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693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分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中有摆动台架[10]、升降油缸[11]及驱动装置,其中:    摆动台架包括摆臂[10-1]、输送带[10-2]、前、后带轮[10-3]和[10-4],摆臂后端与支撑轴[10-5]铰接、前端为自由旋转端,前、后带轮分别位于摆臂的前、后端,输送带为封闭环状,环绕在前、后带轮上;    升降油缸位于摆动台架[10]的下方,其活塞杆[11-1]与摆臂[10-1]活动连接;    驱动装置中的电机[12]与输送带传动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棒、型材矫直后的分钢装置,属轧钢机械

技术介绍
棒型材在轧制完毕后要经过矫直工序进行矫直,矫直后的型材通过输送辊道送至检验台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型材由下一输送辊道进入堆垛捆扎工序,不合格型材则需及时分拣剔出。目前,中小型轧钢厂的检验台架多采用链条式移钢检验床,分钢工作由人工操作完成。人工分钢劳动强度大,分钢速度慢,且不安全因素多。限制了前序矫直工序的处理速度,并使矫直工序前的中间库存量增大。人工分钢方式已成为整个棒型材生产效率提高的制约因素,必须摒弃,故必须研制开发适宜的自动分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分钢装置,以取代落后的人工分钢方式。本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分钢装置,构成中有摆动台架10、升降油缸11及驱动装置,其中摆动台架包括摆臂10-1、输送带10-2、前、后带轮10~3和10-4,摆臂后端与支撑轴10-5铰接、前端为自由旋转端,前、后带轮分别位于摆臂的前、后端,输送带为封闭环状,环绕在前、后带轮上;升降油缸位于摆动台架10的下方,其活塞杆11-1与摆臂10-1活动连接;驱动装置中的电机12与输送带传动连接。上述自动分钢装置,所述输送带10~2由两个封闭环状的链条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前、后带轮10-3、10-4相应为链轮,两个后链轮间隔固定于摆臂后端的支撑轴10-5上,两个前链轮间隔安装在摆臂前端,所述电机12通过支撑轴、后链轮与输送带传动连接。为方便与输送辊道的衔接,上述自动分钢装置,所述摆臂10-1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后端通过铰接杆10-6与支撑轴10-5铰接,矩形框架前端的两条框边向前延伸形成悬伸臂,所述两个前链轮分别通过短轴10-7和短轴座10-8安装在两悬伸臂前端。为方便收集,上述自动分钢装置,所述摆臂前端增设收集槽13。本技术提供的带有输送带的摆动台架可通过驱动装置使输送带与辊道等处于衔接或断开两种状态,从而在出现不合格轧件时可通过摆动台架实现自动分钢,从而摈弃了落后的人工分钢,并因此而消除了人工分钢对矫直处理速度的制约及矫直前轧件的积压,有利于提高轧制生产效率,适宜在棒型材轧制生产线中安装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剖面图;图4是图1的俯视放大图;图5是使用实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本技术中摆臂10-1的后端与支撑轴10-5铰接,可以支撑轴为支点在升降油缸11的驱动下旋转摆动,支撑轴通过支撑座10-9安装在输送辊道中;输送带10-2为封闭环状,环绕在摆臂上的前、后带轮10-3、10-4上,输送带随摆臂摆动时可处于水平或倾斜状态,摆臂驱动装置中的电机12与输送带传动连接。仍参阅附图,输送带10-2可采用链条式输送带,由两个封闭环状的链条间隔排列组成,前、后带轮10-3、10-4相应为链轮,两个后链轮间隔固定在摆臂后端的支撑轴10-5上,与支承轴10-5键连接同步旋转,两个前链轮则间隔安装在摆臂前端,两个封闭环状的链条分别环绕在间隔排列的前、后链轮上,电机12通过支撑轴和后链轮驱动输送带转动。仍参阅附图,摆臂10-1可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后端与支撑轴10-5之间可通过铰接杆10-6铰接连接,两个前链轮分别通过短轴座10-8、短轴10-7安装在矩形框架前端的两个悬伸臂上,方便了摆臂与输送辊道或检验床等的衔接。参阅图5,本技术可在摆臂10的前端增设收集槽13,可将分拣剔出的不合格轧件集中存放在收集槽中。参阅图5、1,图5中1为链条式移钢检验床,2、3分别为前、后输送辊道,图示中本技术为四组,分别排列在后输送辊道处,每一组中的摆动台架10的前端插入后输送辊道3中,各组中的支撑轴10-5通过联轴器和长轴16首尾相接,并通过减速器15与电机12传动连接,同步转动。各组中的摆动台架10在升降油缸11的驱动下逆时针旋转时,输送带10-2向下倾斜,输送带面低于后输送辊道3的输送台面,合格轧件由检验床经后输送辊道被输送至堆垛机进行打捆包装;检验出不合格轧件时,各摆动台架10在升降油缸11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输送带10-2转至水平状态,输送带面高于后输送辊道3的输送台面,切断了检验床与后输送辊道的衔接,不合格轧件由摆动台架10进入收集槽13中,完成自动分钢。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分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中有摆动台架、升降油缸及驱动装置,其中摆动台架包括摆臂、输送带、前、后带轮和,摆臂后端与支撑轴铰接、前端为自由旋转端,前、后带轮分别位于摆臂的前、后端,输送带为封闭环状,环绕在前、后带轮上;升降油缸位于摆动台架的下方,其活塞杆与摆臂活动连接;驱动装置中的电机与输送带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由两个封闭环状的链条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前、后带轮、相应为链轮,两个后链轮间隔固定于摆臂后端的支撑轴上,两个前链轮间隔安装在摆臂前端,所述电机通过支撑轴、后链轮与输送带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后端通过铰接杆与支撑轴铰接,矩形框架前端的两条框边向前延伸形成悬伸臂,所述两个前链轮分别通过短轴和短轴座安装在两悬伸臂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动分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前端增设收集槽。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分钢装置,属轧钢机械
,用于通过所提供的装置取代落后的人工分钢。构成中有摆动台架、升降油缸及驱动装置,摆动台架包括摆臂、输送带和前、后带轮,摆臂后端与支撑轴铰接、前端为自由旋转端,输送带环绕在前、后带轮上,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摆臂活动连接,驱动装置中的电机与输送带传动连接。本技术中的摆动台架可通过驱动装置使输送带与输送辊道等衔接或断开,从而在出现不合格轧件时可通过摆动台架实现自动分钢,从而摈弃了落后的人工分钢,并因此而消除了人工分钢对矫直处理速度的制约及矫直前轧件的积压,有利于提高轧制生产效率,适宜在棒型材轧制生产线中安装使用。文档编号B21D3/00GK2633456SQ0326874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梁海涛, 李庆敏, 李美霞, 牛永社, 张彩霞, 王一峰, 黄琼, 苏俊校, 杨广胜, 程香凤 申请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涛李庆敏李美霞牛永社张彩霞王一峰黄琼苏俊校杨广胜程香凤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