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多功用液压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00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移动式多功用液压弯管机的弯模位于本机最上部,与夹持机构直接将运动传给弯模的部件,在竖直平面内组成平面机构,并只与上述部件和被加工件直接相联,在弯模下方是立式套装液压传动缸。全机分主、辅两部,下设滚轮。本机占地小、移动方便,可加工环形和多方位弯曲,结构和操作简单,重量轻,能耗低,制造容易,加工变形可控制在3-4%,还兼有其它成形加工能力,尤适于现场就地弯管加工。(*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弯曲成型压力加工的专用设备,亦可兼用于多种成型加工的场合。公知固定式弯管设备加工质量较高,但只能安装在车间之内,占地面积较大,有芯棒参予控制变形的,其芯棒长度尚需大于被加工件长度,就更增加了设备的整体尺寸,因此难于用这种类型的弯管机在施工现场就地加工。如日本石芝サ-ビス株式会社的IHI弯管机。公知非固定式弯管设备现在只有搬动式弯管器具,如日本FUKUNAGA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的架式液力弯管器,这类设备可以随施工需要移动、占地很小、灵巧方便,但受器具本身结构限制,其加工能力和质量都受到影响,动力和设备搬运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低。现有各种弯管设备除螺旋弯管专用设备外,其加工最大弯曲角均在190°之内,超限的弯角只能靠配合其它加工手段,如焊接、增加管接头等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占地较小,能加工弯曲角>190°、成形质量较高的弯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设备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弯模、随动滑块、伺服和控制机构、被加工件夹持机构、支承联接和固定部件,其中弯模、与弯模相联的被加工件夹持机构、和与弯模直接相联的传动部件三者联接成在竖直平面内的平面机构。整个设备分为包括含弯模的竖直平面运动机构及其传动机构的主部,以及包括工件支承部件的辅部,主部与辅部之间没有联接部件、或只有绕性联接件,主部与辅部的底部均有滚轮。这样,由于直接成形的工作部件-弯模的运动被限定在竖直平面之内,工件的变形则只能在竖直平面内发生,使设备占地只需考虑工件本身的长度和设备结构所需的有限宽度。又由于弯曲变形力与重力同在竖直面内,从而简化了工作部件、伺服部件和整机的结构。设备底部增设的滚轮使设备移动方便。整机分成两个没有固定联接关系的分部亦使结构简化、使设备便于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弯模布置在设备的最上部,它仅与夹持机构、传动机构和被弯工件表面相联,而不与机架直接联接。这样,弯曲成形力矩是弯模在联接点受传动机构的作用力与弯模对工件的作用点所形成的力矩,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布置两点的位置增加力臂长度。弯模的这种联接还使工件参与弯模的工作定位,又可降低工件尺寸和设备装配精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弯模布置在最上部可减少设备其它结构对工件形状的限制,这些都为减小设备动力、简化结构、提高成形质量、扩大加工范围提供条件。本专利技术夹持机构包括与被加工件表面相配合的仿形垫块,垫块位置调节部件,固定垫块并与弯模相联的支架,以及联接固定部件。仿形垫块与调节部件经固定部件固定在支架上,并保持与工件的正确配合,支架通过联接与弯模联动。夹持机构与弯模直接相联就缩短了夹持部位与变形区之间的距离,扩大了本设备的加工范围,缩短了为实现夹持所必须保持的非变形段的长度。仿形垫块的仿形表面可分为用于直件的柱面垫块和用于弯曲件的曲面垫块,直件工件的轴线是直线,弯曲件工件的轴线是曲线,柱面垫块用于直件初次弯曲时的夹持,曲面垫块用于在弯曲部位的接续弯曲成型。垫块位置调节部件可以是带有斜面的两个部件,通过斜面的不同配合位置改变与之相联的垫块的位置,从而实现被夹持工件与垫块的配合。也可以借助垫片厚度的增减改变垫块的位置,还可以借助偏心部件的偏心位置改变垫块的位置。联接固定部件可以由螺栓实现,也可以由偏心或楔块实现,改变偏心或楔块的位置由摩擦力实现夹持和固定。本专利技术的随动滑块的侧面上皆制有控制弯曲工件截面变形量的工作面,这样既减少了配备随动滑块的配件数量,又增加了随动滑块本身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可以含有两个以上的成形区,即弯模上有两个以上的成形模面,并配以相应数量的随动滑块。