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屏障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3216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铁路交通的声屏障及安装方法。声屏障由多个具有“工”形槽的钢立柱架和多个吸隔声单元板拼装而成,在两个相邻的钢立柱架的“工”形槽中安装有吸隔声单元板,吸隔声单元板通过“工”形槽内设置的限位件固定。限位件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限位部,固定部与支撑部构成角钢结构,固定部与“工”形槽底部端面平行并相贴,并固定于“工”形槽的底部端面上;支撑部与“工”形槽的侧部端面平行,用以支撑吸隔声单元板;限位部,固定于支撑部上,与支撑部和“工”形槽的一个侧部端面构成限位槽,将吸隔声单元板固定于限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受限于声屏障的结构形式且节省H型钢的用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交通的经空气传导的噪音吸收或发射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声屏障是用于吸收和隔离噪声源直达声的传播,在噪声源与接受者之间设置的吸声和隔声屏蔽系统,它使接收者被置于声影区内,对其中噪声的传播有较好的隔离效果。现在高速鉄路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声屏障占地少,制作安装方便快捷,工程投资适宜,已成为交通噪声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声屏障的数量不断増加、形式不断发展,声屏障的高度、安装方式及吸音板材材质也在逐步改进。以往直板型声屏障的高度在3m-5m范围内, 吊装方法为利用吊车将板材吊起然后从顶端将其吊入钢立柱内,然后利用橡胶条将吸音板材固定在H型钢立柱内。吊装方法安全系数较低,固定吸音板材的方法较麻烦。而折角型声屏障打破了以往声屏障的常规结构模式,其立柱的下部垂直,上部呈45°倾斜,折角处设有连接横杆,因此吸音板无法如以往从钢立柱顶端吊入相连两钢立柱,利用以往的橡胶条的固定方式也无法满足固定安全性的要求。公告号为101654904公开了折角型声屏障吸音板的安装方法,在连接横杆上设置定位滑轮,利用定位滑轮将吸音板吊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调整方位后安放在两相邻立柱之间;吸音板的上下端借助小H型钢定位,小H型钢借助其翼板结构定位吸音板的左右侧,并通过角钢固定于立柱上,这样避免了以往橡胶条固定的不安全隐患。但此声屏障的结构形式的安装方式受限,且安装方式和固定方式使施工难度増大,H型钢的用量较大,成本高。由上可知,存在提供一种安装方式和固定方式不受声屏障结构形式限制,且安装方式和固定方式简单且生产成本低的声屏障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式和固定方式简单且生产成本低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声屏障,它由多个具有“エ”形槽的钢立柱架和多个吸隔声単元板拼装而成,在两个相邻的钢立柱架的“エ”形槽中安装有吸隔声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隔声単元板通过“エ”形槽内设置的限位件固定,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支撑部构成角钢结构,所述固定部与“エ”形槽底部端面平行并相贴,并固定于“エ”形槽的底部端面上;所述支撑部与“エ”形槽的侧部端面平行,用以支撑吸隔声单元板;限位部,固定于支撑部上,与支撑部和“エ”形槽的ー个侧部端面构成限位槽,所述吸隔声単元板固定于所述限位槽内。其中,所述限位部垂直固定于支撑部上。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于“エ”形槽内,所述固定部与螺栓之间设有防松垫圈。所述吸隔声単元板与限位槽的两个侧部端面之间的缝隙内设有缓冲密封件。进ー步地,所述吸隔声単元板与限位槽之间的缓冲密封件为橡胶垫。所述吸隔声単元板插入限位槽的端部设置有金属弹簧片。进ー步地,所述限位槽内还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エ”形槽钢翼缘上。所述每个钢立柱架为由顶部为拱形钢立柱和两侧为直立钢立柱组成的倒U形结构。进ー步地,所述拱形钢立柱和直立钢立柱交接处设置有连接块。 其中,所述每个钢立柱架的直立钢立柱高度为6. 5 7米,拱形钢立柱高I. 5米,拱形钢立柱的跨度为11. 3米。所述“エ”形槽钢立柱架之间设置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一端为固定端立柱,所述伸缩缝另一端为活动端立柱,所述固定端立柱上设有单元板固定装置,所述活动端“エ”形槽的端部设有分别与限位槽两侧的每个端部一体成型的延长部。