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注入装置及液晶容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7847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包括:液晶容器,用于储存液晶;输送管,用于输送所述液晶,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液晶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液晶抽取器,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从所述液晶容器中抽取所述液晶,并输出所述液晶;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为凹陷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晶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液晶容器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液晶浪费,同时还提高了针对液晶瓶内液晶剩余量的检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注入装置及液晶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及液晶容器。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液晶注入(One Drop Fill)技术来将液晶注入到液晶显示面板中,该技术能够将液晶注入和基板密封整合在一个工序中完成,因此大大提升了中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液晶注入效率和产品良率。 上述液晶注入技术一般是由液晶注入设备来完成的。如图I所示,传统的液晶注入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液晶瓶101中储存有液晶105,液晶泵104通过输送管102将液晶 瓶101中的液晶105抽出,利用过滤器103对液晶105进行过滤,然后将液晶105注入到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中,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放置于液晶瓶101的瓶底附近,用于从外部检测液晶瓶101内的液晶105的剩余量,当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检测到液晶瓶101内的液晶105的剩余量低于某一水平时,则需要更换液晶瓶101。在上述液晶注入设备中,液晶瓶101内低于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检测位置的液晶105不能被利用,因此液晶瓶101内的液晶105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浪费。为了充分利用上述液晶注入设备中液晶瓶101内的液晶105,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液晶瓶内的剩余液晶集中回收到某个液晶瓶内,检测其中的杂质含量及液晶阻值,如满足要求,则脱泡后继续使用。但是,在上述液晶注入设备中,液晶105的一次利用率较低,使得更换液晶瓶101的频率较高,导致需要停机,影响产能;另外,在上述解决方案中,由于要将多个液晶瓶内的剩余液晶集中回收到某个液晶瓶内,在此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液晶无法完全回收,造成液晶的浪费。此外,在上述液晶注入设备中,液晶瓶101的瓶身往往具有颜色或者是不完全透光的,因此,放置于液晶瓶101底部附近的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在从液晶瓶101外部检测液晶瓶101内部的液晶105的剩余量时,往往会受:到液晶瓶101的瓶身颜色的干扰,从而检测出错误的结果;此外,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与液晶瓶101之间的相对位置往往是不固定的,因此,当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与液晶瓶10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时,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也可能会检测出错误的结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中,液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106检测出错误的结果往往会使液晶瓶101不能及时被更换,液晶泵104的出口无法输出液晶105,使得需要注入液晶105的显示面板作废或返工。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其能提高液晶容器的使用效率,降低液晶容器的更换频率,减少液晶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包括液晶容器,用于储存液晶;输送管,用于输送所述液晶,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液晶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液晶抽取器,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从所述液晶容器中抽取所述液晶,并输出所述液晶;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为凹陷状。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设有凹洞。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所述第一管段包括第一管口端和第二管口端,所述第二管段包括第三管口端和第四管口端,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管口端置于所述液晶容器内的所述凹洞内,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二 管口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三管口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第四管段的第四管口端与所述液晶抽取器连接。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所述凹洞的横截面形状的最小内切圆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管口端的横截面形状的外接圆半径。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所述输送管的第一管口端具有至少一缺口。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还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液晶容器内的液晶剩余量,在检测到所述液晶容器内的液晶剩余量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用于发出通知。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所述第一管段具有一检测区,所述第一管段上具有所述检测区的部位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上除所述检测区以外的部位的管径,所述第一管段上具有所述检测区的部位为透明或半透明,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区附近,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区中是否有气泡,以及用于在检测到气泡时发出所述通知。在上述液晶注入装置中,所述传感器为超声气泡检测传感器、雷达气泡检测传感器、红外气泡检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容器,其能提高液晶容器的使用效率,降低液晶容器的更换频率,减少液晶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容器,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为凹陷状。在上述液晶容器中,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设有凹洞。相对现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为凹陷状,并且该底部内壁的最低处设置有凹洞,因此当液晶容器内的剩余液晶较少时,液晶容器内的液晶会聚集在该凹洞内,在输送管的配合下,其中,输送管的一管口端放置于该凹洞内,液晶泵能够更加充分地抽取液晶容器内的液晶,使该凹洞内的液晶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液晶容器的更换频率较低。此外,由于放置于该凹洞内的输送管的第一管段的管口边缘处具有至少一缺口,因此能够防止该第一管段的管口边缘与凹洞的底部完全贴合,从而导致液晶无法流入到输送管内的现象的发生。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注入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并且第一管段上设置有检测区,传感器设置在该检测区附近,用于检测其中的气泡,因此能更加精确地检测出液晶容器内的液晶的剩余量。由于处在该第一管段上的检测区的管径大于其它区域的管径,因此当气泡进入检测区时,气泡的流动速度慢于气泡在第一管段的其它区域的流动速度,有利于传感器更精确地检测其中的气泡,得出更加精确的检测结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的液晶注入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 中,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注入装置包括液晶容器、输送管202、过滤器203和液晶抽取器,在本实施例中,液晶容器为液晶瓶201,液晶抽取器为液晶泵204。液晶瓶201用于储存液晶205,供液晶泵204抽取;输送管202用于输送液晶205,该输送管202包括第一管段2021和第二管段2022 ;过滤器203用于对输送管202输送的液晶205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该过滤器203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送管202的第一管段2021与该输入端相连,输送管202的第二管段2022与该输出端相连;此外,输送管202的第二管段2022还与液晶泵204相连;液晶泵204用于通过该输送管202从液晶瓶201中抽取液晶205并输出该液晶205,具体地,液晶泵204将所抽取的液晶205注入到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中。该液晶瓶201的底部内壁2011为凹陷状,具体地,该液晶瓶201的底部内壁凹陷的方向为从液晶瓶的顶部指向底部的方向。该液晶瓶201的底部内壁的最低处可以位于该底部内壁上的任何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容器,用于储存液晶;输送管,用于输送所述液晶,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过滤器,用于对所述液晶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液晶抽取器,用于通过所述输送管从所述液晶容器中抽取所述液晶,并输出所述液晶;所述液晶容器的底部内壁为凹陷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朴孝政丁涛刘明宋涛赵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