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阳专利>正文

模具之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89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之结构改良。左右活动座上设有缺口,以供左右座体能分别枢设于其上;且左右座体之两端缘处形成一锥部,分别套入并抵顶于固定模之套座内缘及上模之内模之内缘的斜面。如此,可使左右座体之接合处更加确实地紧闭贴紧,使射出成型之成品更加美观,而不会有接合线的产生,并增加其经济价值性。(*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之结构改良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之结构改良。现今社会中,饮料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备的一环,饮料中又以汽水为长期受大人及小孩的欢迎,而一般汽水均是填充入塑胶瓶内来达到其包装及携带便利的目的。然而,一般充斥于市面上之汽水塑胶瓶被打开后,均可发现其瓶口的周围有着凸出之细小薄膜或毛边,此薄膜乃为模具之接合面并未有确实的紧贴合所形成的,因此,在消费者直接饮用时(即以口就瓶口),会因不小心而受伤,且亦会给消费者误以为是瑕疵品,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包装及产品的价值性,实为目前业界所困扰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模具之结构改良,其不但可使模具间的接处面更加的密合,同时,亦能使成品更加美观,进而增加其经济价值。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包括活动模、左、右活动座及上模所组成,其中活动模之适当位置上设有槽道及滑槽,左右活动座之凸部及连杆分别枢设于槽道及管槽内移动,其特征在于:左、右活动座上设有缺口,左、右座体能分别枢设于缺口上,且左、右座体之两端缘处分别形成锥部,锥部分别套入抵顶于固定模之套座内缘及上模之内模之内缘的斜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因左右座体之两端设有锥部,可容置抵顶于内模内之斜面及套座内之斜面之间,并利用斜面与锥部间的配合方式,来达到使左右座体之接处面更加确实的配合,所以,不但可利用斜面及锥度之斜度的配合,来达到使左右座体之接合处更加贴合,同时,亦具有校正模具孔之中心对齐的目的。2、由于可确实地使左右座体完全的贴合,故,不但可确实消除产品之接合线,同时,亦能增加其产品之美观性。3、其不但可增加美观性,同时,亦能增加产品的经济价值性,进而增加产品的信誉度。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半剖面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半剖面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固定模1、活动模3、左右活动座4、5、上模6组成。-->其中,固定模1上设有凹孔11及定位孔12,以供凸柱14枢设于定位孔12内,而凹孔11内则可枢设一定凸出形状之样品模13,并于该样品模13的外侧套置有一套座18,而套座18呈中空状,且其一端内缘形成一斜面181,以供左、右座体45、55之一端锥部452、552能顺势套入抵顶于该斜面181内。活动模3之适当位置上设有圆孔31及容置孔32,而可使圆孔31能套置于固定模1之凸柱14上滑动;另外,于活动模3之适当位置上设有槽道33及滑槽34,以供一组以上之左、右活动座4、5之凸部41、51及枢设于左、右活动座4、5彼此间的连杆42、52,能分别套置于其内并移动;而滑槽34内可同时或分别将左、右活动座4、5之连杆42、52置入并活动。    左活动座4之两端设有凸部41,以供凸部41套置于活动模3之槽道33内;而左活动座4之一侧设有缺口43,以供左座体45枢设于其内,其中左座体45的前后两端均设有锥部451、452,以供分别套入固定模1之套座18内的斜面181及上模6之内模63内之斜面631之间;而左活动座4之侧端设有螺纹孔44,以供螺栓17穿入柱体35之孔洞352内后而螺设于左活动座4上;另外,左活动座4之彼此间枢设连杆42,以使左活动座4均能有一致的移动方向。右活动座5之两端设有凸部51,凸部51套置于活动模3之槽道33内;而右活动座5之一侧设有缺口53,以供右座体55枢设于其内,其中右座体5的前后两端均设有锥部551、552,分别套入固定模1之套座18内之斜面181及上模6之内模63内之斜面631之间;而右活动座5之侧端设有螺纹孔54,螺栓17穿入柱体35之孔洞352内后而螺设于右活动座5上;另外,右活动座5之彼此间枢设连杆52,以使右活动座5均能有一致的移动方向。柱体35的两端设有凸部351,凸部351能套入上下之导座2之导槽24内移动,并于柱体35的侧端设有孔洞352,以供螺栓17穿入后将柱体35分别枢设于左、右活动座4、5的一侧。上模6设有穿孔61及贯穿孔62,以供固定模1之凸柱14的一端能穿入穿孔61内,而贯穿孔62则可枢设有一内模63,其中内模63呈中空状,且于其内壁上具有一斜面631,以供左右座体45、55之前端锥部451、551能套入上模6之内模63之斜面631内缘。请参阅图2-3所示,当欲射出所需之样品时,仅需将上模6之内模63往活动模3的方向移动,并使内模63内之斜面631能抵顶于左、右座体45、55前端之锥部451、551上,此时,左、右座体45、55之后端锥部452、552亦能顺势抵顶于固定模1之套座18内之斜面181内,因此,当上模6往内压合于活动模3及固定模1时,会使-->内模63内之斜面631及套座18内之斜面181同时将左、右座体45、55之锥部451、551、452、552给予更加紧密贴合,换言之,能利用该内模63及套座18内侧之斜面6 31、181的作用而可有效地使左右座体45、55确实紧密的贴合,进而使射出成型之样品的接合线得以完全的消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之结构改良,其主要包括活动模、左、右活动座及上模所组成,其中活动模之适当位置上设有槽道及滑槽,左右活动座之凸部及连杆彼此枢设于槽道及滑槽内移动,其特征在于:左、右活动座上设有缺口,左、右座体分别枢设于缺口上,且左、右座体两端缘处分别形成锥部,锥部分别套入抵顶于固定模之套座内缘及上模之内模之内缘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之结构改良,其主要包括活动模、左、右活动座及上模所组成,其中活动模之适当位置上设有槽道及滑槽,左右活动座之凸部及连杆彼此枢设于槽道及滑槽内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阳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