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376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滤壳,滤壳为双层结构;水流从底部进入经第一滤芯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至滤壳上部,从上部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壁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中心输出水流;滤壳包括上部滤壳和下部滤壳,下部滤壳有第一滤芯腔、外层通道、外层通道水流出口和第二滤芯腔;上部滤壳有第二滤芯固定腔和与第二滤芯外壁密封的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流流动方向折返回流通过滤芯的方式,节约了过滤器空间,过滤器清洗方便;采用集中的多种过滤材料过滤效果进一步优化,过滤器结构紧凑,组合方便,密封性好,较好适应了饮水机小型化的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体杂质过滤器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过滤器设计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水源及用水环境复杂,常常人们需要将水中的杂质去除,特别是饮用水需要有符合要求的固态即其他杂质残留标准,一般在饮用水使用前端采用多种滤芯除杂方法去除杂质。目前饮水机大量使用,由于饮水机体积和结构的原因,要求滤芯结构较小,但过滤标准却较高;通常饮用水需要通过多级过滤,目前的方法是通过增加过滤器的方法实现,但增加过滤器要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饮水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另外,过滤器是一受压构件,如何方便与饮水机其他配件连接,既有实用方便的连接结构,又有好的密封性能是实现过滤器经常清洗,保护饮水卫生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水过滤器。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紧凑的多滤质过滤器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能方便连接结构、密封性能更好的过滤器连接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水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滤壳,所述滤壳为双层结构;水流通道是从底部进入后经第一滤芯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至滤壳上部,从上部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壁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中心输出水流。所述滤壳包括相互匹配密封的上部滤壳结构和下部滤壳结构,下部滤壳有位于底部的第一滤芯腔、沿滤壳壁设置的外层通道、外层通道端部的水流出口和位于下部滤壳中心的第二滤芯腔。所述上部滤壳有第二滤芯固定腔,第二滤芯固定腔内壁与第二滤芯外壁有密封胶圈密封。进一步所述第二滤芯中心有孔。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滤芯直径小于第二滤芯腔内径形成水流空隙。更进一步所述滤壳底部有入水口,入水口的外表面有环绕的胶圈凹槽。本技术过滤器过滤水流流动方向设计为折返回流通过滤芯的方式,节约了过滤器空间。水流从底部进入后经第一滤芯过滤,然后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至滤壳上部,从上部出口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中心输出水流。水流从底部进入经第一滤芯过滤采用由下向上有压流动方式,水流中杂质容易被滤芯阻隔,在反向清洗时也容易清洗排出过滤器;水流进入中心腔通过第二滤芯采用滤芯中心出水,水流由滤芯外周通过滤芯的方式过滤,该流动方式充分利用了圆柱形滤芯的过滤表面,在进行清洗时可将滤芯取出清洗,操作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有益性,本技术采用水流流动方向折返回流通过滤芯的方式,节约了过滤器空间,过滤器清洗方便;采用集中的多种过滤材料过滤效果进一步优化,过滤器结构紧凑,组合方便,密封性好,较好适应了饮水机小型化的需要。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过滤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过滤器下部滤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滤芯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过滤器上部滤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上部滤壳,2是下部滤壳,2a是外层通道,2b是外层通道水流出口,2c是 下部滤壳与上部滤壳嵌入固定凹槽,3是出水口,4是入水口,5是第一滤芯,5a是第一滤芯腔,6是第二滤芯,6a是第二滤芯腔,6c是第二滤芯中心孔,6d是水流空隙,7是第二滤芯固定腔,7a是上部滤壳密封胶圈,8是胶圈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结合图I至图3。