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宏升专利>正文

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281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控制室位于恒温室的顶部;恒温室内两侧设置具有通孔的隔板,隔板与恒温室的侧壁之间形成与控制室相通的保温层,恒温室的正面开设门扇,恒温室中安装有供输送管放置固定的置物架;远红外线放射源安装在保温层中;风机和加热器安装在控制室中,电源开关、温控器和定时器安装在控制室的面板上,加热器和风机通过电源开关与工作电源连接,温控器的检测端安装在恒温室中,温控器与加热器相连并控制加热与否,定时器与加热器和风机相连并控制加热时间和通风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出来的输送管可促使燃油和燃气充分燃烧,降低车辆尾气和燃烧废气排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料输送管加工的
,特别是与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有关。
技术介绍
汽车之所以产生尾气排放,是因为燃油没有充分燃烧所引起。同样的情形也存在于燃气(如瓦斯等)中,燃气燃烧不充分,不仅热效应低,造成浪费,而且废气排放也大。如能有效地将燃油或燃气较充分地燃烧,则就可以降低汽车的尾气和燃烧废气排放,提高热效应。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促进物质内分子的振动。如果能将远红外线引入燃油和燃气中,就有望促使燃油和燃气充分燃烧。而增加远红外线的方法一般是在产品中添加能够产生远红外线的材料,如陶瓷粉或竹碳纤维,但是,不论是在燃油和燃气中直接添加能够产生远红外线的材料还是在输送燃油的油管、燃气输送管或其他构件中添加能够产生远红外线的材料都不现实,所以此方法并不可取。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输送燃油的油管、燃气输送管和其他构件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一种远红外线燃料(包括燃油和燃气)输送管的加工设备,借以对所输送的燃油和燃气产生高频振荡,促使燃油和燃气充分燃烧,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以促使所输送的燃油和燃气充分燃烧,降低车辆尾气和燃烧废气的排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包括控制室、至少一个远红外线放射源、力口热器、风机、电源开关、恒温室、温控器和定时器;控制室位于恒温室的顶部;恒温室内两侧设置具有通孔的隔板,隔板与恒温室的侧壁之间形成与控制室相通的保温层,恒温室的正面开设门扇,恒温室中安装有供输送管放置固定的置物架;远红外线放射源安装在保温层中;风机和加热器安装在控制室中,电源开关、温控器和定时器安装在控制室的面板上,力口热器和风机通过电源开关与工作电源连接,温控器的检测端安装在恒温室中,温控器与加热器相连并控制加热与否,定时器与加热器和风机相连并控制加热时间和通风时间。所述供输送管放置固定的置物架是由格栅和定位柱组成,定位柱垂直固定在格栅上,定位柱用于将输送管固定在格栅上。所述远红外线放射源有三个,依次纵向排列在保温层中。所述加热器和风机靠近保温层。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结构简单,用于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加工时,将待加工的燃料输送管放在恒温室中的置物架上,打开电源开关,由温控器和定时器控制加热器和风机开始工作,热风吹进保温层,对各个远红外线放射源加热,使各个远红外线放射源通过热效应产生大量远红外线,并由风机鼓风,将远红外线随热风一起通过隔板的通孔输送到恒温室,使置物架上的待加工燃料输送管充分吸收外来的远红外线,从而制成能够释放远红外线能量的燃料输送管。本技术适用于对各种燃料的输送管增加远红外线功能,特别适用于靠近引擎这一段的油管和气管或靠近炉头这一段的气管加工,使油管和气管变成会产生高频振荡(每秒约振荡30万次)的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利用此高频振荡的频率将燃油和燃气的分子结构击碎,以利于充分燃烧,确实降低车辆尾气和燃烧废气排放,加强车辆马力,省油、省气,提高炉灶的热效应。