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066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在之前进行图像记录的片材完全排出前,将下一个进行图像记录的片材提供到传送路径,从而使记录处理速度高速化,并且对下一个为进行图像记录而提供到传送路径的片材,实现和停止的传送辊的对齐处理相比矫正偏斜的能力更强的对齐处理。控制部对前一记录纸进行了图像记录后,在记录纸的后端与传送辊及夹紧辊的夹持位置相比处于下游侧、且与排出辊及齿盘的夹持位置相比处于上游侧的位置停止传送马达,并CW驱动送纸马达,将下一记录纸提供到传送路径,使记录纸的前端抵接在停止的传送辊及夹紧辊的夹持位置并停止送纸马达,以使前一记录纸的后端不到达传送辊及夹紧辊的夹持位置的旋转量来CCW驱动传送马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第I片材及第2片材传送到传送路径并分别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将多张片材依次传送到传送路径并在各片材上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装置。传送到传送路径的片材可能会偏斜,因此在进行图像记录前,进行矫正片材偏斜的处理。该处理也称为对齐处理。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5-1541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对齐处理,例如包括专利文献I所示的逆向旋转对齐。逆向旋转对齐是,在通过送纸辊传送的片材的前端到达传送辊前使传送辊逆向旋转,而使片材前端与该逆向旋转的传送辊抵接。片材的前端位置例如通过设置在传送路径上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以及送纸辊的旋转量来判断。在此假设送纸辊相对片材滑动的情况。例如,从使送纸辊旋转而传送片材后、到传感器检测到片材为止的时间或送纸辊的旋转量比预先设定的值长或多时,判断为片材相对送纸辊滑动了该长或多的量。当片材相对送纸辊滑动时,从传感器检测到片材后、到片材前端到达传送辊为止所需的送纸辊的旋转量,和预先设定的量相比增加了滑动相当的量。若使开始传送辊的逆向旋转的时间是传感器检测到片材的时间,则通过片材相对送纸辊滑动,传送辊的逆向旋转量也增加滑动相当的量。并且,在记录装置中,要求处理速度高速化。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在先进行了图像记录的片材被完全排出前,就进行将下一用于进行图像记录的片材传送到传送路径的处理。例如,在喷墨式的图像记录装置中,配置在记录头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传送辊同步旋转。此时,为了在先进行了图像记录的片材完全通过配置在下游侧的传送辊前,通过配置在上游侧的传送辊进行下一片材的逆向旋转对齐,需要使通过下游侧的传送辊逆向返回的在先片材不到达上游侧的传送辊。但是,如上所述,片材相对送纸辊滑动时,配置在上游侧的传送辊的逆向旋转量增加滑动相当的量,该滑动相当的量不是恒定的,因此难以正确控制使上游侧的传送辊逆向旋转的旋转量,可能产生在先的片材返回到上游侧的传送辊的情况。因此,在进行逆向旋转对齐时,在先进行了图像记录的片材完全通过下游侧的传送辊后,传送下一个用于进行图像记录的片材。或者,进行如下的所谓停止对齐在先进行了图像记录的片材完全通过下游侧的传送辊前,传送下一个用于进行图像记录的片材时,使配置在上游侧的传送辊不逆向旋转而停止,并使下一片材的前端与该停止的传送辊抵接,而进行偏斜矫正。但是,停止对齐和逆向旋转对齐相比,存在矫正偏斜的能力较低的问题。并且,从马达等驱动源经由齿轮组向传送辊进行驱动传递。因此,在进行了逆向旋转对齐后,使传送辊正向旋转,在将片材传送到预定的待记录(頭出)位置时,因齿轮啮合下的齿隙,来自驱动源的驱动不会传递到传送辊。另一方面,将正向旋转的传送辊停止而进行了片材的对齐处理后,使传送辊正向旋转并将片材传送到预定的待记录位置时,齿轮哨合下的齿隙不会影响向传送棍的驱动传递。这样一来,在连续传送的各片材中,同时利用逆向旋转对齐和停止对齐时,在各片材中待记录位置产生偏差,结果在各片材中记录的图像中也产生偏差。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其目的在于,在先进行了图像记录的片材被完全排出前,将下一个进行图像记录的片材提供到传送路径,使记录处理速度高速化,并且对下一个为进行图像记录而提供到传送路径的片材,实现和停止的传送辊的对齐处理相比矫正偏斜的能力更强的对齐处理。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是,在连续送纸的各片材中,即使同时利用逆向旋转对齐和停止对齐,也可防止各片材中的待记录位置产生偏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记录装置具有送纸辊,依次传送第I片材及第2片材;第I传送部,和上述送纸辊相比在传送方向下游侧相对设置有第I驱动辊及第I从动辊,传送第I片材及第2片材;记录部,和上述第I传送部相比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在第I片材及第2片材上进行图像记录;第2传送部,和上述记录部相比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相对设置有第2驱动辊及第2从动辊,和上述第I传送部同步地传送第I片材及第2片材;和控制部,控制上述送纸辊、上述第I传送部、上述第2传送部及上述记录部的动作。上述控制部,对通过上述第I传送部或上述第2传送部向传送方向传送的第I片材由上述记录部进行了图像记录后,在该第I片材的后端和上述第I传送部相比处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和上述第2传送部相比处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停止上述第I传送部及上述第2传送部,驱动上述送纸辊,使第2片材的前端与停止的上述第I传送部的上述第I驱动辊及上述第I从动辊的夹持位置抵接后,停止上述送纸辊,至少以使第I片材的后端不到达上述第I传送部的旋转量,使第2片材的前端所抵接的上述第I驱动辊向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后,对通过上述第I传送部向传送方向传送的第2片材由上述记录部进行图像记录。