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阳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退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26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退模结构,主要由固定模、活动模、上模组成,固定模的两侧枢设有导座,导座上设有导槽,以供柱体的凸部在导槽内移动,柱体可分别与左、右活动座枢设,活动模的适当位置上设有槽道及滑槽,以供左、右活动座的凸部及连杆能彼此枢设于其内并移动。如此,不但可以使所射出成型的样品能在退模开模时、达到确实自动脱落的目的,而且可以增加生产速度和产量,同时,亦能免除在射出成型机上再加装机械手臂,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指一种模具退模结构。常用的退模结构,均是利用凸模具上设有数个所需形状的凸部,与凹模具上设有数个相对形状的凹部的配合,来达到射出成型其所需的样品,并利用射出成型机使凸凹模具分开后,再利用机械手臂的作用来夹取其完成的样品,但是,在制造时,均会产生如下的缺点1、当所制造的样品的一端在退模时是亦位于模具上,则须利用机械手臂方能有效地将该样品夹取出,因此,会造成制造者必须于射出机上另行再加装机械手臂,从而增加添购设备的成本。2、如上所述,由于是利用机械手臂来达到取出样品的目的,因此,其除在生产的速度及产量上均受到限制外,同时,该机械手臂的耗电量也会增加,进而增加其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退模结构,其不但可以免于射出机上另行加装机械手,还可以在退模时使该产品与模具确实脱离落下,进而增加生产速度及产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模具退模结构由固定模、活动模及上模组成,固定模枢设于射出机的一端,且在其上枢设有适当形状的样品模,上模枢设于射出机的另一端,并可与加热管连结,活动模的适当位置上设槽道及滑槽,以供一组以上的左、右活动座的凸部能套入该槽道内,左活动座彼此间或右活动座彼此间均枢设有连杆,以供可套入该滑槽内移动,并可使左活动座及右活动座能分别同步地往相反方向分开或密合。模具退模结构的左、右活动座的一侧分别与柱体枢设,并可使该柱体的凸部能于导座的导槽内移动。模具退模结构的左、右活动座上分别设有缺口,缺口内分别枢设有左、右座体。模具退模结构导座的一端枢设有一限位体。模具退模结构的导槽可为“N”形或“/”形或其两端的位置不在同一轴心线。模具退模结构的滑槽内可同时或分别置入左、右活动座彼此间的连杆于其内。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组合示意图(未移动前)。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组合动作示意图(移动后)。零件说明1、固定模,11、凹孔,12、定位孔,13、样品模,14、凸柱,15、螺纹孔,17、螺栓;2、导座,21、孔洞,22、螺纹孔,23、限位体,24、导槽;3、活动模,31、圆孔,32、容置孔,33、槽道,34、滑槽,35、柱体,351、凸部,352、孔洞;4、左活动座,41、凸部,42、连杆,43、缺口,44、螺纹孔,45、左座体;5、右活动座, 51、凸部,52、连杆,53缺口,55、右座体;6、上模,61、穿孔,62、贯穿孔,63、内模;7、成品。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模具退模结构主要包括固定模1,其上设有凹孔11及定位孔12,以供凸柱14枢设于定位孔12内,该凹孔11内可枢设有一定凸出形状的样品模13,另外,固定模1的两侧上下设有螺纹孔15,以供螺栓17分别将导座2枢设于其上。导座2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孔洞21及螺纹孔22,以供螺栓17穿入孔洞21内后将导座2螺设于固定模1上;另外,导座2上设有导槽24,以利柱体35的凸部351于两导座2的导槽24内移动,螺栓17将限位体23螺设于导座2的一端上,且使导槽24形成一封闭状,导槽24可成“N”形或“/”形,或于导槽24的前后两端不在一中心线的情形为最佳。活动模3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圆孔31及容置孔32,并于该圆孔31能套置于固定模1的凸柱14上滑动,容置孔32内可使固定模1的样品模13穿入;另外,活动模3的适当位置上设有槽道33及滑槽34,以供数组左、右活动座4、5的凸部41、51及枢设于左、右活动座4、5彼此间的连杆42、52能分别套置于其内并移动;滑槽34内可同时或分别将左、右活动座4、5的连杆42、52置入于其内活动。