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飞翔专利>正文

一种底燃式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045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燃式热风炉,属于热风炉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燃烧室位于蓄热室下部的底燃式蓄热热风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包括炉基、炉壳、炉墙、燃烧器、燃烧口、冷风入口、热风出口、废气出口、燃烧室、蓄热室、拱顶、炉箅子,还包括气流室,所述的气流室位于拱顶的下部,所述的气流室上设有热风出口与废气出口,所述的蓄热室位于气流室的下部,所述的拱顶下端与蓄热室上端的外部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燃烧室位于蓄热室的下部,所述的燃烧室与蓄热室之间架设有炉箅子,所述的燃烧室上设有燃烧口与冷风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热效率更高、使用性能更优越、寿命更高,结构更合理的蓄热式热风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工业中的蓄热式热风炉,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底燃式热风炉,适用于炼铁工业中高炉炼铁和熔融还原炼铁所用的热风炉,还可以用于其它需要将气态介质加热到1000摄氏度以上的工业
中。
技术介绍
高炉炼铁工艺中采用热风炉加热鼓风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最初加热后风温只有149摄氏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最高风温已达1300摄氏度。提高风温可以大幅降低焦比,节约焦炭,提高高炉产量,还可以充分利用低热值的高炉煤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气放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高炉用热风炉按燃烧室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内燃式、外燃式、顶燃式三种类型。我国高炉普遍采用的是内燃式热风炉,少部分大型高炉采用外燃式热风炉,顶燃式热风炉已有成熟的卡鲁金热风炉,其使用也日益广泛。内燃式热风炉的燃烧室位于热风炉内的一侧,具有热量损失小、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和投资省等优点,但蓄热室内气流分布不够均匀,隔墙结构复杂并容易损坏,难以适应长期1300摄氏度高风温要求。外燃式热风炉的主要特点是燃烧室与蓄热室相互分开,单独设置燃烧室,外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内气流分布合理,但其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散热损失量大,中小型高炉一般不宜采用外燃式热风炉。顶燃式热风炉的特点是不设置专门的燃烧室,而将拱顶的空间部分作为燃烧室,克服了火井倾斜掉砖、烧穿短路的弊端,更容易获得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风温。现有技术中的高炉用热风炉中,产生的热风都要通过拱顶来改变方向而进入蓄热室,在高温气流的作用下拱顶不仅受到高温的作用,还受到高温气流的强大的冲击力,运作中的热风炉拱顶很容易变形与破损,进而影响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和高炉的正常生产。内燃式热风炉与外燃式热风炉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而且蓄热室蓄热不均匀。顶燃式热风炉具有对称结构,温度区间分布合理,占地小,投资少等优点,但其燃烧室的燃烧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其燃烧室上部的拱顶承受着较大的热力作用,炉顶以及炉衬很容易被热气流所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克服了现有外然式热风炉和内燃式热风炉拱顶易受损害、占地面积大、蓄热室蓄热不均,以及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室的燃烧空间受限,拱顶与炉衬易被强烈的高温气流破坏等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燃烧室位于蓄热室下部的底燃式热风炉。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包括炉基、炉壳、炉墙、燃烧器、燃烧口、冷风入口、热风出口、废气出口、燃烧室、蓄热室、拱顶、炉箅子,还包括气流室,所述的气流室位于拱顶的下部,所述的气流室上设有热风出口与废气出口,所述的蓄热室位于气流室的下部,所述的拱顶下端与蓄热室上端的外部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燃烧室位于蓄热室的下部,所述的燃烧室与蓄热室之间架设有炉箅子,所述的燃烧室上设有燃烧口与冷风入口。燃烧室设置在蓄热室的下部,燃烧后的热风直接通过炉箅子进入蓄热室,蓄热室升温迅速,受热均匀;从蓄热室上端出来的热风已经不具有太大的冲击力,使得拱顶所受冲击力大大减小,与此同时,炉顶仅在蓄热室升温的末期和送风时期才受到高温作用,拱顶工作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燃烧室的燃烧空间可通过增加高度或扩大横截面的设计方式来进行调整;架设的炉箅子用以支撑蓄热室中的格子砖。