本技术由于采用定时器分别控制加热时间和风机时间,可以实现加热时间与开风机时间相分离,从而提高远红外线能量的利用率当开启电源对远红外线放射源加热时,由于产生大量远红外线需要时间,因此可延迟开风机时间;当关闭电源停止加热远红外 线放射源时,保温层内仍会有大量远红外线,因此可延迟关风机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控制室I远红外线放射源2加热器3风机4电源开关5恒温室6隔板61通孔62保温层63门扇64格栅65定位柱66温控器7检测端71定时器8油管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一种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室I、远红外线放射源2、加热器3、风机4、电源开关5、恒温室6、温控器7和定时器8。其中,控制室I位于恒温室6的顶部。恒温室6内两侧设置具有通孔62的隔板61,隔板61与恒温室6的侧壁之间形成与控制室I相通的保温层63,恒温室6的正面开设门扇64,恒温室6中安装有供油管9(或气管)放置固定的置物架。置物架具体是由格栅65和定位柱66组成,定位柱66垂直固定在格栅65上,定位柱66用于将油管9固定在格栅65上,以利于充分吸收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放射源2安装在保温层63中。本技术至少有一个远红外线放射源2,以二至三个为较佳,依次纵向排列在保温层中,以产生充足的远红外线供燃料输送管吸收。远红外线放射源2可以选择高远红外线辐射材料Mg0、Al203、Ti02、Si02、Fe203和CaO复合而成的陶瓷,各组分的含量依所要达到的放射能量而定。风机4和加热器3 (图中用虚线表示)安装在控制室I中,为了充分利用热量,本实施例是将加热器3和风机4安装得靠近保温层63。电源开关5、温控器7和定时器8安装在控制室I的面板上。加热器3和风机4通过电源开关5与工作电源连接。温控器7的检测端71安装在恒温室6中,温控器7与加热器3相连,并根据检测端71的信息控制加热与否。定时器8与加热器3和风机4相连,并控制加热器3和风机4的通断电时间即加热时间和通风时间。整个设备应尽量密闭,以防止远红外线能量外泄,提高远红外线能量的利用率。本技术运用于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时,打开恒温室6的门扇64,将待加工燃料输送管插置在恒温室6中格栅65的定位柱66上,再关闭恒温室6的门扇64,然后打开电源开关5,由温控器7和定时器8控制加热器3和风机4开始工作。风机4将热风吹进保温层63,对远红外线放射源2加热,使远红外线放射源2通过热效应产生大量远红外线。当检测端71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如70 90°C),由温控器7控制加热器3停止继续 加热升温而保持此温度。同时,定时器8开始计时,在保温状态下,通过风机4鼓风,将远红外线随热风一起通过隔板61的通孔62输送到恒温室6中,待加工燃料输送管在一定时间(2 3小时左右)内充分吸收远红外线,即制成远红外线能量燃料输送管。为了证明本技术加工出来的燃料输送管优点,本专利技术人进行如下测试。一、车辆油管先选定2至4部各型车辆(使用各种不同燃油),测试各车的尾气排放,加以记录。再换上本技术的远红外线油管,分别在行驶30公里、100公里、500公里、1000公里后,测试各车的尾气排放,加以记录,并与之前记录进行分析比较。结论(一)以车辆行驶50000公里为基准,在50000公里内,因车辆总体性能尚佳,在市区道路上省油率约为6% 8%,在高速公路上省油率约为10% 20% ;(二)车辆行驶超过50000公里以上时,在市区道路上省油率约为8°/Γ Ο%,在高速公路上省油率约为15% 25% ;(三)安装上远红外线油管行驶1000公里过后,碳氢化合物与一氧化碳可降低70%以上,二氧化碳可降低50%以上,大部分污染物均可降低;(四)在省油及降低尾气排放量方面,油质越差,效果越好,也就是说,拿柴油车与汽油车相比,在柴油车产生的效果会优于汽油车。(五)如车辆因老旧原因,造成肉眼就可看到大量黑色尾气排放,安装上远红外线油管后,行驶约100公里左右,肉眼就可看见黑色尾气排放大量降低。二、燃气炉灶气管天然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线燃料输送管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室、至少一个远红外线放射源、加热器、风机、电源开关、恒温室、温控器和定时器;控制室位于恒温室的顶部;恒温室内两侧设置具有通孔的隔板,隔板与恒温室的侧壁之间形成与控制室相通的保温层,恒温室的正面开设门扇,恒温室中安装有供输送管放置固定的置物架;远红外线放射源安装在保温层中;风机和加热器安装在控制室中,电源开关、温控器和定时器安装在控制室的面板上,加热器和风机通过电源开关与工作电源连接,温控器的检测端安装在恒温室中,温控器与加热器相连并控制加热与否,定时器与加热器和风机相连并控制加热时间和通风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宏升
申请(专利权)人:蔡宏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