显示屏的清晰度提高,且增大了显示屏的可视角度。与已有的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相比,本专利技术显示屏的亮度提高了约I. 2倍,对比度提高了约I. 2-1. 3倍,可视角度増大了约I. 2-1. 5倍,并且,本专利技术显示屏无辐射,能耗低,成本低,可作为电子纸类、广告类产品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导电电极层的电极与浮动控制电极层的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导电电极层的电极与浮动控制电极层的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电极层的电极与其上设置的浮动控制电极层的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导电电极层的电极与其上设置的浮动控制电极层的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是像素点显示为白色(呈现为雾状避光状态)时相应混合层部分内近晶相液晶分子和增亮物的排列形态示意图(未示出隔离物);图8是像素点显示为黒色(呈现为全透明状态)时相应混合层部分内近晶相液晶分子和增亮物的排列形态示意图(未示出隔离物)。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和图2,本专利技术闻売度、闻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不屏包括图像显不I旲块和设置在该图像显示模块ー侧的背板110,该图像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基体层101和第二基体层102,该第一基体层101与该第二基体层102之间设有混合层103,该混合层103由近晶相液晶(近晶相液晶又可称为近晶态液晶,微观下为近晶相液晶分子1031,见下述)、导电物1032、隔离物、增亮物1033混合而成或者该混合层103包括封装在聚合物结构(微观下由聚合分子构成,见下述)中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1032、隔离物和增亮物1033组成的混合物,该第一基体层101朝向该混合层103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104,该第二基体层102朝向该混合层103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105,该第一导电电极层104和/或该第ニ导电电极层105上设有浮动控制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104、第二导电电极层105和该浮动控制电极层的控制端与驱动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的相应控制端子连接。第一基体层101、第二基体层102可为透明的高分子薄膜或玻璃。第一基体层101、第二基体层102可同时为玻璃制成或同时为高分子薄膜制成,当然,也可ー个为玻璃制成,另ー个为高分子薄膜制成。高分子薄膜为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酉旨(Polyethykeneterephthalate, PET)、聚碳酸酉旨(Polycarbonate, PC)、聚酸亚胺(Polyimide, PI)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中的任一种。或者,第一基体层101、第二基体层102可为复合薄膜,如在PET上镀覆氧化铝、ニ氧化硅、氧化锌或聚酰亚胺等。该第一、第二基体层101、102的厚度范围为大于Ocm且小于等于5cm。该第一、第二基体层101、102上可镀设或贴设有增透膜(如抗反射膜AR或抗眩光膜AG),也可设有微球状颗粒薄膜,还可掺杂金属粒子或其他粒子来增加强度或透光性。另外,若第一基体层101、第二基体层102为玻璃制成,其还可以进行雾化处理。第一导电电极层104、第二导电电极层105是透明的,其材料可为ΙΤ0(氧化铟锡),也可为由碳纳米管掺杂的聚合物分子材料等具备透明导电性能的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或复合材料制成,或者在上述两种材料中的任ー种的基础上添加含铜、银、金、碳等金属或非金属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构成的导电材料制成。第一导电电极层104、第二导电电极层105分别由Μ、N个电极(Μ、N为正整数,可相同或不同)组成,该M个电极与N个电极之间形成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点阵列。第一导电电极层104、第二导电电极层105的电极形状可任意,各个电极的形状可相同或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地,第一导电电极层104由M个平行排列的条状行电极1041组成,第二导电电极层105由N个平行排列的条状列电极1051组成,该M个行电极1041与N个列电极1051相正交,以形成一个MXN的像素点阵列。透明的浮动控制电极层由多个电极组成,其可有两种构造形式 第一种构造形式为设在第一导电电极层104上的浮动控制电极层106由M个电极组成,设在第一导电电极层104上的浮动控制电极层106的M个电极与第一导电电极层104上的M个电极相交错设置,即设在第一导电电极层104上的该浮动控制电极层106上的每个电极与第一导电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亮度、高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它包括图像显示模块和背板,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该第一基体层与该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混合层,该混合层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增亮物混合而成或者该混合层包括封装在聚合物结构中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和增亮物组成的混合物,该第一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该第二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和/或该第二导电电极层上设有浮动控制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第二导电电极层和该浮动控制电极层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亮度、高对比度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它包括图像显示模块和背板,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该第一基体层与该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混合层,该混合层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增亮物混合而成或者该混合层包括封装在聚合物结构中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和增亮物组成的混合物,该第一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该第二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和/或该第二导电电极层上设有浮动控制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第二导电电极层和该浮动控制电极层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分别由M、N个电极组成,该M个电极与N个电极之间形成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点阵列; 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由M个电极组成,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的M个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的M个电极相交错 设置; 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由N个电极组成,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的N个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上的N个电极相交错设置。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分别由M、N个电极组成,该M个电极与N个电极之间形成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点阵列; 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由M个电极组成,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的M个电极分别对应地叠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的M个电极上; 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由N个电极组成,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上的所述浮动控制电极层的N个电极分别对应地叠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上的N个电极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由M个平行排列的条状行电极组成,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由N个平行排列的条状列电极组成,该M个行电极与N个列电极相正交,以形成一个MXN的像素点阵列。5.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混合层由近晶相液晶、导电物、隔离物、增亮物混合而成时 所述近晶相液晶为带硅基的化合物、四氰基四辛基联苯或四乙酸癸酯四氰基联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混合, 所述导电物为带导电特性的无机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碳酸钠、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乙基三苯基碘化膦、(二茂铁基甲基)三甲基碘化铵、1,2- 二甲基-3- 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四乙基胺对甲苯磺酸酯、苯基三乙基碘化铵、I-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双(四正丁基胺)双(I,3-二噻环戊二烯-2-硫酮-4,5-二硫醇)钯(II)、四正丁基合双(I,3-二噻环戊二烯-2-硫酮-4,5-二硫醇)镍(III)、双(四正丁基铵)合双(1,3_ 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醇)锌、双(四正丁基铵)合四氰基二苯酚醌二甲烷、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高氯酸铵、十六烷基溴化四铵、I- 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高铁酸盐、甲基三苯基碘化鱗或四苯基碘化膦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混合, 所述隔离物为聚酯类材料或聚苯乙烯类高分子材料或玻璃材质制成的隔离球或隔离棒, 所述增亮物为高折射率微粒,该高折射率微粒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丽芳孙刚田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