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式的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799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式的电路板,该连接式的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薄膜线路及固定组件。该第一及该第二电路板上具有连接电子零件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延伸于该第一及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上具有的第一及第二连接部。该薄膜线路具有第一及第二连接端,以连接该第一及第二连接部。再于该第一及第二电路板之间安装该固定组件,使该第一及第二电路板之间不会晃动而拉断薄膜线路,使薄膜线路能传递该第一及第二电路板之间的信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ー种电路板,尤指ー种以薄膜印刷电路连接的连接式电路板。
技术介绍
电路板用来组装许多不同规格的电子零件,并使用电路板上的铜箔金属线路来连接每ー个电子零件,以组成ー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在该电路的电路板上施加工作电压后,通过连接每ー电子零件的金属线路来传递电压后,使该电路可以执行特定的功能。近年来在科技不断的进步下,许多电路被制作成模块化的电路后,可以供使用者或制造者依设计的需求来选购这些模块化的电路,并将这些电路组成可以产生单一功能或多种功能的装置。在这些模块化电路(例如,主控制电路板、电源供应器、硬盘、输入/输出界面及显示器)被组装于壳体内部后,这些模块化电路的电路板上都具有一组公母接头的 连接器端子,借由具有公母接头的排线来插接于该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上,使每ー个该模块化电路的电路板达到信号的传递。由于这些模块化电路的电路板借由排线连接后,可达到信号的传递,但是公母接头的连接器端子、排线等零件的使用量増加,造成制作成本増加,使得壳体内部配线更加复杂零乱,让壳体内部的热对流受阻,而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缺点,本技术能够降低连接器端子、排线等零件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散热效果。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能够使电路板在制作上更加容易省エ时及省エ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式的电路板,用以电性连接电子零件,该连接式的电路板包含第一电路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连接所述电子零件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延伸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上具有的两个以上第一连接部;第二电路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连接所述电子零件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延伸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上具有的两个以上第二连接部;薄膜线路,其上具有薄膜层,该薄膜层内部具有两个以上金属线,该金属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ニ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外露于所述薄膜层外,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ニ连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所述第二电路板为玻璃纤维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包含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包含有第二定位孔。其中,所述金属线路为铜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金手指。其中,所述薄膜线路为软性的薄膜印刷线路。其中,所述薄膜层为绝缘塑料。其中,该连接式的电路板还包含有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呈倒U形,其上具有两个端部,该固定组件固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中,该固定组件的两个端部顶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另一面。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其中,该连接式的电路板还包含有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支撑体,其上的两端分别具有螺纹部,该螺纹部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垫片,其上具有穿孔,所述螺纹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垫片的所述穿孔套于所述螺纹部并垫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至少ー个螺帽,螺接于所述螺纹部上。其中,所述垫片为橡胶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软性的薄膜线路来电性连接两个以上电路板,能够降低连接器端子、排线等零件的使用量,使制作成本降低,让壳体内部配线更加简易,增加壳体内部的热对流效果,从而提升散热效果。另外,在生产制作电路板时,本技术可以先将该薄膜线路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电路板电性连接,在后续加工时,再将薄膜线路未电性连接的一端与另ー电路板电性连接,使电路板在制作上更加容易省エ时及省エ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的组合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电路板I金属线路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定位孔13第一安装孔14第二电路板2金属线路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定位孔23第二安装孔24薄膜线路3薄膜层31金属线32第一连接端321第二连接端322固定组件4端部41固定组件5支撑体51螺纹部511垫片52穿孔521螺帽5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參阅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包含第一电路板I、第二电路板2、薄膜线路3及固定组件4。该第一电路板I为玻璃纤维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连接电子零件(图中未示出)的金属线路11,该金属线路11延伸于该第一电路板I的一端上具有的两个以上第一连接部12,该第一电路板I上包含有第一定位孔13。在本图中,该金属线路11为铜箔。该第一连接部12为金手指。该第二电路板2为玻璃纤维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连接电子零件(图中未示出)的金属线路21,该金属线路21延伸于该第二电路板2的一端上具有的两个以上第二连接部22,该第二电路板2上包含有第二定位孔23。在本图中,该第二连接部22为金手指。该薄膜线路3为软性的薄膜印刷线路,其上具有由绝缘塑料制成的薄膜层31,该薄膜层31内部包覆有两个以上金属线32,该金属线32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端321及第二连接端322,该第一连接端321及该第二连接端322外露于该薄膜层31タト,分别与该第一电路板I的第一连接部12及该第二电路板2的第二连接部22电性连接。该固定组件4呈倒U形,固接于该第一电路板I及该第二电路板2的一端的该第一定位孔13及该第二定位孔23之间,在固定组件4穿过该第一定位孔13及该第二定位孔23后,弯折固定组件4的两个端部41,使该固定组件4的两个端部41撑住该第一电路板I及该第二电路板2的另一面,使该第一电路板I及该第二电路板2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的晃动。请參阅图2、图3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连接式的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俯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第一电路板I及第ニ电路板2上的电子零件(图中未示出)电性固接后,以该薄膜线路3的第一连接端321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I的第一连接部12上,该薄膜线路3的第二连接端322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路板2的第二连接部22上,使该第一电路板I与该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信号可以相互传递。以该薄膜线路3电性连接该第一电路板I及该第二电路板2,可以节省传统公母接头的连接器端子、排线等零件的使用量,以降低制作成本,使得组装第一电路板I及第ニ电路板2的机壳内部配线更加简易,使机壳内部的热对流效果更佳,从而增加散热效果。而且,在生产制作该第一电路板I或第二电路板2时,可以先将该薄膜线路3的一端与该第一电路板I或该第二电路板2电性连接,在后续加工吋,再将薄膜线路3未电性连接的一端与该第一电路板I或第二电路板2电性连接,使电路板在制作上更加容易省エ时及省エ序。该第一电路板I及该第二电路板2与该薄膜线路3电性连接后,在该第一电路板I及该第二电路板2的一端之间固接有固定组件4,该固定组件4可以避免该第一电路板I与该第二电路板2之间产生移动或晃动而拉断该薄膜线路3。请參阅图5,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例的示意图。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式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用以电性连接电子零件,该连接式的电路板包含:第一电路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连接所述电子零件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延伸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上具有的两个以上第一连接部;第二电路板,其上具有两个以上连接所述电子零件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延伸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上具有的两个以上第二连接部;薄膜线路,其上具有薄膜层,该薄膜层内部具有两个以上金属线,该金属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外露于所述薄膜层外,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