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8391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水生态混合养殖,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建造方法。1)在池塘建造前排出所选取池塘内的海水,晒池30-50天;在池塘坝底部周边沿塘坝向池塘中心建造宽2.5-3.5米的环行蛏埕;2)延环行蛏埕向池中部修建深0.8-1.2米的梯形环行进排水沟,环行进排水沟上底边宽8-12米、下底边宽7-11米;3)于池塘中部环行进排水沟所围绕的区域修建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梯形蛏埕,梯形蛏埕上底边宽1.8-2.5米、下底边宽1-2米,高0.4-0.6米;二条相临蛏埕间距为4-6米,蛏埕二端与环行进排水沟相接,蛏埕长短按池塘大小而定,得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建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生态混合养殖,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迅速发展的养殖业为全球提供了 1/3总量的海产品,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养殖水体及底质的恶化,营养盐的超标,使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养殖生物的品质下降,养殖产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选择适宜的养殖种类和采用相应的养殖技术,才能维持水产养殖业现有的发展水平。这些技术包括使水产养殖废物产出最小化和清洁生物的养殖。清洁生物主要包括滤食性贝类、某些棘皮动物、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等,它们可以去除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并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鱼、虾、贝等的混养构成一种复合养殖系统。虾池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场所之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一是水体小,一般的虾池都是100亩水面左右;二是水层浅,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三是水体交换状况不好,污染相对严重。因此,虾池环境的改善是急需进行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1)在池塘建造前排出所选取池塘内的海水,晒池30-50天;在池塘坝底部周边沿塘坝向池塘中心建造宽2.5-3.5米的环行蛏埕;2)延环行蛏埕向池中部修建深0.8-1.2米的梯形环行进排水沟,环行进排水沟上底边宽8-12米、下底边宽7-11米;3)于池塘中部环行进排水沟所围绕的区域修建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梯形蛏埕,梯形蛏埕上底边宽1.8-2.5米、下底边宽1-2米,高0.4-0.6米;二条相临蛏埕间距为4_6米,蛏埕二端与环行进排水沟相接,蛏埕长短按池塘大小而定,得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4)所述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蛏埕建好后晒田25-35天后放入蛏埕面(上底边)10-20cm深海水,用漂白粉均匀泼洒消毒,18-36小时后排水,待用;5)投苗前20天,用旋耕机将蛏埕旋耕一次后放入海水,水深以超过蛏埕上底边1-1.5m 为准。此法建造的养殖池塘可用于缢蛏、对虾、河豚、牙鲆、海蜇的混合养殖。所述池塘为现有的池塘或现挖池塘,池塘面积20-500亩。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对海水养殖池塘的改造,实现多品种养殖物混养,增加经济效益。2、根据养殖物的生活特性,选择养殖品种,可有效的提高饵料的使用率,降低成本。3、多品种混养,可利用食物链关系预防病害,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目的。4、多品种混养可避免在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特别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建造方便,能保证养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清洁的水域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池塘的俯视示意简图;图2为池塘的竖向剖视示意图。图中:1、池塘坝,2、水面,3、环形蛏埕,4、环形进排水沟,5、蛏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首先选取现有的池塘(或挖池塘),池塘深2-4米,长300米(南北向),宽200米;1、在池塘建造前排出所选取池塘内的海水,晒池40天。在池塘坝底部周边沿塘坝向池塘中心建造(或预留)宽3米的环行蛏埕。2、延环行蛏埕向池内(方向沿塘坝向池塘中心)修建深1米的梯形环行进排水沟,环行进排水沟上底边宽10米、下底边宽8米;3、于池塘中部环行进排水沟所围绕的区域修建10条相互平行的梯形蛏埕,梯形蛏埕上底边宽2米、下底边宽2.5米,高0.5米,采用挖掘机就地挖掘,将挖出的土按蛏埕标准建造。二条相临蛏埕间距为5.5米,蛏埕南北走向,蛏埕二端与环行进排水沟相接,长短按池塘大小而定。4、蛏埕建好后晒田、消毒。晒田30天后放入超过蛏埕面10cm深海水,用100PPM漂白粉(3kg/亩)均匀泼洒,24小时后排水,待用。5、投苗前20天,用旋耕机将蛏埕旋耕一次后放入海水,水深以超过蛏埕上底边1-1.5m 为准。 是虾池生态混合养殖缢蛏、对虾、河豚、牙鲆、海蜇的重要技术。此法建造的养殖池塘可用于缢蛏、对虾、河豚、牙鲆、海蜇的混合养殖。【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 1)在池塘建造前排出所选取池塘内的海水,晒池30-50天;在池塘坝底部周边沿塘坝向池塘中心建造宽2.5-3.5米的环行蛏埕; 2)延环行蛏埕向池中部修建深0.8-1.2米的梯形环行进排水沟,环行进排水沟上底边宽8-12米、下底边宽7-11米; 3)于池塘中部环行进排水沟所围绕的区域修建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梯形蛏埕,梯形蛏埕上底边宽1.8-2.5米、下底边宽1-2米,高0.4-0.6米;二条相临蛏埕间距为4_6米,蛏埕二端与环行进排水沟相接,蛏埕长短按池塘大小而定,得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 4)所述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蛏埕建好后晒田25-35天后放入蛏埕面(上底边)10-20cm深海水,用漂白粉均匀泼洒消毒,18-36小时后排水,待用; 5)投苗前20天,用旋耕机将蛏埕旋耕一次后放入海水,水深以超过蛏埕上底边1-1.5m为准。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 此法建造的养殖池塘可用于缢蛏、对虾、河豚、牙鲆、海蜇的混合养殖。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塘为现有的池塘或现挖池塘,池塘面积20-500亩。【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生态混合养殖,具体地说是一种。1)在池塘建造前排出所选取池塘内的海水,晒池30-50天;在池塘坝底部周边沿塘坝向池塘中心建造宽2.5-3.5米的环行蛏埕;2)延环行蛏埕向池中部修建深0.8-1.2米的梯形环行进排水沟,环行进排水沟上底边宽8-12米、下底边宽7-11米;3)于池塘中部环行进排水沟所围绕的区域修建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梯形蛏埕,梯形蛏埕上底边宽1.8-2.5米、下底边宽1-2米,高0.4-0.6米;二条相临蛏埕间距为4-6米,蛏埕二端与环行进排水沟相接,蛏埕长短按池塘大小而定,得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建造方便。【IPC分类】A01K63/00【公开号】CN105360044【申请号】CN201410408975【专利技术人】陈为世 【申请人】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日【申请日】2014年8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池塘建造前排出所选取池塘内的海水,晒池30‑50天;在池塘坝底部周边沿塘坝向池塘中心建造宽2.5‑3.5米的环行蛏埕;2)延环行蛏埕向池中部修建深0.8‑1.2米的梯形环行进排水沟,环行进排水沟上底边宽8‑12米、下底边宽7‑11米;3)于池塘中部环行进排水沟所围绕的区域修建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梯形蛏埕,梯形蛏埕上底边宽1.8‑2.5米、下底边宽1‑2米,高0.4‑0.6米;二条相临蛏埕间距为4‑6米,蛏埕二端与环行进排水沟相接,蛏埕长短按池塘大小而定,得海水生态混合养殖池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为世
申请(专利权)人: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