水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滤壳,滤壳为双层结构;水流通道是从底部进入后经第一滤芯5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2a至滤壳上部,从上部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6壁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6中心输出水流。滤壳包括相互匹配密封的上部滤壳I结构和下部滤壳2结构,下部滤壳2有位于底部的第一滤芯腔5a、沿滤壳壁设置的外层通道2a、外层通道2a端部的水流出口 2b和位于下部滤壳2中心的第二滤芯腔6a。上部滤壳I有第二滤芯固定腔7,第二滤芯固定腔7内壁与第二滤芯6外壁有密封胶圈7a密封。第二滤芯6中心有孔6c。第二滤芯6直径小于第二滤芯腔6a内径形成水流空隙6d。滤壳底部有入水口 4,入水口 4的外表面有环绕的胶圈凹槽8。与饮水机使用组合或清洗时,将出水口 3和入水口 4与相应匹配管道连接,在连接时,将密封胶圈放置在相应凹槽中插接固定即可,通常为了固定稳定还可以增加如螺栓或嵌入卡扣等方法固定。如图I所示,本过滤器过滤水流流动方向设计为折返回流通过滤芯的方式,节约了过滤器空间。水流从底部进入后经第一滤芯5过滤,然后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2a至滤壳上部,从上部出口 2b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6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6中心输出水流。水流从底部进入经第一滤芯5过滤采用由下向上有压流动方式,水流中杂质容易被滤芯阻隔,在反向清洗时也容易清洗排出过滤器;水流进入中心腔通过第二滤芯6采用滤芯中心出水,水流由滤芯外周通过滤芯的方式过滤,该流动方式充分利用了圆柱形滤芯的过滤表面,在进行清洗时可将滤芯取出清洗,操作方便。本技术第一滤芯5采用活性炭滤材,第二滤芯6采用合成高分子滤材,上述滤材可根据使用情况更换或重新放置。本例第一滤芯5采用活性炭等颗粒状过滤材料,将其填充在第一滤芯腔5a即可,也可以将其用可透过材料包装定型后置入;第二滤芯6 —般采用合成过滤材料制备成圆柱形,圆柱形中心可以有孔6c,孔6c与出水口 3连接。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滤壳是相互匹配密封的上部滤壳I和下部滤壳2组成,上部滤壳I与下部滤壳2通过预设的连接部下部滤壳2与上部滤壳I嵌入固定凹槽2c连接,连接时可以通过加密封胶圈或在连接部涂密封胶方法实现密封连接固定;下部滤壳2有位于底部的第一滤芯腔5a,第一滤芯腔5a可放置活性炭等滤材,第一滤芯腔5a沿滤壳壁向上设置有外层通道2a,外层通道2a端部设置有水流出口 2b,整体下部滤壳2中心是第二滤芯腔6a,第二滤芯腔6a壁是上述外层通道2b的壁构成;放置的第二滤芯6直径小于第二滤芯腔6a内径形成水流空隙6d,水流空隙6d使上述水流出口流出的水充满第二滤芯6外表面,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滤芯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如图I和图4所示,上部滤壳I的上端中心有第二滤芯固定腔7,第二滤芯固定腔7内径与第二滤芯6外径相同,在第二滤芯固定腔7内壁与第二滤芯6外壁有密封胶圈7a密封。本技术过滤器底部有入水口 4,入水口 4的外表面有环绕的胶圈凹槽8密封,同样过滤器出水口也采用在连接部加密封胶圈密封的结构。权利要求1.ー种水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滤壳,其特征是所述滤壳为双层结构;水流通道是从底部进入后经第一滤芯(5)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2a)至滤壳上部,从滤壳上部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6)壁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6)中心输出水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滤壳包括相互匹配密封的上部滤壳(I)结构和下部滤壳(2)结构,下部滤壳(2)有位于底部的第一滤芯腔(5a)、沿滤壳壁设置的外层通道(2a)、外层通道(2a)端部的水流出口(2b)和位于下部滤壳(2)中心的第二滤芯腔(6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上部滤壳(I)有第二滤芯固定腔(7),第二滤芯固定腔(7)内壁与第二滤芯(6)外壁有密封胶圈(7a)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滤芯(6)中心有孔(6c)。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滤芯(6)直径小于第二滤芯腔(6a)内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过滤器,包括滤芯和滤壳,其特征是:所述滤壳为双层结构;水流通道是从底部进入后经第一滤芯(5)沿滤壳壁形成的外层通道(2a)至滤壳上部,从滤壳上部进入中心腔后通过第二滤芯(6)壁过滤后并由第二滤芯(6)中心输出水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清郑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鸥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