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板引导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112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车板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1)和导向杆(4),还包括伸缩弹簧(2),导向管(1)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导向管(1)中设置有伸缩弹簧(2),导向管(1)一端部设置有导向杆(4),导向杆(4)可在导向管(1)中通过伸缩弹簧(2)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载车板引导装置采用全机械结构,通过伸缩弹簧使引导装置受外力时伸缩的原理,避免了采用电气元件带来的电气元件故障率高的问题,而且也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载车板引导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干涉受力的安全隐患,保证运行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停车设备,特别涉及ー种载车板引导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的立体停车设备中所使用的载车板引导装置通常采用单独的圆钢来引导定位,这种引导装置需要载车板在上升过程保持相对平稳时才能有效发挥它的引导定位作用,如果车辆进出停车设备速度过快或者风速过大从而引起载车板在上升过程中时有摇晃时,载车板引导装置就不能实现正确引导定位,如此ー来就容易造成链条或者钢丝绳拉断、 载车板变形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动作准确、安全可靠的载车板引导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车板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和导向杆,还包括伸缩弹簧,导向管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导向管中设置有伸缩弹簧,导向管一端部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可在导向管中通过伸缩弹簧上下运动。导向管上与导向杆连接的端ロ设置有挡圈,导向杆上与导向管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直径大于挡圈的内径,凸台与挡圈配合使导向杆与导向管连接。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还设置有连接板,导向管的另一端部与连接板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了ー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载车板、横移框架和载车板引导装置,载车板引导装置与横移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为如前所述的任一装置,所述导向杆的悬空端设置在载车板上与导向杆相对应的定位孔中。所述横移框架上设置有4个载车板引导装置,分别设置于载车板相対的两侧,每侧分别设置2个载车板引导装置。本技术的载车板弓I导装置采用全机械结构,通过伸缩弹簧使引导装置受外力时伸缩的原理,避免了采用电气元件带来的电气元件故障率高的问题,而且也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载车板引导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干涉受カ的安全隐患,保证运行可靠。另外由于本技术采用的是当载车板上升过程中发生载车板定位孔与引导装置偏移时伸缩弹簧弾力使导向杆升缩,所以不需要额外增加动カ装置,有效地減少了故障,节省了电カ资源。同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都大大提闻。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载车板引导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载车板引导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载车板引导装置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向管;2、伸缩弹簧;3、挡圈;4、导向杆;41、凸台;5、连接板;6、横移框架;7、载车板;8、载车板引导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进ー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和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实施例I參照图I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载车板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的载车板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I、伸缩弹簧2、挡圈3、导向杆4和连接板5,导向管I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导向管I中设置有伸缩弹簧2,导向管I 一端与连接板5固定,另一端设置有导向杆4,导向杆4可在导向管I中通过伸缩弹簧2上下运动。导向管I上与导向杆4连接的端ロ设置有挡圈3,导向杆4上与导向管I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台41,凸台41的直径大于挡圈3的内径,凸台41与挡圈3配合使导向杆4与导向管I连接。參照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立体停车设备的横移框架6上设置有至少ー个载车板引导装置8,载车板引导装置8的连接板5与横移框架6固定连接,导向杆4的悬空端设置在载车板7上与导向杆7相对应的定位孔中。在载车板7上升或者横移过程中,载车板7定位孔与载车板引导装置8发生偏移吋,导向杆4受到载车板7上升时的压力,导向杆4压缩伸缩弹簧2收缩到导向管I中,载车板7到达指定位置,以此保证载车板7正确定位,避免误动作。上述结构避免了载车板7与载车板引导装置8之间产生互相干渉,也就直接避免了由于载车板7与载车板引导装置8互相干涉受カ造成载车板引导装置8直接受力、从而导致钢丝绳被拉断或者载车板7被载车板引导装置8顶撞变形的风险。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8包括导向管I、伸缩弹簧2、挡圈3和导向杆4,导向管I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导向管I中设置有伸缩弹簧2,导向管I 一端与横移框架6固定,另一端设置有导向杆4,导向杆4可在导向管I中通过伸缩弹簧2上下运动。导向管I与导向杆4连接的端ロ设置有挡圈3,导向杆4与导向管I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台41,凸台41的直径大于挡圈3的内径,凸台41与挡圈3配合使导向杆4与导向管I连接。载车板引导装置8上的导向管I直接固定在横移框架6上,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没有连接板5的结构。实施例3作为本技术再ー实施例,在立体停车设备的横移框架6上可设置多个载车板引导装置8,分别设置于载车板7相対的两侧,每侧分别设置2个载车板引导装置8。设置多个载车板引导装置8可使定位更准确,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的其他方式的限制,凡是在本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和类似或雷同的方案,均视为是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掲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掲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技术的ー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ー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权利要求1.载车板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I)和导向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还包括伸缩弹簧(2),导向管(I)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导向管(I)中设置有伸縮弹簧(2),导向管(I) 一端部设置有导向杆(4),导向杆(4)可在导向管(I)中通过伸缩弹簧(2)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车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管(I)上与导向杆(4)连接的端ロ设置有挡圈(3),导向杆(4)上与导向管(I)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凸台(41),凸台(41)的直径大于挡圈(3)的内径,凸台(41)与挡圈(3)配合使导向杆(4)与导向管(I)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车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还设置有连接板(5),导向管(I)的另一端部与连接板(5)固定。4.ー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载车板(7)、横移框架(6)和载车板引导装置,载车板引导装置(8)与横移框架(6)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8)为如权利要求I至3所述的任一装置,所述导向杆(4)的悬空端设置在载车板(7)上与导向杆(4)相对应的定位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框架(6)上设置有4个载车板引导装置(8),分别设置于载车板(7)相対的两侧,每侧分别设置2个载车板引导装置(8)。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车板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1)和导向杆(4),还包括伸缩弹簧(2),导向管(1)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载车板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1)和导向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引导装置还包括伸缩弹簧(2),导向管(1)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导向管(1)中设置有伸缩弹簧(2),导向管(1)一端部设置有导向杆(4),导向杆(4)可在导向管(1)中通过伸缩弹簧(2)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宁陈良英张兴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子石川岛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