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852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0:26
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脚踏杆、方向杆及鞍座,其特征在于车架两侧设置有脚踏杆,脚踏杆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以脚踏杆与车架轴接的轴孔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后车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弧形齿条相啮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脚踏杆设置有复位装置,其优点在于骑车人只要向下踩设置在脚踏杆上的脚踏板,设置有弧形齿条的另一端脚踏杆向上翘起,弧形齿条带动带有棘齿的齿轮及后车轮转动,驱动车子前进,人骑起来相对较轻松且功效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
技术介绍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运动是健康的重要保证,全民健身运动正蓬勃兴起,自行车运动不仅是奥运比赛项目,更是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工具,同时也具有锻炼身体的功效,更加上全球倡导节能环保,“少开车,多骑车”也慢慢被人们认可,并得到政府的鼓励,正是这种时代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作用,自行车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恢复了以往的地位,但是传统的自行车是通过脚蹬脚踏360度旋转,通过链轮、链条带动车轮转动,驱车前进。此种骑车方法必须是腿脚先向前用力再向下踩踏,人骑起来相对较累,功效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直接向下踩踏、人骑起来相对较轻松且功效较高的自行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方向杆及鞍座,所述的车架两侧设置有脚踏杆,所述的脚踏杆上设置有与车架轴接的轴孔并通过轴与车架轴接,所述的脚踏杆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所述的脚踏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以所述的脚踏杆与车架轴接的轴心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所述的后车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弧形齿条相啮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所述的弧形齿条与所述的带有棘齿的齿轮啮合。所述的脚踏杆设置有复位装置,所述的复位装置为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轮及挂在滑轮上的弹性绳,所述的滑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弹性绳挂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滑轮外侧设置有防止弹性绳滑出的挡板,所述的弹性绳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脚踏杆的轴孔与脚踏板之间,所述的弹性绳另一端固定在另一脚踏杆的轴孔与脚踏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车架两侧设置有脚踏杆,脚踏杆上设置有与车架轴接的轴孔并通过轴与车架轴接,脚踏杆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以脚踏杆与车架轴接的轴心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后车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弧形齿条相齿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所述的弧形齿条与所述的带有棘齿的齿轮啮合,这样骑车人只要向下踩踏设置在脚踏杆上的脚踏板,设置有弧形齿条一端的脚踏杆向上翘起,弧形齿条带动带有棘齿的齿轮及后车轮转动,驱动车子前进,这样骑车就相对较轻松且功效更高,脚踏杆设置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为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轮及挂在滑轮上的弹性绳,滑轮上设置有凹槽,弹性绳挂在凹槽内,滑轮外侧设置有防止弹性绳滑出的挡板,弹性绳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脚踏杆的轴孔与脚踏板之间,弹性绳另一端固定在另一脚踏杆的轴孔与脚踏板之间。当骑车人脚提起时脚踏板也会跟着弹起,骑车人也可以两只脚同时踩下,这样能直接向下踩踏的自行车、人骑起来相对较轻松且功效较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立面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名称及序号1、车架,2、前车轮,3、后车轮,4、脚踏杆,5、方向杆,6、鞍座,7、轴,8、脚踏板,9、弧形齿条10、带有棘齿的齿轮,18、滑轮,19、弹性绳,20、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I、前车轮2、后车轮3、方向杆5及鞍座6,车架I两侧设置有脚踏杆4,脚踏杆4上设置有与车架轴接的轴孔并通过轴7与车架I轴接,脚踏杆4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8,脚踏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以脚踏杆4与车架轴I接的轴7的轴心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9,后车轮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弧形齿条9相啮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10,弧形齿条9与带有棘齿的齿轮10啮合,脚踏杆4设置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为设置在车架I上的滑轮18及挂在滑轮18上的弹性绳19,滑轮18上设置有凹槽,弹性绳19挂在凹槽内,滑轮18外侧设置有防止弹性绳19滑出的挡板20,所述的弹性绳19 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脚踏杆4的轴孔与脚踏板8之间,所述的弹性绳19另一端固定在另一脚踏杆4的轴孔与脚踏板8之间。当骑车人向下踩踏其中一块脚踏板8时,设置有弧形齿条9 一端的脚踏杆4向上翘起,弧形齿条9带动带有棘齿的齿轮10及后车轮转动,当骑车人向下踩踏另一块脚踏板8时,原来的那只脚提起,脚踏板8跟着弹起,当另一只脚提起时,脚踏板8跟着弹起,原来的那只脚继续踩踏,这样往返运动,驱动车子前进。权利要求1.ー种自行车,包括车架(I)、前车轮(2)、后车轮(3)、方向杆(5)及鞍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I)两侧设置有脚踏杆(4),所述的脚踏杆(4)上设置有与车架轴接的轴孔并通过轴(7)与车架(I)轴接,所述的脚踏杆(4)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8),所述的脚踏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以所述的脚踏杆(4)与车架轴(I)接的轴(7)的轴心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9),所述的后车轮(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弧形齿条(9)相啮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10),所述的弧形齿条(9)与所述的带有棘齿的齿轮(10)啮合,所述的脚踏杆(4)设置有复位装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装置为设置在车架(I)上的滑轮(18)及挂在滑轮(18)上的弹性绳(19),所述的滑轮(1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弹性绳(19)挂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滑轮(18)外侧设置有防止弹性绳(19)滑出的挡板(20),所述的弹性绳(19) 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脚踏杆(4)的轴孔与脚踏板(8)之间,所述的弹性绳(19)另一端固定在另ー脚踏杆(4)的轴孔与脚踏板(8)之间。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脚踏杆、方向杆及鞍座,其特征在于车架两侧设置有脚踏杆,脚踏杆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以脚踏杆与车架轴接的轴孔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后车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弧形齿条相啮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脚踏杆设置有复位装置,其优点在于骑车人只要向下踩设置在脚踏杆上的脚踏板,设置有弧形齿条的另一端脚踏杆向上翘起,弧形齿条带动带有棘齿的齿轮及后车轮转动,驱动车子前进,人骑起来相对较轻松且功效更高。文档编号B62M1/24GK202574534SQ20122011480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陈兆红 申请人:宁波市镇海捷登应用技术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车轮(2)、后车轮(3)、方向杆(5)及鞍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两侧设置有脚踏杆(4),所述的脚踏杆(4)上设置有与车架轴接的轴孔并通过轴(7)与车架(1)轴接,所述的脚踏杆(4)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板(8),所述的脚踏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以所述的脚踏杆(4)与车架轴(1)接的轴(7)的轴心为中心点的弧形齿条(9),所述的后车轮(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弧形齿条(9)相啮合的并带有棘齿的齿轮(10),所述的弧形齿条(9)与所述的带有棘齿的齿轮(10)啮合,?所述的脚踏杆(4)设置有复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捷登应用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