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673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轮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将中心部分具有开口的板状加工件置于一支撑块和一支撑环上之后,借助安装在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支撑销的下端的第一上心轴环,通过推动所述板状加工件的开口的边缘,而将该板状加工件固定,所述支撑块被绕着一第一轴的上端安装,从而可与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轴一起旋转,所述支撑环被绕着所述支撑块设置; (B)在绕着第一上心轴环对板状加工件进行拉制时,借助第一施压辊将与第一轴一起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向内施压,以减小板状加工件的厚度,从而形成一内轮毂; (C)降低一串联的柱状环,从而使所述内轮毂被插入所述串联柱状环中,所述串联柱状环围绕第一支撑销安装,以沿着该第一支撑销抬升,在借助第二施压辊从上表面的边缘到板状加工件的中心对旋转板状加工件施压时,绕着所述串联柱状环对板状加工件进行拉制,以减小板状加工件的厚度,最后以与内轮毂相同的方向形成一外轮毂,从而制成第一半成品带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带轮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借助轧制工艺很容易被制成,无碎片,所述带轮包括在其中具有轴承的内轮毂,其可旋转地连接到压缩机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内轮毂周边的外轮毂,其具有预定间隙,以便形成一个插入空隙,构成电磁离合器的励磁铁心组件被插入空隙中,而且在其外周上形成有V形剖面部分,相对于摩擦面,所述外轮毂沿与内轮毂相同的方向被形成。对于制造上述带轮的传统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用车床对通过热锻或冷锻形成的材料进行车削操作。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对冷锻材料的车削操作,通过将一加工的杆和一加工的轮毂朝向彼此地滚动而将加工的轮状部分进行加压和焊接,等等。然而,第一种方法需要考虑是否允许进行车削操作。因此,材料成本被浪费,而且在完成车削操作之后产生许多切屑。此外,由于对于每种带轮都有不同的锻模,因此,当进行第一粗加工时,需要通过人工加载进行车削操作。因此,该方法不能自动地实施,而且不能节约原材料的成本。同时,由于第二种方法需要两种单独的材料来制造一个带轮,因此材料成本被增加,而且轮形的轧制较困难。因此,难于制造不同类型的带轮,从而不能期待开发任何新的产品。为了解决带轮制造方法中的上述问题,近来开发了多种带轮成形方法和装置,其中通过轧制加工一种材料制造带轮,而不需要任何切削。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用于带轮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在韩国专利NO.271692中被公开。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和装置,盖或板状基材被插入旋转轴和固定销之间。然后,使用不同类型的辊对旋转的盖和板状基材施加压力,因此它们的厚度被减小。从而,柱状凸起被形成在固定销的外周上,这样就制成了将所述凸起用作轮毂的带轮。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通过盖的成形来制造带轮时,需要将加工件形成盖状的操作,而且需要对形成的柱状凸起的端部进行切削的操作。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当通过板状材料的成形来制造带轮时,板状材料被插入销的外周中,然后,施压辊使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弯曲。随后,该板状材料由夹盘支撑,形成一柱状凸起。然而,由于在插入销的外周的板状材料和一可移动止动块之间有一个空隙,所述在下面的板状加工件可以移动。因此,当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被弯曲时,在轴旋转期间,该板状材料产生滑动。而且,由于施压辊对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的一侧施压,从而其边缘部分的另一侧会被抬升。因此,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不能被准确地弯曲;而且用于接收销的板状材料的中心孔也变形了。因此,次品率较高。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制造带轮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种制造带轮的方法,其中,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着相同的方向被形成。然而,没有公开内轮毂和外轮毂是如何沿着相同的方向被形成的。在现有技术中,在构成特定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带轮不能被制成,其中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相同方向被形成,且其中用于接收电磁离合器的励磁铁心组件的插入空隙被形成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可以得知,仅有一种带轮能够被制成,其中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着相对的方向被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带轮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其基本上可以排除现有技术的限制和不利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轮成形方法和装置,其使用轧制过程能够容易地形成一带轮,其中不会产生切屑,该带轮构成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