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6153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水平端口与集水池连接,排水管的上端口与排水漏斗连接,排水漏斗的上端口经锥形筒与土工膜上的排水孔连接,排水孔为星形孔;锥形筒的上端口设有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经济实用,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属于电解废渣堆场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电解槽大修产生的废渣,属于危险固体废渣,电解槽间隔一定时间大修一次,每次大修后少部分回收利用,大部分均排入废渣堆场。雨水与废渣混合的浸出液主要成分为高浓度的无机氟化物,不能直接排放,容易引入一些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问题。目前,国内电解渣场的堆存方式和排水情况大多是将电解槽大修产生的废渣直接排放至堆场,堆场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检漏层、防渗层和排水层,而堆场堆积的废渣未采取任何防水措施,降雨时,雨水会穿过整个废渣堆积层后被污染,整个堆场面积的降雨量均 会通过排水层流入堆场外设置的集水池,排水层下部设有防渗层,防渗层下方再设置检漏层,收集从排水层渗漏下来的污水。这种排放方法集水池的容积需要做的较大,污水处理的工作量也很大,处理成本高。另外废渣内部污染废水不能完全排出,存在潜在危险。目前还有一种废渣排放方法,该方法在堆场堆积废渣的过程中每堆积一层就用渗水性较差的粘土堆积一层,以减少由于雨水的渗透产生过多的污染水量该方法每堆积一层废渣填一层粘土,需要的粘土量较大,运行成本高;随着粘土量的增多,相应的堆渣库容减少,影响设计库容;粘土与排水管连接不好处理,雨水容易渗漏到电解渣内而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能够及时排出雨水,防止雨水进入废渣被污染。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水平端口与集水池连接,排水管的上端口与排水漏斗连接,排水漏斗的上端口经锥形筒与土工膜上的排水孔连接,排水孔为星形孔;锥形筒的上端口设有滤板。前述排水装置中,所述滤板为网格板或栅格板。前述排水装置中,所述土工膜的形状是以星形孔为底的锥面。前述排水装置中,所述锥面坡度为I. 5% 3%。前述排水装置中,所述锥面坡度为2%。前述排水装置中,所述土工膜的厚度为O. 2 O. 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整个堆场按年排放量分成多个堆存区域,可便于管理,降低初期投资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降低废水外排与渗漏影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本技术的排放装置可以阻止雨水渗入废渣,可消除潜在的危险,防止产生过多的有害污水,可大大的缩小集水池的容积,减小污水处理的工作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高。同时不需要在堆场堆积废渣的过程中每堆积一层就用渗水性较差的粘土堆积一层,堆场的库容利用率高,可降低运行成本高;本技术的排水装置经济实用,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滤板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I-排水管、2-集水池、3-排水漏斗、4-锥形筒、5-土工膜、6-排水孔、滤板、8-废禮:、9_排水层、10-防渗层、11-检漏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排水管I,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水平端口与集水池2连接,排水管的上端口与排水漏斗3连接,排水漏斗的上端口经锥形筒4与土工膜5上的排水孔6连接,排水孔为星形孔;土工膜5的厚度为O. 2 O. 5mm。土工膜5的形状是以星形孔6为底的锥面。锥面坡度为I. 5% 3%。锥面坡度最好为为2%。锥形筒4的上端口设有滤板7。滤板7为网格板或栅格板。