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指一种模具退模结构。常用的退模结构,均是利用凸模具上设有数个所需形状的凸部,与凹模具上设有数个相对形状的凹部的配合,来达到射出成型其所需的样品,并利用射出成型机使凸凹模具分开后,再利用机械手臂的作用来夹取其完成的样品,但是,在制造时,均会产生如下的缺点1、当所制造的样品的一端在退模时是亦位于模具上,则须利用机械手臂方能有效地将该样品夹取出,因此,会造成制造者必须于射出机上另行再加装机械手臂,从而增加添购设备的成本。2、如上所述,由于是利用机械手臂来达到取出样品的目的,因此,其除在生产的速度及产量上均受到限制外,同时,该机械手臂的耗电量也会增加,进而增加其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退模结构,其不但可以免于射出机上另行加装机械手,还可以在退模时使该产品与模具确实脱离落下,进而增加生产速度及产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模具退模结构由固定模、活动模及上模组成,固定模枢设于射出机的一端,且在其上枢设有适当形状的样品模,上模枢设于射出机的另一端,并可与加热管连结,活动模的适当位置上设槽道及滑槽,以供一组以上的左、右活动座的凸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退模结构,由固定模1、活动模3及上模6组成,固定模1枢设于射出机的一端,且在其上枢设有适当形状的样品模13,上模6枢设于射出机的另一端,并可与加热管连结,其特征在于:活动模3的适当位置上设槽道33及滑槽34,以供一组以上的左、右活动座4、5的凸部41、51能套入该槽道33内,左活动座4彼此间或右活动座5彼此间均枢设有连杆42、52,以供可套入该滑槽34内移动,并可使左活动座4及右活动座5能分别同步地往相反方向分开或密合。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