吸隔声单元板分为金属単元板和透明単元板,所述直立钢立柱的下部设置金属单元板,所述直立钢立柱的上部和拱形钢立柱之间设置透明単元板。所述钢立柱架顶部安装有接触网,所述接触网通过接触悬挂固定于钢立柱架上。其中,所述接触悬挂为三角腕臂或者吊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声屏障的安装方法,包括将所述声屏障的多个“エ”形槽钢立柱架通过螺栓固定在道路防撞墙或预埋板上;将所述声屏障的吸隔声单元板的一端放入所述钢立柱架的一个“エ”形槽内,并使吸隔声单元板在横向方向上的ー个端面贴近所述“エ”形槽的一个侧部端面;将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限位部的限位件装到所述“エ”形槽内,其中所述限位件的固定部与“エ”形槽底部端面平行相贴并紧固于“エ”形槽的底部端面;所述限位件的支撑部与“エ”形槽的侧部端面平行并与所述吸隔声単元板在横向方向上的另ー个端面相贴,使吸隔声单元板的一端固定于由限位部、支撑部和“エ”形槽的ー个侧部端面构成的限位槽内;在相邻的钢立柱架的一个“エ”形槽内用上述限位件的固定方法将所述吸隔声单元板的另一端固定于“エ”形槽内,使得吸隔声单元板固定于相邻的钢支柱架中间。其中,将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限位部的限位件装到所述“エ”形槽内包括在螺栓上套设防松垫圈;利用所述螺栓将所述限位件的固定部固定于“エ”形槽内预先设好的螺栓孔内。作为优选,使吸隔声单元板的一端固定于由限位部、支撑部和“エ”形槽的ー个侧部端面构成的限位槽内之后,在所述吸隔声単元板与限位槽的两个侧部端面之间的缝隙内均设有缓冲密封件。作为优选,将所述声屏障的吸隔声单元板的一端放入所述钢立柱架的ー个“エ”形槽内之前,在所述吸隔声単元板的端部安装金属弹簧片。作为优选,使得吸隔声单元板固定于相邻的钢支柱架中间之后,在“エ”形槽内设置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通过所述“エ”形槽钢翼缘上的螺栓固定。将所述声屏障的多个“エ”形槽钢立柱架通过螺栓固定在道路防撞墙或预埋板上时,在钢立柱架之间设置伸缩缝,所述吸隔声単元板的一端放置于所述活动端立柱的限位槽内,所述吸隔声単元板的另一端通过单元板固定装置固定于固定端立柱上。所述声屏障的每个钢立柱架采用由顶部为拱形钢立柱和两侧为直立钢立柱组成的倒U形结构;当声屏障为半封闭时,倒U形钢立柱架的拱形钢立柱之间安装吸隔声单元板,两侧中的ー侧直立钢立柱之间安装吸隔声单元板;当声屏障为全封闭时,倒U形钢立柱架的拱形钢立柱之间和两侧的直立钢立柱之间均安装吸隔声单元板。作为优选,所述声屏障的每个钢立柱架顶部的拱形钢立柱和两侧的直立钢立柱的交接处通过连接块连接。其中,倒U形钢立柱架的拱形钢立柱之间安装吸隔声单元板,两侧中的ー侧直立钢立柱之间安装吸隔声单元板,所述吸隔声単元板采用金属単元板和透明単元板,在所述 直立钢立柱的下部安装金属単元板,在所述直立钢立柱的上部和拱形钢立柱之间安装透明単元板。使得吸隔声单元板固定于相邻的钢支柱架中间之后,在钢立柱架顶部安装接触悬挂,所述接触悬挂安装好之后,在接触悬挂上安装接触网。其中,接触悬挂型采用三角腕臂结构或者采用吊柱安装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论声屏障的钢立柱架的形状为直立钢立柱还是拱形钢立柱,声屏障的每块吸隔声单元板通过限位件均可固定于两两相邻的钢立柱架的“エ”形槽内,因此不受限于声屏障的结构形式。且吸隔声単元板固定于两两相邻的钢立柱架的“エ”形槽内后不需要在吸隔声单元板的上下端借助小H型钢定位,节省了 H型钢的用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由于本专利技术为倒U形钢立柱架,拱形钢立柱上可直接安装接触网,节省接触网的安装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屏障,由多个具有“工”形槽的钢立柱架和多个吸隔声单元板拼装而成,在两个相邻的钢立柱架的“工”形槽中安装有吸隔声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隔声单元板通过“工”形槽内设置的限位件固定,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支撑部构成角钢结构,所述固定部与“工”形槽底部端面平行并相贴,并固定于“工”形槽的底部端面上;所述支撑部与“工”形槽的侧部端面平行,用以支撑吸隔声单元板;限位部,固定于支撑部上,与支撑部和“工”形槽的一个侧部端面构成限位槽;所述吸隔声单元板固定于所述限位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健陈淑连朱梅齐楠杜春茂徐洋孙一辰李辉侯建军马旭东张毅苏斌党吉奎邱廷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