更近一步地,所述的蓄热室上部内壁竖直,其下部内壁由上至下逐渐向里倾斜,所述蓄热室的下端与炉箅子外缘炉壁上端相衔接,所述炉箅子外缘炉壁下端与燃烧室上端相衔接。蓄热室的下部采用炉壁倾斜式的设计,倾斜的炉壁不仅可以与架设的炉箅子一样起到支撑蓄热室内部格子砖的作用,而且使得与燃烧室自然过渡,起到使蓄热室均匀受热的作用。更近一步地,所述的炉箅子的孔格与蓄热室中格子砖孔格一致。这样可以保证高温气流顺利进入蓄热室。更近一步地,所述的蓄热室下部内壁的倾斜角α为30° 10°。可根据燃烧室横截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倾斜角以达到支撑格子砖的目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燃烧室位于蓄热室的下部,燃烧后的高温气流可直接进入蓄热室,蓄热室受热均匀且升温速度迅速;(2)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拱顶与燃烧室之间隔有气流室和蓄热室,拱顶不会受到高温气流的强烈冲击,使用寿命大增;燃烧室位于热风炉的下部,其燃烧空间的设计限制性因素较小,可通过增加燃烧室高度与横截面的方法来扩大燃烧空间;(3)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蓄热室的下部炉壁采用倾斜式设计,具有承重作用,可以和架设在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的炉箅子一起承受来自蓄热室中格子砖的重力作用;(4)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炉箅子的孔格与蓄热室中格子砖孔格一致,使得高温气流可顺利进入蓄热室;(5)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热损失小,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的截面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I一燃烧口 ; 2—冷风入口 ; 3—热风出口 ;4一燃烧室;5—蓄热室;6—气流室;7—拱顶;8—炉箅子;9一废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结合图1,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由炉基、炉壳、炉墙、燃烧器、燃烧口 I、冷风入口 2、废气出口 9、热风出口 3、燃烧室4、蓄热室5、气流室6、拱顶7和炉箅子8组成。本技术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中,所述的气流室6位于拱顶7的下部,气流室6上设有热风出口 3与废气出口 9 ;所述的蓄热室5位于气流室6的下部,蓄热室5上部内壁竖直,其下部内壁由上至下逐渐向里倾斜,蓄热室5下部内壁的倾斜角α为30° 10°,所述拱顶7下端与蓄热室5上端的外部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燃烧室4位于蓄热室5的下部,燃烧室4与蓄热室5之间架设有炉箅子8,炉箅子8的孔格与蓄热室5中格子砖孔格一致,蓄热室5的下端与炉箅子8外缘炉壁上端相 衔接,炉箅子8外缘炉壁下端与燃烧室4上端相衔接,燃烧室4上设有燃烧口 I与冷风入口 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本实施例的一种底燃式热风炉中,所述的气流室6位于拱顶7的下部,气流室6上设有热风出口 3与废气出口 9 ;所述的蓄热室5位于气流室6的下部,蓄热室5上部内壁竖直,其下部内壁由上至下逐渐向里倾斜,蓄热室5下部内壁的倾斜角α为30°,所述拱顶7下端与蓄热室5上端的外部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燃烧室4位于蓄热室5的下部,燃烧室4与蓄热室5之间架设有炉箅子8,炉箅子8的孔格与蓄热室5中格子砖孔格一致,蓄热室5的下端与炉箅子8外缘炉壁上端相衔接,炉箅子8外缘炉壁下端与燃烧室4上端相衔接,燃烧室4上设有燃烧口 I与冷风入口 2。炉箅子8的制造材质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铁基高温合金。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蓄热室5下部内壁的倾斜角α为50°,炉箅子8的制造材质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镍基高温合金。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蓄热室5下部内壁的倾斜角α为80°,炉箅子8的制造材质采用耐高温、耐腐蚀铸铁。实施例f 3,使用时,煤气和空气由管道经燃烧口 I送入燃烧器并在燃烧室4内燃烧,燃烧的热烟气直接穿过炉箅子8并进入蓄热室5,然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燃式热风炉,包括炉基、炉壳、炉墙、燃烧器、燃烧口(1)、冷风入口(2)、热风出口(3)、废气出口(9)、燃烧室(4)、蓄热室(5)、拱顶(7)和炉箅子(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室(6),所述的气流室(6)位于拱顶(7)的下部,所述的气流室(6)上设有热风出口(3)与废气出口(9),所述的蓄热室(5)位于气流室(6)的下部,所述的拱顶(7)下端与蓄热室(5)上端的外部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燃烧室(4)位于蓄热室(5)的下部,所述的燃烧室(4)与蓄热室(5)之间架设有炉箅子(8),所述的燃烧室(4)上设有燃烧口(1)与冷风入口(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翔
申请(专利权)人:李飞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