第I片材由第I传送部或第2传送部的至少任一个向传送方向传送的同时,由记录部进行图像记录。由记录部进行了图像记录后,在第I片材的后端和第I传送部相比处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和第2传送部相比处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第I传送部及第2传送部停止。另一方面,由送纸辊向传送路径提供的第2片材,其前端与停止的第I驱动辊及第I从动辊的夹持位置抵接。由此进行第2片材的偏斜矫正。在与第2片材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下,第I驱动辊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进一步进行第2片材的偏斜矫正。此时的第I驱动辊的旋转量是通过第2传送部向相反方向传送的第I片材的后端不到达第I传送部的程度。之后,对偏斜矫正后的第2片材进行图像记录。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第I片材的后端通过第2传送部前,将第2片材提供到传送路径,第2片材的前端抵接在停止的第I驱动辊及第I从动辊的夹持位置上,进一步使第I驱动辊向相反方向旋转,因此可使记录处理速度高速化,并且实现和停止的传送辊的对齐处理相比矫正偏斜的能力更高的对齐处理。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连续送纸的各片材中,即使同时利用逆向旋转对齐和停止对齐,也可防止各片材中的待记录位置产生偏差。附图说明图I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复合机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印部1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纵向截面图。图3是表示控制部70的构成的框图。图4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纵向截面图。图7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纵向截面图。图9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纵向截面图。图10是表示高速送纸时的图像记录动作的纵向截面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3中的轴64、齿轮67、68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例,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适当变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复合机10)如图I所示,复合机10是一体具有配置在下部的打印部11和配置在其上部的扫描部12的多功能装置(MFD :Multi Function Device) 0复合机10具有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I中箭头101所示的方向是复合机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箭头102所示的方向是复合机1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箭头103所示的方向是复合机10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此外,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扫描功能、传真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送纸辊,依次传送第1片材及第2片材;第1传送部,和上述送纸辊相比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相对设置有第1驱动辊及第1从动辊,传送上述第1片材及上述第2片材;记录部,和上述第1传送部相比在上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在上述第1片材及上述第2片材上进行图像记录;第2传送部,和上述记录部相比在上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相对设置有第2驱动辊及第2从动辊,和上述第1传送部同步地传送上述第1片材及上述第2片材;和控制部,控制上述送纸辊、上述第1传送部、上述第2传送部及上述记录部的动作,上述控制部,对通过上述第1传送部或上述第2传送部向上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上述第1片材由上述记录部进行了图像记录后,在该第1片材的后端和上述第1传送部相比处于上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和上述第2传送部相比处于上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停止上述第1传送部及上述第2传送部,驱动上述送纸辊,使上述第2片材的前端与停止的上述第1传送部的上述第1驱动辊及上述第1从动辊的夹持位置抵接后,停止上述送纸辊,至少以使上述第1片材的后端不到达上述第1传送部的旋转量,使上述第2片材的前端所抵接的上述第1驱动辊向上述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后,对通过上述第1传送部向上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上述第2片材由上述记录部进行图像记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田哲男青木宏隆太田恭平伊藤慎悟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