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志坚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129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包括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外侧的弹簧体、与所述旋转轴及弹簧体一端连接的液压阻尼器、以及至少两片与所述弹簧体和液压阻尼器连接的合页片,还设置有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的行程槽滚道内转动;所述弹簧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经由下端斜槽滚道的一个滚针与所述液压阻尼器的拉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吸收冲击,使门、门框、人等物品不会受到外界强烈撞击带来的破坏或损伤,因此使用安静、方便、美观、又安全,且易于维修更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控制门的开启、闭合及定位,往往需要合页、闭门器、门吸等产品配套使用才能实现自动关、停及定位的效果。由于现有的合页,一般采用外壳、旋转轴、弹簧及滑体的组合结构,利用由外力再由弹簧或流体的恢复力从而实现门翼扇自动回位的功能。现有的这些组合,门自动关要靠闭门器,门停止要靠门吸在门后面吸住,不能控制门在中间位置的停止和定位,这就出现着功能少、造价高、体积大、安装繁琐、不美观、受尺寸限制等缺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该多功能液压合页可开启转角限位,液压阻尼器控速自动关闭,实现超限位后自由停止和定位的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包括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外侧的弹簧体、与所述旋转轴及弹簧体一端连接的液压阻尼器、以及至少两片与所述弹簧体和液压阻尼器连接的合页片,还设置有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的行程槽滚道内转动;所述弹簧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经由下端斜槽滚道的一个滚针与所述液压阻尼器的拉杆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弹簧体和所述液压阻尼器均设置于圆柱形外壳内,且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端盖。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上设置有滚针。所述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设置有滚针槽,所述滚针槽设置有两个滚针。所述液压阻尼器设置有两个沿滑道滑动的活塞头,所述第一活塞头与一可调节的内螺丝杆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头与一拉杆连接。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阻尼器有两个缸体,其间通过一个小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头双面有多路排油孔和多路凹形油道连通。所述液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O型密封圈和介子。本技术由于将闭门器、定位器、合页和为一体,可开启转角限位,液压阻尼器控速自动关闭,实现超限位后自由停止和定位的功能,有效吸收冲击,使门、门框、人等物品不会受到外界强烈撞击带来的破坏或损伤,因此使用安静、方便、美观、又安全,且易于维修更换。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上端盖,2-弹簧支承座环,3-上下叶片,4-弹簧体,5-定位开口槽一体件,6-定位螺丝,7-定位滚针,8-上壳体,9-旋转轴,10-旋转轴斜槽滚道,11-上、下壳体连接介子,12-滚针,13-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14-阻尼器缸体介子,15-0型密封圈,16-阻尼器缸体介子,17-阻尼器的活塞杆,18-阻尼器,19-活塞,20-0型密封圈,21-活塞介子,20- O型密封圈,21-活塞介子,22-硅油,23-阻尼器中心孔,24-活塞介子,25- O型密封圈,26-活塞,27-介子,28- O型密封圈,29-可调活塞杆,30-可调螺丝,31-下端盖,32-卡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I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液压合页,包括安装在同一轴线的弹簧体4、旋转轴9以及液压阻尼器18。