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部件及其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6347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汽车部件及其连接装置,其中连接装置包括一对弹性臂,一对弹性臂分别包括连接部、与连接部间隔开的自由端及位于连接部与自由端之间的突出部,一对弹性臂的连接部固定在一起,一对弹性臂的外侧分别设置导引面和肩部,一对弹性臂的导引面之间间隔的距离从连接部到突出部渐增地延伸,一对弹性臂的肩部连接在突出部的靠近自由端的一侧且经过肩部后一对弹性臂的外侧之间间隔的距离变小,一对弹性臂内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槽壁,一对槽壁上相向地设置突出块。该连接装置安装可靠、方便,并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连接装置的汽车部件。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件是包覆在汽车车身内的装饰件,汽车内饰件是塑料注塑制品,是随车身形状的不规则的曲面多边形板,汽车内饰件有用塑料注塑制成的门板、A、B、C、D内装饰板立柱、尾门门板及侧围等多种产品。汽车内饰件的外侧面设有卡座,汽车内饰件用可嵌在卡座上的卡扣连接在汽车车身内侧面或其他内饰件上的卡孔中,从而通过卡扣,实现了汽车内饰件与车身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者内饰件之间的连接。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是用金属U型卡扣进行连接。然而,采用这种金属卡扣, 无疑会增加整车的成本和重量,而且,金属卡扣的电镀在制造工艺上不太环保,不利于环境保护。另外,由于汽车内饰件通常是塑料注塑制品,金属卡扣的安装容易会对汽车内饰件造成损坏。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连接装置的汽车部件,该连接装置安装可靠、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一对弹性臂,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包括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间隔开的自由端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自由端之间的突出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连接部固定在一起,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外侧分别设置导引面和肩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导引面之间间隔的距离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突出部渐增地延伸,所述一对弹性臂的肩部连接在所述突出部的靠近所述自由端的一侧且经过所述肩部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外侧之间间隔的距离变小,所述一对弹性臂内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槽壁,所述一对槽壁上分别相向地设置突出块。在上述的连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自由端分别向内侧延伸出的支点。在上述的连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自由端分别向外侧延伸出的止挡部。在上述的连接装置中,可选地,在所述突出块上设置有倾斜的导引部。在上述的连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一对弹性臂内侧还延伸出相对的一对子弹性臂,所述一对槽壁分别从所述一对子弹性臂的内侧延伸,所述突出块分别设在所述子弹性臂上。在上述的连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一对弹性臂的从所述肩部到所述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基本平行地延伸。在上述的连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是由塑料一体成型的单一零件。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部件,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如上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一部件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插入板,所述插入板的相对两侧设置凹入部,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一对槽壁之间并且所述突出块分别从所述插入板的相对两侧卡入所述凹入部,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插入孔,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突出部的部位穿过所述插入孔而所述肩部卡在所述插入孔上。在上述的汽车部件中,可选地,所述插入板的相对两侧设置的所述凹入部相连通,而且所述插入板的前端缘的靠近所述凹入部的位置设有斜面。在上述的汽车部件中,可选地,所述连接座还包括位于所述插入板相对两侧缘的一对限位板,并且,所述一对限位板与所述插入板相互垂直,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一对弹性臂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的所述一对限位板之间。 根据本技术,连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牢固、成本低廉等优点。采用该连接装置的汽车部件同样具有结构简单和可靠、且成本低廉等优势。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附图说明参照以下可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并与所附图纸一并阅读,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技术,附图中同样的参照字符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零件。其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部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I所示的汽车部件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显示第一部件的连接座与连接装置组装前的细部结构;及图4是图I所示的汽车部件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图I和图2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为汽车部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为汽车部件的立体组装图。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部件100包括第一部件I、第二部件2及连接第一部件I与第二部件2的连接装置3。其中,第一部件I为一种汽车内饰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I为汽车立柱饰板;第二部件2可以为车身钣金或另一种汽车内饰件。通过本技术的连接装置3,可以将第一部件I固定于第二部件2上,即可以将一种汽车内饰件通过连接装置3固定于车身钣金或另一种汽车内饰件上。图I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3的立体图,图4显示了图I中所示的连接装置3的侧视图,如图I和图4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3包括一对弹性臂31,一对弹性臂31分别包括连接部311、与连接部311间隔开的自由端312及位于连接部311与自由端312之间的突出部313,一对弹性臂31的连接部311固定在一起,一对弹性臂31的外侧分别设置导引面314和肩部315,一对弹性臂31的导引面314之间间隔的距离从连接部311到突出部313渐增地延伸,一对弹性臂31的肩部315连接在突出部313的靠近自由端312的一侧且经过肩部315后一对弹性臂31的外侧之间间隔的距离变小,一对弹性臂31内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槽壁321,一对槽壁321上分别相向地设置突出块322。根据本技术,连接装置3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牢固、成本低廉等优点。如图I和图2所示并结合参照图3所示,第一部件I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座11,图3放大地显示第一部件I的连接座11的结构,连接装置3安装在第一部件I的连接座11上。连接座11包括插入板12,插入板12的相对两侧设置凹入部121。在将连接装置3安装在第一部件I的连接座11上时,连接座11的插入板12插入连接装置3的一对槽壁321之间并且一对槽壁321上设置的突出块322分别从连接座11的插入板12的相对两侧卡入凹入部121。第二部件2设置插入孔21,在将安装有连接装置3的第一部件I固定于第二部件2上时,连接装置3的连接部311到突出部313的部位穿过第二部件2的插入孔21而连接装置3的肩部315卡在第二部件2的插入孔21上。从而,通过连接装置3,将第一部件I固定于第二部件2上。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3是由塑料一体成型,也就是说,连接装置3用塑料制造成一个单一的零件。相对于传统的金属卡扣来说,采用塑料一体成型的连接装置3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成本只有原来的1/3不到,同时可以降低汽车的重量,而且,连接装置3由塑料制成,因此,省去了金属卡扣件的电镀工艺,制作工艺相对较环保。另外,由塑料制成的连接装置3在安装时不会对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造成损坏。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3还包括从一对弹性臂31的自由端312分别向内侧延伸出的支点33,支点33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对弹性臂,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包括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间隔开的自由端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自由端之间的突出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连接部固定在一起,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外侧分别设置导引面和肩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导引面之间间隔的距离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突出部渐增地延伸,所述一对弹性臂的肩部连接在所述突出部的靠近所述自由端的一侧且经过所述肩部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外侧之间间隔的距离变小,所述一对弹性臂内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槽壁,所述一对槽壁上分别相向地设置突出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埃姆哈特紧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