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445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有保护套管(1),在保护套管(1)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2)及绝缘填充材料(3),保护套管(1)前端有封装层(4),所述电极(2)穿过封装层(4),电极(2)的结合点(5)位于封装层(4)外。避免因封装层散热对检测的影响,可直接监测被测物体中某种物质汽化时所产生的高温,响应速度快,在瞬间捕捉到发生汽化的时间点,从而确定发生汽化时刻被测物体的温度(即汽化温度),通过汽化温度确定发生汽化的物质,检测精度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热电偶传感器,尤其是一种可提高检测精度的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技术背景目前,温度检测技术已应用于石油等有机混合物的成分分析。具体方法是将被测物体置于加热容器中逐级升温,将内装钼电阻等感温元件的温度传感器插管置于被测物体中,实时检测被测物体的温度;同时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热端置于被测物体的上方,实时监测热端周围的环境温度。因不同物质的汽化温度不同,故被测物体的不同成分在加热升温过程中,会在不同温度点(时间点)发生汽化,产生巨大能量(高温),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热端则应在瞬间捕捉到发生汽化的高温,从而确定发生汽化的时间点,并确定发生汽化时刻被测物体的温度(即汽化温度),通过汽化温度确定发生汽化的物质。现有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设有保护套管,在保护套管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及绝缘填充材料,保护套管前端有金属封装层,平行电极的结合点(热端)焊接在金属封装层的内壁上。由于物质发生汽化时产生的高温会沿金属封装层而散出,故现有热电偶传感器热端监测的温度是汽化散热后的温度,因此当汽化时间较短、温度相对较低时,就会出现漏检现象,降低了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检测精度的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有保护套管,在保护套管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及绝缘填充材料,保护套管前端有封装层,所述电极穿过封装层,电极的结合点位于封装层外。本技术的电极结合点(热端)置于封装层外,避免因封装层散热对检测的影响,可直接监测被测物体中某种物质汽化时所产生的高温,响应速度快,在瞬间捕捉到发生汽化的时间点,从而确定发生汽化时刻被测物体的温度(即汽化温度),通过汽化温度确定发生汽化的物质,检测精度明显提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与现有技术相同,有保护套管1,在保护套管I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2及绝缘填充材料3,保护套管I前端有封装层4,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电极2穿过封装层4,电极2的结合点5 (热端)位于封装层4外,即结合点5与封装层4不相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有保护套管(1),在保护套管(I)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2)及绝缘填充材料(3),保护套管(I)前端有封装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穿过封装层(4),电极(2)的结合点(5)位于封装层(4)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有保护套管(1),在保护套管(1)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2)及绝缘填充材料(3),保护套管(1)前端有封装层(4),所述电极(2)穿过封装层(4),电极(2)的结合点(5)位于封装层(4)外。避免因封装层散热对检测的影响,可直接监测被测物体中某种物质汽化时所产生的高温,响应速度快,在瞬间捕捉到发生汽化的时间点,从而确定发生汽化时刻被测物体的温度(即汽化温度),通过汽化温度确定发生汽化的物质,检测精度明显提高。文档编号G01K7/04GK202599558SQ20122015677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曾永春 申请人:大连博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响应速度快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有保护套管(1),在保护套管(1)内有平行设置的电极(2)及绝缘填充材料(3),保护套管(1)前端有封装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穿过封装层(4),电极(2)的结合点(5)位于封装层(4)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博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