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组合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007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组合塘,其包括塘体、将所述塘体分为若干折流区的折流隔断、将所述折流区分为若干处理区的处理区隔断、漂浮在所述处理区内水体中的生化处理单元、进水管路系统以及曝气管路系统;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主体框架、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下部的曝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曝气装置上部和下部的填料层、包裹在所述主体框架四周的围帘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方的浮力板,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所述曝气管路系统与风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态组合塘氨氮去除效率极高,水力停留时间长,结合塘内组合单元的旋流设计,脱氮效率高,污泥高度稳定化无机化,污泥产生量仅为传统的30%左右,清理周期可达20年,运行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组合塘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水污染的加剧,水环境污染治理成为环保重点项目之一,生化水处理工艺是废水治理重要的手段,目前通过生化法同时去除废水中COD和氮磷,需要多个生化单元相组合,如A/0、A2O法等,均是通过厌氧、缺氧、好氧池的串联实现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而且占地面积大,需要设备繁多,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甚至达不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同时在工艺处理过 程中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如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污泥脱水和稳定处理工艺费用较高,异味大,大大的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并影响污水厂空气质量。因此,开发一种运行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污泥产生量少的工艺或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部有漂浮生化处理单元、在深度方向分为多个氧浓度梯度、污泥产生量少、出水水质良好可达一级A标准的生态组合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组合塘,其包括塘体、将所述塘体分为若干折流区的折流隔断、将所述折流区分为若干处理区的处理区隔断、漂浮在所述处理区内水体中的生化处理单元、进水管路系统以及曝气管路系统;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主体框架、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中下部的曝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曝气装置上部和下部的填料层、包裹在所述主体框架四周的围帘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方的浮力板,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所述曝气管路系统与风机相连通。所述折流隔断和处理区隔断为表面涂有防水层的织物,底部固定在塘底,折流隔断的高度高于水面,交替在所述折流隔断两端设置出水孔使水流形成折流,处理区隔断的高度为从塘底至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底部。所述塘体包括塘底、塘坡以及变坡段,塘体采用HDPE膜进行防渗处理,所述变坡段底部设置有挡墙,变坡段上种植植物护坡。所述进水管路系统设置在所述HDPE膜下层,包括配水池、配水管以及分别通过所述配水管和所述配水池连通的配水点,进水方式为梯度进水,随着配水点离出水口距离的增加增大配水量。所述生化处理单元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其体积为25 100m3,相邻的生化处理单元之间的距离为I. 5^3米,其填料为纤维填料。所述浮力板表面设置有用来种植植物的草坪垫。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与岸上的风机连接的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设置在所述生化处理单元的填料层和浮力板之间,所述支管从主管向下设置,固定在所述生化处理单元的主体框架的中下部,所述曝气装置为旋流曝气装置,设置在支管上。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生态组合塘处理进水COD为450mg/L左右,废水首先通过格栅去除其中大的漂浮物,然后通过配水池配水从配水管进入塘体,废水通过组合塘底部的配水点进行分配,进入到组合塘,塘体内负荷均衡。在自然水体净化和人工曝气的作用下,去除废水中的COD和氮,生态组合塘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污泥进行了充分消化,塘底污泥几乎不含有机污泥,污泥产生量低。如图I所示,本技术生态组合塘从池塘底部往上分别为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兼氧区和复氧区,相当于A2O工艺再纵向串联AO工艺进行水处理,对废水COD和氮去除率很高。