所述弹簧体4和液压阻尼器18的圆柱形外壳均包括上、下壳体,上、下壳体分别与上、下叶片相连,夕卜壳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端盖,旋转轴9的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定位凹槽开关、卡簧、开槽定位件等配件组成。所述上端盖内平面上有固定旋转轴凹槽。所述定位开口槽一体件有两个滚针。 所述旋转轴有旋转轴斜槽滚道。所述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有滚针槽。所述阻尼器内分为上缸体和下缸体。所述阻尼器内活塞分上下活塞。所述下端盖中的可调螺丝是调节关闭速度快慢。图2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液压阻尼器接旋转轴9,阻尼器的活塞杆17,活塞19、0型密封圈20、活塞活塞介子21,硅油22,活塞19下面经双面的多路排油孔和多路凹形油道,缸体上端有阻尼器缸体介子14和16、O型密封圈15,内螺纹201,可调活塞杆29,活塞介子24、O型密封圈25、无孔活塞26。图3是图I中所示的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旋转轴9,上端盖I的凹槽卡301,弹簧体卡凹槽302,定位螺丝6凹槽303,定位滚针7的凹槽304,旋转槽305,阻尼器的活塞杆17,内孔30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翼扇开启时带动上端盖I、弹簧支承座环2、上叶片3和上壳体8转动,带动旋转轴9 (内有旋转轴斜槽滚道)在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13内的行程槽滚道内转动、弹簧体4扭动,弹簧体4转动定位开口槽一体件5,定位螺丝6起开关作用(当整个合页安装好在门上时,把这定位螺丝6拆卸,液压合页才起作用),旋转轴9在旋转轴斜槽滚道10转动,旋转轴9凹槽带动定位滚针7转动,推动滚针12、阻尼器的活塞杆17往下运动、活塞19 (活塞中有双面有多路排油孔与多路凹形油道连通),O型密封圈20,活塞介子21也往下运动,阻尼器18内有硅油22,硅油22经过阻尼器中心孔23和活塞19 (活塞中有双面有多路排油孔与多路凹形油道连通)往上流动,上、下壳体连接介子11,阻尼器内设置有阻尼器缸体介子14和16、O型密封圈15、活塞介子24,下活塞O密封圈25,活塞26 (没有排油孔)介子27,密封圈28,调速杆29,调速螺丝30,下端盖31,卡簧32。当翼扇需要自动关闭时,通过外力的方式使旋转轴9在旋转轴斜槽滚道10转动,此时转动定位开口槽一体件5和定位滚针7 —齐转动,定位滚针7由外面慢慢向凹槽处靠近,当翼扇3自动关闭到一定角度时,定位滚针7滚到旋转轴9凹槽处时定位滚针7不再滚动,这时弹簧体4快速自动回位产生扭转力带动旋转轴9(内有旋转轴斜槽滚道)定位开口槽一体件5加快转动,同时滚针12和阻尼器的活塞杆17往上运动,活塞19 (活塞中有双面有多路排油孔与多路凹形油道连通)、0型密封圈20、活塞介子21 —齐往上运动,阻尼器18内的硅油22通过活塞中有双面有多路排油孔和多路凹形油往下流动,这时弹簧体4要快速自动回位而阻尼器18就给弹簧体4 一个阻碍力,使翼扇3轻柔合闭,翼扇3合闭的快慢可通过调速螺丝30调节。本技术的液压阻尼器工作过程如下当上壳体8转动时,阻尼器的活塞杆17推动活塞19、O型密封圈20、活塞介子21往下运动,硅油22从活塞下面经双面的多路排油孔和多路凹形油道中往上缸体流动,缸体上端有阻尼器缸体介子14和16、O型密封圈15密封硅油22使硅油只能在缸体中运动,上壳体8开到一定角度时,阻尼器的活塞杆17、活塞19、O型密封圈20、活塞介子21、硅油22 停止运动。在外加力关闭时旋转轴带动阻尼器的活塞杆17推动活塞19、0型密封圈20、活塞介子21往上运动,活塞19下面产生负压,硅油22从活塞上面经多路凹形油道和双面的多路排油孔中往下缸体流动,卡簧32上可调螺丝30调节可调活塞杆29,使活塞介子24、0型密封圈25、无孔活塞26上下运动,硅油22也上下运动,如关闭的速度快了就要用螺丝刀调节可调螺丝30推动可调活塞杆29向上移动活塞介子24、O型密封圈25、活塞26使硅油往上缸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液压合页,包括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外侧的弹簧体、与所述旋转轴及弹簧体一端连接的液压阻尼器、以及至少两片与所述弹簧体和液压阻尼器连接的合页片,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转动槽与定位凹槽一体件的行程槽滚道内转动;所述弹簧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经由下端斜槽滚道的一个滚针与所述液压阻尼器的拉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郭志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