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倾斜器导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860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倾斜器导筒,其包括圆筒段及连接圆筒段的圆锥筒段。圆锥筒段的自由端包括一周向地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圈。圆锥筒段的外周面、凸圈连接于圆锥筒段的外周面的上端面及凸圈的周面均覆盖有喷丸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倾斜器导筒的圆锥筒段的外周面进行喷丸处理,可以提高自动倾斜器导筒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升机传动系统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传动系统的自动倾斜器导筒
技术介绍
自动倾斜器导筒是直升机倾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包括圆筒段及连接于该圆筒段的圆锥筒段。该圆锥筒段为自动倾斜器导筒的承重区,因为整个自动倾斜器导筒厚度较薄,因此,自动倾斜器导筒的圆锥筒段因承重容易损坏,从而减少了整个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倾斜器导筒,以解决自动倾倒器导筒的承重区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倾斜器导筒,包括圆筒段及连接圆筒段的圆锥筒段,圆锥筒段的自由端包括一周向地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圈,圆锥筒段的外周面、凸圈连接于圆锥筒段的外周面的上端面及凸圈的周面均覆盖有喷丸层。进一步地,圆筒段的外周面覆盖有镀铬层,镀铬层的收尾处位于圆筒段与圆锥筒段的交接处。进一步地,圆锥筒段包括连接圆筒段的第一圆锥筒段、连接第一圆锥筒段的第二圆锥筒段及连接第二圆锥筒段的第三圆锥筒段。进一步地,第一圆锥筒段的圆角半径为R15 R25。进一步地,第二圆锥筒段的圆角半径为R20 R50。进一步地,第三圆锥筒段的圆角半径为R30 R5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自动倾斜器导筒的圆锥筒段的外周面进行喷丸处理,可以提高自动倾斜器导筒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2、圆筒段镀铬层的收尾处位于圆筒段的外周面的最下端,并没有过渡到圆锥筒段内,这样可以防止镀铬层产生尖边效应;3、改变了圆锥筒段的设计尺寸,极大的分散了圆锥筒段的应力,更进一步地延长了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倾斜器导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图I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包括圆筒段I及连接于该圆筒段I的圆锥筒段3。该圆锥筒段3的自由端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圈31。对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凸圈31连接于圆锥筒段3的上端面及凸圈31的周面进行喷丸处理,使得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凸圈31的上端面及外周面覆盖有喷丸层32。·对上述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凸圈31的上端面及外周面进行喷丸处理后再用玻璃丸进行清理。采用上述工艺对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凸圈31的上端面及外周面进行喷丸处理,可以提高自动倾斜器导筒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本技术的自动倾斜器导筒的圆筒段I的外周面进行了镀铬处理,即圆筒段I的外周面覆盖有镀铬层11。且镀铬层11的收尾处111止于圆筒段I与圆锥筒段3的交接处,即镀铬层11的收尾处111位于圆筒段I的外周面的最下端,并没有过渡到圆锥筒段3内,这样可以防止镀铬层11产生尖边效应。请结合参见图2。优选地,圆锥筒段3包括连接圆筒段I的第一圆锥筒段33、连接该第一圆锥筒段33的第二圆锥筒段34及连接该第二圆锥筒段34的第三圆锥筒段35。其中,第一圆锥筒段33的圆角半径优选为R15 R25 ;第二圆锥筒段34的圆角半径优选为R20 R50 ;第三圆锥筒段35的圆角半径优选为R30 R50。圆锥筒段3通过上述的第一圆锥筒段33与圆筒段I相连接,且第一、第二及第三圆锥筒段33、34及35的圆角半径分别为R15 R25、R20 R50及R30 R50,极大的分散了圆锥筒段3的应力,更进一步地延长了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倾斜器导筒,包括圆筒段(I)及连接所述圆筒段(I)的圆锥筒段(3),所述圆锥筒段(3)的自由端包括一周向地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圈(3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所述凸圈(31)连接于所述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的上端面及所述凸圈(31)的周面均覆盖有喷丸层(3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段(I)的外周面覆盖有镀铬层(11),所述镀铬层(11)的收尾处(111)位于所述圆筒段(I)与所述圆锥筒段(3)的交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筒段(3)包括连接所述圆筒段(I)的第一圆锥筒段(33)、连接所述第一圆锥筒段(33)的第二圆锥筒段(34)及连接所述第二圆锥筒段(34)的第三圆锥筒段(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锥筒段(33)的圆角半径为R15 R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锥筒段(34)的圆角半径为R20 R5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倾斜器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锥筒段(35)的圆角半径为R30 R5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倾斜器导筒,其包括圆筒段及连接圆筒段的圆锥筒段。圆锥筒段的自由端包括一周向地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圈。圆锥筒段的外周面、凸圈连接于圆锥筒段的外周面的上端面及凸圈的周面均覆盖有喷丸层。本技术的自动倾斜器导筒的圆锥筒段的外周面进行喷丸处理,可以提高自动倾斜器导筒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自动倾斜器导筒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4C27/04GK202574615SQ20122014902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专利技术者欧阳斌, 杨振蓉, 廖梅军, 蒋燕英, 姚波, 王文凯, 唐鑫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倾斜器导筒,包括圆筒段(1)及连接所述圆筒段(1)的圆锥筒段(3),所述圆锥筒段(3)的自由端包括一周向地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圈(3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所述凸圈(31)连接于所述圆锥筒段(3)的外周面的上端面及所述凸圈(31)的周面均覆盖有喷丸层(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斌杨振蓉廖梅军蒋燕英姚波王文凯唐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