且其中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相同方向相对于摩擦面形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带轮成形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应用形成在第一轴上端外周的支撑块和形成在该支撑块外围上的支撑环,牢固地放置其中心形成有孔的板状加工件,以便使其与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轴一起旋转,借助形成在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支撑销的端部上的第一上心轴环,通过对板状加工件的孔的边缘施压来固定该板状加工件;第二步骤,使用第一施压辊,通过对由第一轴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施加压力,在拉制过程中形成内轮毂,从而使上表面的深度减小;第三步骤,通过降低串联柱状环,从而使内轮毂被插入形成在第一支撑销的外周上的串联柱状环中,并使其可抬升,并且使用第二施压辊通过对旋转的板状加工件施压,沿与第一外轮毂相同的方向形成第二外轮毂,从上表面边缘到内侧,以便减小其深度,然后通过对串联柱状环的外周进行拉制,从而获得第一半成品带轮。根据本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还可包括第四步骤,通过紧密地将存在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区域插入存在于第二下心轴环和第二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沿第二轴可旋转地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所述第二上下心轴环被形成在第二成形装置的第二轴的上端上;第五步骤,通过逐渐地将随着第二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向上压向外轮毂区域,而聚集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使用第三施压辊和第四施压辊,由第一凸起球状部分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第六步骤,通过将存在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区域紧密地插入存在于第三下心轴环和第三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将具有凸起球状部分的第一半成品带轮可旋转地固定,第三上下心轴环被安装在第三成形装置的第三轴的上端的外周上;第七步骤,使用第五施压辊,由凸起球状部分形成扁平部分;第八步骤,使用第六施压辊,通过对扁平球状部分施压,获得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槽的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第二半成品带轮。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的第二半成品带轮最终成为压缩机的带轮对摩擦面和孔的第一车削步骤,它们将内轮毂和外轮毂的一端部相连;对形成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插入空隙的内表面的第二车削步骤;根据用于产生磁通的中心圆的个数,在摩擦面上形成香蕉形槽的穿孔步骤;用于通过形成被带覆盖的凹槽完成V形剖面和用于对摩擦面进行穿孔和孔的第一精密切削步骤;用于对内轮毂的内/外周和外轮毂的内表面进行穿孔的第二精密切削步骤。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轮成形方法可包括第一步骤,应用被安装在第一轴上端的外围的支撑块和被安装在该支撑块上的支撑环,牢固地放置板状加工件,以便使其与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轴一起旋转,借助形成在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支撑销的下端上的第一上心轴环,固定该板状加工件的孔的边缘;第二步骤,通过对由第一轴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施加压力,以便向内减小其深度,并且通过对第一上心轴环的外周上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拉制,而形成内轮毂;第三步骤,通过将内轮毂的外部区域紧密地插入被安装在第二成形装置的第二轴的上部外围第二下心轴环和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沿第二轴可旋转地固定板状加工件。第四步骤,使用第三施压辊,通过对随第二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边缘施加压力形成凸起球状部分;第五步骤,通过使用第四施压辊,沿内轮毂形成的方向对凸起球状部分施加压力,并通过对外轮毂形成部分进行拉制而获得第一半成品带轮。根据本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还可包括第六步骤,通过将存在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区域插入存在于第三下心轴环和第三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沿第三轴可旋转地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所述第三上下心轴环被形成在第三成形装置的第三轴的上端外围上;第七步骤,通过平压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外轮毂形成部分,来形成外轮毂,其可通过第三轴的旋转而旋转;第八步骤,使用第六施压辊,通过对外轮毂的外周表面施加压力,然后在所述外周表面、第三下心轴环的阶梯状部分和第六施压辊之间的空隙中完成外轮毂,从而获得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大奎陰泰亨許宰炫
申请(专利权)人: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