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少恩专利>正文

校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8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对铝塑复合管,钢管等管材校直的校直机,为克服现有的校直方法劳动强度大、容易损伤管材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滚轮1、滚轮2和滚轮3。该三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3位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上方,该三滚轮的外缘呈“V”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对管材进行校直,它的劳动强度低,校直效果好,不损伤管材。(*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铝塑复合管、钢管等校直的校直机。目前,对弯曲的管材进行校直,一般是采用人工锤击校直的方法。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校直效果差,容易损伤管材。特别是对于卷曲成盘的铝塑复合管,在施工安装时,对其进行校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小、校直效果好、不损伤管材的管材校直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校直机,包括机架。它的特殊之处是,机架上安装有滚轮1、滚轮2和滚轮3,该三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3位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上方,该三滚轮的外缘呈“V”形。机架用于安装和支撑其它零部件。管材可以从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内通过,管材通过该间隙时,其弯曲的部分被滚轮压直。滚轮1、滚轮2和滚轮3的外缘呈“V”形,“V”形槽可以将管材限制在其中,使管材在不同方向的弯曲部分都能得到校直。对于较软的管材(例如铝塑复合管)在校直时,可以用人工推拉的方式,使管材通过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从而将管材校直。对于较硬的管材(例如钢管),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等其它动力源驱动该三个滚轮或其中的一至二个转动,使管材被滚轮驱动自动通过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从而被校直。为了对不同管径和不同弯曲程度的管材进行校直,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可以进行调节。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是,支架上还安装有滚轮4和滚轮5,滚轮1、滚轮2、滚轮3、滚轮4和滚轮5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1、滚轮2和滚轮4的轴线在一个平面内,滚轮3和滚轮5的轴线在另一个平面内,滚轮5位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上方,滚轮4和滚轮5的外缘呈“V”形。管材依次通过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滚轮2与滚轮3和滚轮5之间的间隙、滚轮5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间隙,这三个间隙可以设计成依次逐渐由大变小的形式,管材通过这三个间隙时逐渐被校直,最后出来的管材校直效果好。为适应对不同管径和不同弯曲程度的管材进行校直,上述三个间隙的大小可以调节。本技术的机架包括底座6和摆臂,摆臂通过转轴8安装在底座6上,滚轮1、滚轮2和滚轮4分别安装在底座6上,滚轮3和滚轮5分别安装在摆臂上,摆臂与底座6之间具有摆动调节装置。摆动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摆臂的摆动角度,从而调节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滚轮2与滚轮3和滚轮5之间的间隙、滚轮5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摆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9、丝杠10、螺母11和手轮12;支撑架9的下端通过转轴13安装在底座6上,它的上端安装有螺母11;丝杠10螺在螺母11上,它的上端安装有手轮12,它的下端安装在摆臂上。本技术由于采用滚轮进行校直,管材在通过滚轮的外缘的“V”形槽之间的间隙时,被“V”形槽压直。采用本技术对管材进行校直,校直过程平稳,避免了对管材进行敲击,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校直效果好、不损伤管材。本技术由于具有摆动调节装置,可以用于对不同管径和不同弯曲程度的管材进行校直,适用范围广。本技术用于对卷曲成盘的铝塑复合管进行校直时,可以实现自动化校直,提高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铝塑复合管校直机,它包括底座6、摆臂、滚轮1、滚轮2、滚轮3、滚轮4、滚轮5和摆动调节装置。底座6的摆臂组成机架。摆臂由转动臂7和横梁14组成,转动臂7的下端通过转轴8安装在底座6的右端,横梁14的右端固定在转动臂7的上端。上述5个滚轮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它们的外缘呈“V”形,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1、滚轮2、滚轮4都安装在底座6上,它们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距离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距离相等。滚轮3位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上方,滚轮5位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上方。滚轮3和滚轮5安装在横梁14上。摆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9、丝杠10、螺母11和手轮12。支撑架9的下端通过转轴13安装在底座6的左端,螺母11固定在支撑架9的上端,丝杠10螺在螺母11上。手轮12固定在丝杠10的上端,丝杠10的下端具有转盘15,转盘15安装在横梁14上的一个孔中,压板16压住转盘15,压板16被螺栓17固定在横梁14上。这样丝杠10只能在横梁14上转动,不能在横梁14上沿丝杠10的轴向移动。使用时,首先根据待校直的铝塑复合管的直径和弯曲程度的大小,将滚轮3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滚轮2与滚轮3和滚轮5之间的间隙、滚轮5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间隙调到合适的大小。具体的调节过程是,转动手轮12,手轮12驱动丝杠10在螺母11中转动。丝杠10转动就会在螺母11中轴向移动,丝杠10下端的转盘15通过压板16驱动横梁14和转动臂7绕转轴8的摆动。横梁14随转动臂7摆动,带动滚轮3和滚轮5摆动,从而达到调节滚轮之间间隙的目的。在调节过程中,支撑架9也绕转轴13小幅度摆动。滚轮之间的间隙调节好以后,将铝塑复合管18从左侧插入滚轮3与滚轮1之间的间隙内,最后从右侧的滚轮5与滚轮4之间的间隙处拉出,拉出的铝塑复合管被滚轮校直。权利要求1.校直机;包括机架,其特征是,机架上安装有滚轮(1)、滚轮(2)和滚轮(3),该三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3)位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上方,该三滚轮的外缘呈“V”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直机,其特征是,支架上还安装有滚轮(4)和滚轮(5),滚轮(1)、滚轮(2)、滚轮(3)、滚轮(4)和滚轮(5)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1)、滚轮(2)和滚轮(4)的轴线在一个平面内,滚轮(3)和滚轮(5)的轴线在另一个平面内,滚轮(5)位于滚轮(2)和滚轮(4)之间的上方,滚轮(4)和滚轮(5)的外缘呈“V”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直机,其特征是,机架包括底座(6)和摆臂,摆臂通过转轴(8)安装在底座(6)上,滚轮(1)、滚轮(2)和滚轮(4)分别安装在底座(6)上,滚轮(3)和滚轮(5)分别安装在摆臂上,摆臂与底座(6)之间具有摆动调节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直机,其特征是,摆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9)、丝杠(10)、螺母(11)和手轮(12);支撑架(9)的下端通过转轴(13)安装在底座(6)上,它的上端安装有螺母(11);丝杠(10)螺在螺母(11)上,它的上端安装有手轮(12),它的下端安装在摆臂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对铝塑复合管,钢管等管材校直的校直机,为克服现有的校直方法劳动强度大、容易损伤管材的缺点,本技术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滚轮1、滚轮2和滚轮3。该三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3位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上方,该三滚轮的外缘呈“V”形。本技术主要用于对管材进行校直,它的劳动强度低,校直效果好,不损伤管材。文档编号B21D1/00GK2383598SQ9921282公开日2000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李少恩, 逄锡增, 王济青 申请人:李少恩, 逄锡增, 王济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校直机,包括机架,其特征是,机架上安装有滚轮(1)、滚轮(2)和滚轮(3),该三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滚轮(3)位于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上方,该三滚轮的外缘呈“V”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恩逄锡增王济青
申请(专利权)人:李少恩逄锡增王济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