左活动座4的两端设有凸部41,以供该凸部41套置于活动模3的槽道33内;左活动座4的一侧设有缺口43,以供左座体45枢设于其内;左活动座4的侧端设有螺纹孔44,以供螺栓17穿入柱体35的孔洞352内后螺设于左活动座4上;另外,左活动座4的彼此间枢设有连杆42,以使左活动座4均能有一致的移动方向;右活动座5的两侧设有凸部51,以供凸部51套置于活动模3的槽道33内;右活动座5的一侧设有缺口53,以供右。座体55枢设于其内;右活动座5的侧端亦设有螺纹孔(图中未标出),以供螺栓17穿入柱体35的孔洞352内后而螺设于右活动座5上;另外,右活动座5彼此间枢设有连杆52,以使右活动座5能有一致的移动方向。柱体35的两端设有凸部351,凸部351能套入上下导座2的导槽24内移动,并于该柱体35的侧端设有孔洞352,以供螺栓17穿入后将柱体35分别枢设于左、右活动座4、5的一侧。上模6设有穿孔61及贯穿孔62,以供固定模1的凸柱14的一端能穿入穿孔61内,贯穿孔62可枢设一内模63,内模63可与样品模13、左、右活动座4、5的左、右座体45、55组合后形成所需的样品。如2、图3所示,当欲使射出成型的样品7从固定模1的凸柱14分开,并与活动模3分开,则必须利用射出机退模杆装置将活动模3往前推动,此时,会使柱体35随着活动模3的左、右座体4、5往前移动,由于该柱体35分别枢设于左、右座体4、5的一侧,且会使柱体35的凸部351容置于导座2的导槽24内,并随导槽24方向而移动,因此,当活动模3往前移动至底时,会使柱体35带动左、右活动座4、5随导槽24的方向而移动,且数组左活动座4及右活动座5彼此间枢设有连杆42、52,可使所有的左、右活动座4、5均同步地往左或右移动,进而使左、右活动座4、5的缺口43、53内的左、右座体45、55分开,而可将射出成型的成品7因重力的因素而自动往下落下,而达到退模后自动脱落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是1、利用导座2柱体35的凸部351、左、右活动座4、5的凸部41、51及连杆42、52、活动模3的槽道33及滑道34的配合作用,只需用在模具上做小小的结构改良,即可达到使成品在退模时自动脱落的目的,同时,亦不需要在射出机上另行加装机械手臂,进而降低制造者添置设备的成本。2、由于可使射出的成品能在退模后自动地与模具分开,所以在制造上,既可增加生产速度、增加产量,又可降低成本。3、由于左、右活动座彼此间均枢设有连杆,可同时使用于多数组成品需一起射出加工成型的模具,且仅需再增加左右活动座即可达到此项功效,从而减少需要同时射出加工数组成品模具的费用。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退模结构,由固定模1、活动模3及上模6组成,固定模1枢设于射出机的一端,且在其上枢设有适当形状的样品模13,上模6枢设于射出机的另一端,并可与加热管连结,其特征在于活动模3的适当位置上设槽道33及滑槽34,以供一组以上的左、右活动座4、5的凸部41、51能套入该槽道33内,左活动座4彼此间或右活动座5彼此间均枢设有连杆42、52,以供可套入该滑槽34内移动,并可使左活动座4及右活动座5能分别同步地往相反方向分开或密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退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活动座4、5的一侧分别与柱体35枢设,并可使该柱体35的凸部351能于导座2的导槽24内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活动座4、5上分别设有缺口43、53,缺口43、53内分别枢设有左、右座体45、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退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退模结构,由固定模1、活动模3及上模6组成,固定模1枢设于射出机的一端,且在其上枢设有适当形状的样品模13,上模6枢设于射出机的另一端,并可与加热管连结,其特征在于:活动模3的适当位置上设槽道33及滑槽34,以供一组以上的左、右活动座4、5的凸部41、51能套入该槽道33内,左活动座4彼此间或右活动座5彼此间均枢设有连杆42、52,以供可套入该滑槽34内移动,并可使左活动座4及右活动座5能分别同步地往相反方向分开或密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阳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