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产率。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含设在弯模下方的立式液压传动缸、液压传动缸的上表面设有随动滑块的支承部件及由缸体延伸成的工作台面,液压传动缸的运动输出部件与弯模通过联接部件相联。这种布置将工件变形区置于设备的上部,亦可满足与弯模组成竖直平面运动机构联接的要求,工作台为各种辅助操作提供方便。本专利技术液压传动缸含一端封闭并套装在一起的两个缸套,在内缸套内装固定柱塞,固定柱塞与外缸套分别与机架刚性联接,在两缸套之间及内缸套与柱塞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由安装在两空间开口处的密封件分别密封,由液体通道经控制部件与液压源分别相通。内缸套开口端为运动输出端。这样两空间的压力差驱动内缸套运动、由输出端将运动输出。本专利技术液压传动缸与弯模的联接部件还与设在缸体上控制其水平方向运动的导向部件相联,从而限制其水平方向的运动,使液压传动缸的输出能经联接部件更有效地传至弯模。本专利技术随动滑块、工件等的伺服支承机构均采用公知技术。本专利技术液压传动缸与弯模的联接部件上设有多处联接结构以适应弯模尺寸与液压传动缸行程的搭配。而且还可以装配相应联接结构的其它成形模具。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创造了全新的弯管加工,设备占地小,重量轻,能耗低,移动方便灵活,能更大限度满足多方位弯曲,能缩短弯曲之间的衔接和夹持料头的长度,能进行190°以上直至环形弯曲工件的成形加工,对工件原精度要求较低,成形的加工精度较高,其截面变化率可控制在3-4%,经简单变换还可以完成其它成形加工,一机多用,操作简便,制造容易,实为施工现场弯管加工和装配高效多功能的必备加工设备。附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示意。附图说明图1是整机结构示图;图2是图1主部的左视图;图3是图1辅部的右视图;图4是弯模液压传动缸联接示意;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6是加工290°弯曲工作过程示意;图7是斜面螺栓夹持机构图示;图8是双销偏心夹持机构示图;图9是单销偏心夹持机构图;图10是本机用于压力成形弯模处于低位的情形;图11是高位冲压的情况;图12是用于压装的情况。本实施例总重240kg,其中主部近140kg,辅部近100kg,轭形弯模3的模面按工件1截面形状和成形要求制作,模体经弯模轴11与拉板14相联,另一端与夹持机构12相联。拉板14与液压传动缸的空心柱塞15的一端相联,液压传动缸设在弯模3的下方。外缸套5的上表面有支持辊13,用以支持随动滑块2;上表面还延伸成一个平面,作设备的工作台,由机架8支撑。固定柱塞16亦固定在支架8上。这样空心柱塞内外的压力差可使空心柱塞15将动力输出,由拉板14传给轴11再传给弯模3;夹持机构固定工件的一端,由弯模3和随动滑块2形成的变形控制区在运动中使工件变形。本例的夹持机构包括仿形垫块4、17,夹板18、20和联接紧固部件19、21、22。具体可分成直槽垫块17用于中心线为直线的直工件的弯曲,和用于弯件的弧槽垫块4。U形夹板20用于中小件,垫块位置的调节由偏心销轴21、22实现,并通过销轴和夹板共同固定,销轴又可分为单端固定21和双端固定22,使销轴拆装的方式有所不同。本例工件变形时随动滑块2可限制其截面变形量,随动滑块在四面体的四个侧面均制有凹槽与工件相配。本例的液压传动缸的外缸套5与空心柱塞15的内孔均为非加工面,只在各自开口处装配耐压油封29、30即可,固定柱塞16置于空心柱塞15之内。本例外缸套5或机架8上设有限制拉板14水平方向运动的导向槽。本例的主部包括弯模3、液压传动缸5、15、16等,辅部包括管件支撑可调托辊9,液压泵10和机架,两部的底部皆设有滚轮27以及在滚轮悬空时的支撑。本例的拉板14上设有多处联接结构,以使弯模有适合的安装高度,或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包含动力、传动机构、弯模、随动滑块、伺服和控制机构6被加工件夹持机构、联接和固定部件的弯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弯模3、与弯模相连的被加工件夹持机构12和弯模直接相联的传动部件三者联接成在竖直平面内的平面机构,整个设备分为与含弯模的竖直平面运动机构的传动机构相联的主部和起支承工件作用辅部,主部和辅部之间没有联接部件或只有挠性联接部件,主部和辅部的底部都有滚轮2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见明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