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如图I所示,是按排放量将整个堆场划分成两个以上堆存区域;其排放量是按一年废渣的排放量计算;在一年中每次排放于同一个堆存区域;次年再启用另一个堆存区域,依次完成整个堆场的排放。当排满第一个堆存区域之后再启用下一个堆存区域;堆存区域启用之前在堆存区域底部依次设置检漏层11、防渗层10和排水层9,然后在排水层之上分次进行废渣排放;每次排放之后在废渣8的表面铺设土工膜5,防止雨水渗入废渣8 ;土工膜5上开有排水孔6(见图2),排水孔与排水装置连接,通过排水装置将雨水排至堆场外的集水池2。所述排水装置按以下步骤施工①、在排水层布置排水管I,排水管为L形,L形排水管一边在排水层内水平设置,L形排水管另一边垂直设置并从排水层上方伸出;②、在L形排水管的上端口插入排水漏斗3,用粘土将排水漏斗与排水管之间的间隙封堵严实;③、在排水漏斗的上端口放置滤板7 (见图3);滤板7为网格板或栅格板。④、开始向堆存区域内排放废渣,排放完成后,将废渣表面整理成以排水漏斗上端口为底的圆锥面;圆锥面的锥面坡度为I. 5% 3%,最好为2%。⑤、在圆锥面上铺上一层土工膜,中土工膜的厚度为O. 2 O. 5mm,最好为O. 3mm。在排水漏斗上端口处的土工膜上开排水孔6 ;排水孔为星形孔。⑥、将滤板从用排水漏斗的上端口取下,用锥形筒4将孔的边缘紧紧的压在排水漏斗3的内锥面上;⑦、将滤板重新放置排水漏斗上端口,用土工布将排水漏斗上端口与锥形筒和土工膜的连接间隙封堵严实。所述堆存区域经多次排放完成,下一次排放是在上次排放的废渣8上进行排放;排放之前拔出排水漏斗3和与排水漏斗连接的锥形筒4和滤板7,并揭开上次排放废渣上的土工膜5 ;再通过连接管插入L形排水管的上端口,连接管的长度根据本次排放废渣的堆积厚度确定;重复上述过程② ⑦完成后续的排放过程。本技术的补充说明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按年排放量将整个堆场划分成两个以上堆存区域;第一年每次排放于同一个堆存区域;第二年再启用另一个堆存区域,依次完成整个堆场的排放;在每个堆存区域使用之前,如图I所示,在堆存区域底部依次设置检漏层、防渗层和排水层;在排水层设置L形排水管,L形排水管一条边水平设置,另一条边垂直设置;L形排水管的水平端口与堆场外的集水池连接;每次排放废渣之前,先在L形排水管的上端口插入排水漏斗,用土工布将排水漏斗与排水管之间的间隙封堵严实;先在排水漏斗的上端口放置滤板,再进行废渣排放;每次排放完成后,将废渣表面整理成以排水漏斗上端口为底的圆 锥面,锥面坡度为2% ;然后再在圆锥面上铺上一层O. 3mm厚的土工膜,在排水漏斗上端口处的土工膜上开星形孔,取下滤板,然后通过锥形筒将星形孔的边缘紧紧的压在排水漏斗的内锥面上,然后再将滤板放置排水漏斗上端口上,用土工布将排水漏斗上端口与锥形筒和土工膜的连接间隙封堵严实,通过土工膜阻隔雨水流入废渣,并通过排水漏斗和排水管将雨水排至集水池;下次排放时,拔出排水漏斗和与此连接的锥形筒和滤板,并揭开上次排放废渣上的土工膜;再通过连接管插入L排水管的上端口,连接管的长度根据本次排放废渣的堆积厚度确定;通过连接管将L排水管的上端口垂直向上延伸然后再次插入排水漏斗,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后续的排放过程。权利要求1.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I),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水平端口与集水池(2)连接,排水管的上端口与排水漏斗(3)连接,排水漏斗的上端口经锥形筒(4)与土工膜(5)上的排水孔(6)连接,排水孔为星形孔;锥形筒(4)的上端口设有滤板(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7)为网格板或栅格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膜(5)的形状是以星形孔(6)为底的锥面。4.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止雨水进入堆场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1),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水平端口与集水池(2)连接,排水管的上端口与排水漏斗(3)连接,排水漏斗的上端口经锥形筒(4)与土工膜(5)上的排水孔(6)连接,排水孔为星形孔;锥形筒(4)的上端口设有滤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全王胜安胡禹志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