废水中有机物(BOD5表示)的去除过程为在厌氧区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经过兼氧和好氧区,有机物质最终在兼氧和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生态组合塘内好氧区以上有兼氧区和复氧区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加强处理,生态组合塘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废水中氨氮分两部分,一部分氨氮是原进水中携带,另一部分是由生态组合塘内微生物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氮的去除是通过缺氧和好氧区完成,首先氨氮在好氧区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曝气装置形成气流的作用下,生化处理单元周围形 成循环水流,实现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好氧区到兼氧区的回流,从而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兼氧区发生反硝化,硝态氮最终变为氮气。由于本技术采用一种可产生强烈旋流的曝气设备,使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废水循环充分,回流比远远大于传统混合液回流,因此废水中氮去除率极高,氨氮去除率可达99. 5%以上,总氮去除率约75%。此外,生态组合塘的生化处理单元内装有填料,因此组合塘除了具有活性污泥法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等作用外,还有生物膜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处理过程,生物膜法对冲击负荷抗击能力强,为浮游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加了组合塘生态链的丰富程度,促进了生态体系的稳定发展。本技术生态组合塘有以下优点I.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泥消化充分,高度稳定化、无机化,污泥产生量少。2.同时塘体内设有填料,具有活性污泥法和膜法处理两种功能,无须污泥回流,抗冲击符合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的特点。3.去除异味,深度曝气水深度较大,通过上层水封作用,降低了塘底厌氧污泥产生的异味。4.可利用废弃的池塘和低洼地作为生态组合塘,减少建设费用和建设周期,组合塘主要设备为生化处理单元,生产简单,无其它大型机械设备,设备投资费用低。6.生态组合塘采用梯度配水,根据配水点离出水口远近采用不同的配水量,离出水口较远的位置进水量最大,使污染物在处理区域的水力停留时间相同,每个配水管在其配水区域内实现污染物合理分配。7.通过浮力板的浮力实现生化单元上浮,不存在传统生化单元填料的固定问题,安装和检修方便。8.浮力板上表面设置的草坪垫可种植绿色植物,形成生物浮岛,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废水氮的去除,而且有效防止了浮力板外包的防水织物的老化,同时美化了生态组合塘及其周围环境,形成一道景观。9.不需要污泥、混合液回流操作,不需要污泥处理,运行操作简单,污水处理厂定员少,对操作者要求较低。10.不需要污泥处理,运行成本低。11.纵向结合氧气浓度变化,实现了 A2O与AO多个工艺过程串联,纵向A2O与AO串联,脱氮效率高,末端投加药剂除磷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生态组合塘中生态组合单元的生态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折流隔断和处理区隔断设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生化处理单元及曝气管路安装示意图;图4为填料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进水管路不意图;图6为塘体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塘体、1-1塘底、1-2塘坡、1-3变坡段、1-4挡墙、1-5 HDPE膜、2处理区隔断、3生化处理单元、3-1主体框架、3-2填料层、3-21上填料架、3-22下填料架、3-23填料束、3-24配重块、3-3曝气装置、3_4浮力板、3_6围帘、3_7草坪垫、4折流隔断、5-1配水点、5-2配水池、5-3配水管、6-1主管、6-2支管。在图I中A代表复氧区,B代表兼氧区,C代表好氧区,D代表厌氧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塘体I、将所述塘体I分为若干折流区的折流隔断4、将所述折流区分为若干处理区的处理区隔断2、漂浮在所述处理区内水体中的生化处理单元3、进水管路系统以及曝气管路系统。塘体I利用天然低洼地带或废弃塘建造,包括塘底1-1、塘坡1-2和变坡段1-3,塘深6-9米,其塘底1-1和塘坡1-2均采用HDPE膜进行防渗处理,塘底1_1 土壤铲平碾压密实,从下往上依次铺垫细砂平整层、HDPE膜防渗层和保护层,保护层为500mm厚压实覆土。塘坡1-2首先铲平,然后依次铺垫细砂平整层和HDPE膜防渗层,其上不再覆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组合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塘体(1)、将所述塘体(1)分为若干折流区的折流隔断(4)、将所述折流区分为若干处理区的处理区隔断(2)、漂浮在所述处理区内水体中的生化处理单元(3)、进水管路系统以及曝气管路系统;所述生化处理单元(3)包括主体框架(3?1)、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3?1)中下部的曝气装置(3?3)、分别设置在所述曝气装置(3?3)上部和下部的填料层(3?2)、包裹在所述主体框架(3?1)四周的围帘(3?6)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3?1)上方的浮力板(3?4),所述曝气装置(3?3)通过所述曝气管路系统与风机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勇田吕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环嘉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